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轶事

  自酿美酒

  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白居易卷》)。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素口蛮腰

  素口蛮腰,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居易六十多岁时,他得了风疾,半身麻痹,于是他卖掉那匹好马并让樊素离开他去嫁人。可是,他那匹马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也伤感落泪说:“主人乘此骆五年,衔撅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栉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 。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

  但在白居易70岁时,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藏书故事

  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校理,参与整理国家藏书。后擢翰林学士。元和十年(815)贬为江州司马。文宗即位,迁刑部尚书。武宗时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年退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他对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 有卓著的贡献。在整理集贤院藏书时,使他有机会接触大量的藏书,对他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私家藏书颇富,建有藏书楼,名“池北书库”。他曾作《池上篇》,言其“罢刑部侍郎时,有栗千斗,书一车”。著有《白氏长庆集》等。他曾以自己藏书为基础,编撰了一部词语佳句类书《白氏经史事类六帖》(又名《白氏六帖》),分为1 367门。宋代黄鉴著《杨文公谈苑》记载:“人言白居易作《六帖》,以陶家瓶数千,各题门目,作七层架,列置斋中。命诸生采集其事类,投瓶中。倒取之,抄录成书。”可见《白氏六帖》在最初搜集资料时,就开始以类汇集。另编有《元白因继集》、《刘白唱和集》、《洛下游赏宴集》(又名《洛中集》)等。

  泰山传说故事之白氏郎怒收万仙

  泰山周围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据说他们还生了个儿子叫白氏郎。白牡丹原来也在泰山修炼,后来不堪众人的嘲弄,就和儿子搬到泰山南边的徂徕山去住了。白氏郎长到八九岁,生得伶牙俐齿,十分计人喜欢,可就是没有个名正言顺的父亲,整天在外边被人打骂,受人欺负。这天,正是腊月二十三,白牡丹让白氏郎跟村里的小伙伴上山砍柴,自己在家里弄些水酒淡菜,准备打发灶王爷上天,去汇报下界一年的情况。白氏郎和伙伴们来到山上,领头的说要玩“做皇帝”的游戏,把几个草筐撂起当作宝座,谁要能爬上去谁就是皇帝,以后众人就都听他的,选他做头头,说完便把筐撂的高高的一个个轮着往上爬,筐子没有绳子拴牢,一爬一晃,结果没爬几下就都滚下来,最后轮到白氏郎,只见他稳抓草筐,轻迈双脚,颤颤悠悠真的爬上去了。本来他们都看不起白氏郎,是想拿他取笑,如今他真的爬上去了,谁肯让他这个私生子做头头,便把他拖下来,打了一顿一哄而散了。白牡丹在家里正为买不起酒菜犯愁,见白氏郎又人外面哭着回来,鼻子都让人打破了,十分难过,顿时来了气,就抓起烧火棍,把怨气照着灶王爷出开了:“灶王爷啊灶王爷,你都看见了吧,这还让我们怎么活?哼!我儿要是真做了皇帝,非把那些小崽子杀尽斩绝不可,”她越说越气,一边说,一边敲,几火棍下去,灶王爷早就鼻青脸肿了。灶王爷上天,不但没有在白牡丹家吃好喝好,而且还挨了一顿棍棒,便跑到玉皇大帝那里告状去了。说“白牡丹发誓,白氏郎要做了皇帝,就要把村里的人斩尽杀绝。玉皇大帝听了灶君的一面之词,便吩咐四员大将,到来年的龙节抽掉白氏郎的龙筋。白氏郎从那次挨打后,就独自上山,一天,他一个在山上打柴,迎面走来一个白胡子老头,对他说:”你本是真龙天子,将来要做皇帝的,只因你娘不慎说走了话,玉皇大帝要在来年的龙节抽你的筋,现在已经没办法补救了,只有到时候你能咬牙挺过,保住你的龙牙玉口,还能说什么成什么.”说完便飘然而去。转眼龙节已到,龙王派天兵在将便抽他的筋,可是白氏郎硬是挺过过来。从此,白氏郎恨透了灶王爷恨透了所有的神仙,白氏郎用装水用的葫芦把灶王爷装进了葫芦。然后走遍了全国的名山大川,见庙就进,见神就收,想收完后把他们压在泰山底下。来到泰山,见到了吕洞宾得知他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大吃一惊,将葫芦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众神仙都跑到一个大石洞去,吕洞宾数也数不过来,就把它取名为“千佛洞”。后人又在那里起楼造阁,顺吕祖之意取名“万仙楼”。

0.0934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