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 谱 凡 例
(通用版)
一、纂修宗旨。本谱纂修的宗旨就是用谱牒的方式记录__氏家族的历史渊源和历代族人的事迹,保持族群繁衍传承的连续性和有序性,达到团结凝聚家族力量,启迪励志后人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录事范围。本谱从探寻__姓的始源开始,记述从远古时期起源、古代族人迁徙、历代名人。主要纂修其根祖地——________氏家族的历代传人和世系传承,记述此地我族传人的辈分字行、世系支派、祖宅田产、人物、播迁、艺文、村志等。
三、记事时限。本谱内容所记的时间,上溯至远古时期,受所掌握族人资料的限制,具体时间上至_____年(公元XX年),下限为__年__月__日(或截至X年X月X日止),个别事件截止印刷前。
四、编写原则。本谱以__为__氏始祖,以各大宗支始迁祖(或落业祖)为本族支第一始世祖排列世系序法先写几世,以昭其代;次写某公之子,以敬所亲再书其本人名,详注讳字;然后记本人及妻生庚年月日时,子女长幼名字。殁者除载明殁庚外,另注明本人及妣葬山葬向。当代族人力求注明其学历、职业、职称、创业等事项。为体现男女平等的时代特点,凡新中国成立后娶妻和生女均列名入谱。族人仙逝的,满18岁记入谱,不到的略而不记。
五、立传原则。本谱立传人物,采用叙述不议,据事直书的方式,按卒年先后为序记述,当代新秀则不限生卒。此外,对当代仍然健在的本族精英,不分是否同宗同支,新增设《当代名人简介》一章,以彰显他们对国家、名族、宗族的贡献。青年一代是宗族的未来和希望,新增设《一类本科大学生名录》一章,予以激励。
六、命字派语。本谱延续并统一编排规定了辈分派语(字),除原有的族人按辈取的字如实记入谱中外,纂修者对无取字的其他人,均以现在的名字为基础,按其所在的字辈派语,统一选取与其名字意相吻合,而且词意讲究好的字,为族人命字起名。
七、格式体例。本谱按谱序、前言、凡例、族史、迁徙图、世系、辈分字行、世系图、族规家训、人物、祖宅田产、祖坟祖茔、艺文等顺序排列,单设附篇,书写地(村)志,全书统一采用横排格式,使用现代简体规范汉字,对于先祖人名中的个别用字在现代汉字库中无法找到的,则采用扫描图片形式予以录入。在书页页眉处注明堂号、世系、庄门名,页脚处注明页码等信息。谱中有关族人的内容均按支、房分列,世系图按父系竖线贯穿,其余均按分支同辈横排,以便于查找。
八、历史纪年。本谱历史纪年,清代以前的均采用朝代纪年和干支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民国时期用民国纪年和干支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公元纪年,并加注干支纪年。
九、图片资料。增大影像资料的数量,突出现代家谱形象直观的特点。图片排在正文前,内容分为族之剪影、史之悠长、文书票证、生活写照、社会交往、全家福、艺文著作、修谱记事、纂修者、捐资者、子孙流长等类别。所用图片主要是广泛搜集族人与副省(军)级以上官员、国际友人、国内外知名人士等的直接接触影像及各种反映族人历史和生活的图片资料。
十、资料来源。本谱所采用的资料来自知情人采访记录、户口簿、实地访查考证、文书契约、碑刻、神主匣、姓氏书籍、有关书刊报纸等。对于资料的使用,尽量做到采之有据,实事求是。艺文以书写本地内容为选取标准,作者不限族人。
五代·南唐 董源《潇湘图》卷 绢本 设色 纵50cm,横141.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作者款印,明朝董其昌得此图后视为至宝,并根据《宣和画谱》中的记载,定名为董源《潇湘图》,后入清宫内府收藏。
“潇湘”指湖南省境内的潇河与湘江,二水汇入洞庭湖,“潇湘”也泛指江南河湖密布的地区。图绘一片湖光山色,山势平缓连绵,大片的水面中沙洲苇渚映带无尽。画面中以水墨间杂淡色,山峦多运用点子皴法,几乎不见线条,以墨点表现远山的植被,塑造出模糊而富有质感的山型轮廓。墨点的疏密浓淡,表现了山石的起伏凹凸。画家在作水墨渲染时留出些许空白,营造云雾迷濛之感,山林深蔚,烟水微茫。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渔舟点缀其间,赋色鲜明,刻画入微,为寂静幽深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
五代至北宋初年是中国山水画的成熟阶段,形成了不同风格,后人概括为“北派”与“南派”两支。董源此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