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郭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周初年的虢序为郭姓得姓始祖。[1]
郭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4位。截至2015年,当代郭姓的人口达到1490余万,是中国第17大姓,大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15%。郭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15.6%),河北(8.8%),山东(7.8%),湖北(7%)四省,共占全国郭姓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四川(6.9%),广东(5.5%),山西(4.7%),辽宁(4.4%),安徽(4.2%),吉林(4.1%)。六省的郭姓又集中了30%。河南为郭姓第一大省,占河南总人口的2.1%。中国形成了华北、中原与东北三大郭姓聚集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释义:若:好像;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典故:
郭象是西晋时期玄学家。他从小勤学好问.善于发现问题,有钻研的精神。郭象知识渊博,对日常事物常有独到的见解,他潜心研究老厅子和庄子的学说,擅长清谈。
西晋时期推崇老庄思想。当时有十几个名家为《庄子》作注,但都不能将《庄子》的思想精位研究通透。向秀为《庄子》作注,他将作品中美妙的玄理表述出来,将以往人们没有发现的奇思妙想发挥得淋漓酣,在当时引起大谈老庄思想的热潮。可惜的是《庄子》《秋水》《至乐》两篇还没有注释完成,向秀就去世了、
向秀的儿子年幼,未能继承父亲的遗志.而文稿又被郭象获得。郭象为《秋水》《至乐》两篇作注,又改了《马蹄》一篇的注解,其他各篇的注解就只改了些文句,然后就以自己的名义抄录,成书《(庄子)注》。《(庄子)注》使他声名远播,所以后来只有郭象的《(庄子)注》,而没有向秀的《(庄子)注》了。
当时的一些清谈名士很推崇郭象。有一次,太尉王衍与郭象闲谈,发现郭象口才很好,能言善辩,说得头头是道,很有见地。王衍感叹道:“郭象言论,如同瀑布倾泻,滔滔流注,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