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
先祖:颛顼、伯益
得姓始祖:赵奢(马服君)
史书第一人:赵奢(马服君)
各支始祖:不详(如有族人看到请告知洞主)
迁徙过程
春秋战国时期:发祥于今河北省邯郸市。战国末期有部分迁往陕西关中,高管不断成为当地望族。
西汉时期:增加“马矢”姓改姓“马”。
两汉南北朝时期:部分族人迁往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地,马姓宗族大举迁往西北,后在迁往黄淮地区。
唐朝五代十国时期:随王潮、王审知进入福建,并形成大族。许昌人马殷建立南楚,包括今湖南全省,广西、广东、贵州部分地区,马姓在此区域大幅发展。
两宋期间:福建、广东等地马姓逐渐增多。
明清时期:开始有移居台湾,进而迁徙国外者。
如今马姓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3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一千八百四十六万一千余,主要活动在西北地区。
郡望堂号
扶风郡:汉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
京兆郡:今陕西省西安。
临安郡:今属浙江省杭州市。
西河郡:春秋指卫西境沿黄河,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指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
广陵郡:秦置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
华阴郡:今陕西省华阴县东南。
正平郡:今山西省新绛。
堂号
铜柱堂:汉伏波将军马援征阯,胜利后,在交阯立铜柱表功。到了唐朝,马援的后裔马总做安南都护,在原汉立铜柱的地方又立了两根铜柱,铸上了唐朝的威、德,说明自己是伏波将军的后裔。到了五代时马希范也立了铜柱。
绛纱堂:汉校书郎中马融,才高博洽,为世之通儒。弟子常千余人。他在教室里设绛纱帐,前授生徒,后设女乐。弟子都专心听讲,没有人顾盼女乐。
此外,马姓的主要堂号有:“扶风堂”、“驷德堂”、“回升堂”、“孝后堂”、“睇眩堂”、“唏眩堂”、“宝善堂”、“体仁堂”、“志诚堂”、“聚未堂”、“忠孝堂”、“树德堂”、“裕本堂”、“诚忍堂”、“刻鹄堂”、“善述堂”、“书诚堂”、“敦远堂”、“存德堂”、“文英堂”、“监兹堂”、“公明堂”、“衍庆堂”、“乐真堂”、“敦悦堂”、“静业堂”、“藏拙堂”、“青云堂”、“绛帐堂”、“伏波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