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园
愚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前临集庆门鸣羊街、后倚花露岗,也称胡家花园,是晚清著名的江南园林,有“金陵狮子园”之称,南北长约240米,东西宽约100米,占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90平方米。由宅院和园林两部分组成,整个园林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水石取胜。愚园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中山王徐达后裔徐傅的别业,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后几经转手,由清人胡恩燮购得,并构建私家园林。愚园同其他江南园林一样,屡遭战火,自近代以来多有修葺,2016年5月经过5年时间的修缮,愚园正式对外开放。
历史沿革
愚园最早为明中山王徐达后裔徐傅的别业。后该园易主徽州商贾汪氏,再易主为吴用光。乾隆以后,愚园逐渐败落。
清同治十二年,清代名人胡恩燮辞官归里,购下西园故址。
清光绪二年,胡恩燮为奉养母亲,辞官筑园,取名愚园,占地50多亩,园内曾有36景。建有清远堂、春晖堂、水石居、无隐精舍、分荫轩、松颜馆、青山伴读之楼、觅句廊、依琴拜石之斋、镜里芙蓉、寄安、城市山林、集韵轩、延青阁、容安小舍、秋水蒹葭馆、栖云阁、春睡轩、柳岸波光、课耕草堂、啸台、养俟山庄、在水一方、漱玉、小沧浪、竹坞、小山佳处、岸窝、憩亭、牧亭、西圃、梅崦、愚湖、鹿坪、界花桥、渡鹤桥等三十六景,是为该园的鼎盛时期,号称“南京狮子林”。
1915年,胡恩燮嗣子胡光国进行对园林进行扩建,增设34景,故有前后七十景之说。
辛亥革命后,愚园被张勋辫子兵所据,三次革命时毁于战火。其后虽有修复,抗战期间再次被毁,后遗存有水池和部分遗迹。
2010年前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以童寯先生手绘图《江南园林志》为蓝本,辅以史料旧影,着手修缮保护愚园,并根据现状遗存及历史信息分析恢复了三十二景。
2016年5月1日,经过5年时间的修缮,愚园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南京老门西片区乃至老城南板块代表性景点。
名称由来
胡恩燮官至知府正是仕途得意的时候,今后还有升官晋爵的机会,但是他却辞官归里,可谓“愚”得很。而胡恩燮为了标榜自己清高,故意“自以为愚,更其名为愚园”,实际上,胡恩燮是寓意“大智若愚”的含义。此后,民间俗称胡家花园。
设计手法
愚园巧妙地动用了借景的手法,在园外,近借凤台山,远借钟山,使有限的空间得以无限延伸;在园内,景点构筑用传统的对景手法,使各景点能相互渗透和借取,增加了双方的风景艺术价值。
在水体处理上藏引得法,动用了藏源、引流、集散、延伸等手法,让水面有流有滞、有隐有显,使水体活跃于园中,构成多变的水景空间,生发无穷之意。
愚园“巧于因借、因地制宜、精在体宜”的设计原则,堆山理水的处理手法,植物造景的运用等等,很多地方是值得今人借鉴和取法的;对研究南京的园林史也有较大的价值,确是江南古典园林艺术中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修缮保护
“胡家花园”在晚清金陵私家园林中最为著名,以前整片整片的林子,有假山,有池塘,还有小船。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愚园逐渐败落。
社会各界对重建“胡家花园”的呼声很高。秦淮区也启动了胡家花园保护与建设工程,按照初步拟订的《胡家花园规划设计方案》,胡家花园保护与建设工程占地5.64公顷,建设内容包括前期拆迁、建筑保护及景观建设等。在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愚湖的基础上,将按照当初的私家园林格局进行复建。复建“家花园不是单纯地恢复建设古典园林、修缮传统民居,而是力争打造一个文化景观群,与整个秦淮风光带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