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孟安词》页,明,曾棨书,纸本,册页
纵29cm,横39cm,行书,14行,156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拔穎中山,管城增號,秦殿喜傳新制。鈆槧無功,淶書漫滅,讓取綵毫精銳。燕許如椽,夢中五色,從此助添文勢。是何人一擲,封侯非是,等閒榮貴。 親曾見、雲擁螭頭,月明豹直,天上幾回簪珥。玉署頻呵,石欄斜點,偏惹御爐煙細。顛倒鍾王,縱橫褚薛,揮灑晉唐風致。筭從前陣掃,千軍不負,半生豪氣。 右蘇武慢詞一闋,爲吳興王孟安作。蓋孟安工制筆,能造其妙。予平生用之,無不如意,故作此詞,以讚美之。永樂十三年秋七月,翰林侍講曾棨識。
本幅钤“曾子棨印”、“两京载笔”。鉴藏印有“博山宝藏”、“朱之赤鉴赏”、“顾崧”、“希逸”等印共计10方。 此帖录自作《苏武慢》一阕,赠王孟安。此人是一名制造湖笔的良工。曾棨称赞他制笔“能造其妙,予平生所用,无不如意。”表现出书法家与笔工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而这正是书法佳作赖以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作品写于永乐十三年(1415年),曾棨时年44岁,官翰林院侍讲。书法运笔流利,结体略呈欹侧之势,风格俊健明快,与明初宋璲、解缙等人富于个性的书风相呼应。
曾姓主要由两大来源组成:姒姓和姬姓。
第一支源自姒姓。
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据说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当时的舜帝就赐予禹姒姓。发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禹治水成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
夏朝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县的东南部。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建立鄫国。古代习惯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实力并不强大的鄫国历经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曾姓长久以来,一脉传自禹的后裔太子巫,名副其实的4000年前是一家,故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
第二支出自姬姓。
西周初,周穆王南征江淮时,移封诸姬姓诸侯国于汉阳地区,穆王之裔封在缯邱,今河南方城北的姒姓部国的故地。曾国因扶立周平王有功,封为 侯爵,国势一度强盛。春秋初,楚国逐渐强大,向北推进到淮汉地区,灭了申、吕、应、霍等小国,曾国沦为楚的附庸,被迫东迁于西阳,今河南光山西南。战国初 楚灭随国,迁曾国于随地,今湖北随州,曾国不久也为楚国所灭.姬姓曾氏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
另外还有一个来源,少数民族曾姓。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中都有少量曾姓存在,但其绝大部分的父系是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