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这幅《虾戏图》(见图),共画有八只活泼、灵敏、机警的长臂虾,为白石88岁时所作,是其创作虾的巅峰期。在这幅作品中,虾头上的几笔,有墨色的深浅浓淡,水份的渗透干湿,而又表现出一种动感。两横浓墨作左右一对眼睛,既有夸张又得体。重墨一笔画虾头,由头至尾变细,作用非凡。正如白石所说:“这一笔不但加重了虾的重量,并且也表现了白虾的躯干透明”。头侧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之身,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身节奏的由粗渐细。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身部呈现各种形态,有躬身向前跃进的,有直身游荡的,也有弯身爬行觅食的。虾的尾部就三笔,既有弹性,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长臂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姿势多样。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长须布置得当,其线条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中有序,图中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似随虾身晃动。此图充分表明白石的用墨用水功夫之精妙,他所表现出的虾体似乎总是水淋淋的,如同真的生活在水中,白白的宣纸便成了清澈的溪水。这大概就是白石笔下的虾为什么永远富有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page}
芙蓉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