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墓葬

001wSb89gy6EWqWLCdZ63&690.jpg

郭亮墓


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郭亮村郭亮大道旁。1928年4月,自长沙归葬于此,1957年修复,其妻李灿英、胞兄砚章与之合墓。占地面积45平方米。茔地及坟堆均镶嵌铜官烧制的绿色构件。墓呈半圆形,水泥封顶,墓后立碑三通,主碑横书"中共党员",竖刻"烈士郭亮李灿英墓",碑额上刻有红色五星一颗,墓围直径5米,陶瓷桌一张,陶瓷凳数条。由石阶40余级导入墓区,两旁植常青松柏。前临池塘,后依群山,左侧有郭亮旧居,右侧为郭亮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


墓穴

1950年4月,郭亮妻李灿英逝世后也合葬于此。1957年修墓时特保留了郭砚章墓碑作为历史纪念。1963年在墓右下方10米处修郭亮墓庐。1983年将郭亮故居按原貌易地修复,陈列烈士业绩和部分原物。1987年利用墓地周围山地修建了郭亮烈士陵园。2011年对郭亮陵园进行提质改造,并更名为郭亮纪念园,免费对外开放。

郭亮烈士墓于1972年9月和1983年10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两次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郭亮墓和生平业绩陈列室于1995年1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墓主

郭亮1901年生于长沙县铜官文家坝(今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郭亮村)。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任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1972年当选为中共“五大”中央委员,湖南省委书记,是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悬重赏捉拿的人物。 1928年1月任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3月27日深夜在岳阳被捕,29日凌晨被杀害于长沙。反动派把郭亮头颅先悬挂在长沙城内的司门口,后又挂到铜官东山寺戏台“示众”。郭亮二哥郭正雅和赤卫队员们一面设法将烈士身躯从长沙运回铜官,一面冒险从东山寺抢回头颅,缝合后裹以红绸迅即葬于郭砚章(郭亮之大哥, 1915年病故)


0.0967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