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

丁仪

丁仪(?一220年),字正礼,沛国(治今安徽滩溪)人,丁冲之子,丁廙之兄。建安中期,丁仪与曹操的长女清河公主曾有婚约,但曹丕却以丁仪有眼病为理由,向曹操提出把清河公主嫁给夏侯楙,结果丁仪不能娶公主为妻,后来被曹操聘任为西曹椽。

丁仪兄弟与曹植交好,拥护曹植为曹操的太子。曹丕成为太子之后丁仪转任右刺奸掾。曹丕自立为帝之后,丁仪被满门抄斩。曹植著有一诗《又赠丁仪王粲》。全后汉文中的《寡妇赋》被认为是丁仪之妻所作。

丁仪颇有思想家的丰采,他写过一篇《刑礼论》,文章兼取儒、法两家之说,一方面强调先礼而后刑,同时又指出,所谓礼决不仅仅是叔嫂不亲之类的伦理规范,而是必须别男女,定夫妇,分土地,班食物,要先行把这些维持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种种必要条件安排好,然后才去惩罚那些不合于正常秩序的言行。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丁斐

1.jpg   

丁斐(?年—约219年)【现又多被误作“丁裴”】,字文侯,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魏典军校尉。初,斐随太祖,太祖以斐乡里,特饶爱之。斐性好货,数请求犯法,辄得原宥。为典军校尉,总摄内外,每所陈说,多见从之。建安末,从太祖征吴。斐随行,自以家牛羸困,乃私易官牛,为人所白,被收送狱,夺官。其后太祖问斐曰:“文侯,印绶所在?”斐亦知见戏,对曰:“以易饼耳。”太祖笑,顾谓左右曰:“东曹毛掾数白此家,欲令我重治,我非不知此人不清,良有以也。我之有斐,譬如人家有盗狗而善捕鼠,盗虽有小损,而完我囊贮。”遂复斐官,听用如初。后数岁,病亡。子谧因曹爽事诛,夷三族。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丁士美

丁士美(1521年—1577年),字邦彦,号后溪,淮安府清河县(今属淮安市)人,幼而聪敏好学,长而淹贯经史。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右春坊右谕德、侍读学士、掌翰林院事兼教习庶吉士、太常寺卿、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历事三朝,辅导二帝。

曾主持纂修国史、实录及重录《永乐大典》。万历初,任吏部左侍郎。为官清廉,绝馈遗。与人处退然若无能,意所不可,辄怫然见辞色。万历三年(1575年),丁士美因父亲逝世回乡守孝,守孝期未满,即于万历五年八月病卒于家。卒赠礼部尚书,谥“文恪”,赐祭葬。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丁度

丁度(990年—1053年),字公雅,开封(今河南开封)人,祖籍恩州清河(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北宋大臣、训诂学家。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丁度登“服勤词学科”进士(榜眼),授大理寺评事,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庆历六年(1046年),升任枢密副使。庆历七年(1047年),官拜参知政事(副相)。

皇祐五年(1053年),丁度去世,赠吏部尚书,谥号“文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丁谓

fc1f4134970a304e5758d729d3c8a786c8175cee.jpg

丁谓(966年—1037年),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丁谓官运亨通,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工部员外郎、三司盐铁副使。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召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加枢密直学士。后历任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工、刑、兵三部尚书。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九月,丁谓以参知政事身份任平江军节度使,衣锦归里,“建节本镇,一时为荣”。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

天禧初(1017年),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

乾兴元年(1022年),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丁鹤年

902397dda144ad34cfaf6589d0a20cf431ad85a8.jpg

丁鹤年(1335年—1424年)字永庚,号友鹤山人。生于元惠宗元统三年,卒于明太宗永乐二十二年,终年九十岁。

武昌籍色目人,其父职马禄丁任武凸达鲁花赤。鹤年以父名丁为姓丁。

元朝末,父官武昌,遂为武昌人。元亡,避四明。方国珍据浙东,最忌色目人,他转徙逃匿。

明初,还武昌,生母已前死,不知殡处,恸哭行求,得骨以葬。晚学浮屠,结庐居父墓。鹤年好学洽闻,精诗律,自以家世仕元,赋诗情词悱恻。有丁鹤年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曾祖阿老丁、曾叔祖乌马儿皆西域巨商。以巨财资元世祖,并从军。元朝以功授官,阿老丁年老不愿仕,特赐田宅留京奉朝请;乌马儿擢道宣慰使,后拜甘肃行中书省左丞。

其祖苫思丁累官至临江路达鲁花赤。其父职马禄丁,四十岁始入仕任临川县簿,后迁武昌县达鲁花赤,性豪迈,有惠政,解官之日百姓为之建“种德堂”,并请求留居武昌,遂为武昌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丁德兴

blob.png

丁德兴(1327年—1366年),定远(今安徽定远)人,明朝开国将领,济国公。

丁德兴生时有异兆出现,于至正十二年(1352年)投靠朱元璋,大破洪山寨,后屡建战功。至正十五年(1355年),随军渡江,分兵攻取溧水、溧阳。至正十七年(1357年),攻克宜兴,封凤翔指挥使。后参与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的战斗,在围困平江时去世,赠都指挥使。

洪武元年(1368年),追封济国公,列于功臣庙。丁德兴后裔聚居山东青州,藏有《益都丁氏族谱》,记载丁德兴祖先由鲁穆国而来。南明弘光帝追谥武烈。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丁惟宁

明朝官员丁惟宁.jpg

丁惟宁(1542年—1611年),字汝安,号少滨,又字养静,明朝官员。四川按察御史丁纯之次子。祖籍海州,后迁居藏马山下(今胶南市大村镇一带)。嘉靖甲子(1564)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进士,授直隶(今河北省)清苑知县,升四川道监察御史,巡抚直隶。官至御史、郧襄兵备副使等。

万历十四年(1586年)督饷陕西,授湖广郧襄兵备副使。次年因遭诬陷,辞官归里,隐居九仙山,殁后敕授文林郎,诰授中宪大夫。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卒。其子丁耀亢是清朝著名作家。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丁启睿

4d086e061d950a7bcf222a8909d162d9f2d3c96c.jpg

丁启睿(1595年—1647年),字性如,号圣临,河南永城(今永城市马牧乡丁老家)人。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掌管明朝大军。

李自成起义时,丁启睿率军消极抵抗,朱由崧在其伯父丁魁楚等人的拥立建立南明,丁启睿官拜兵部尚书,南明灭亡之后投降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因所谓“京师王道士案”被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丁魁楚

0df3d7ca7bcb0a46c5c1b4566963f6246a60aff9.jpg

丁魁楚(?—1647年),字中翘,号光三,河南永城马牧乡丁老家人,明末大臣。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

明亡后,丁魁楚与瞿式耜、吕大器等拥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清兵南下后,丁魁楚以三百余艘载黄金二十万两、白金二百四十余万两入岑溪,投降清将李成栋,许以两广总督的职位。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1647年)四月初四日,被开肠破肚,至夜断气。

0.0828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