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舅舅

当时家长专制,外事一切老子主持,说了算。对外按未分家算账,八口人(二老三子一媳二孙),八十亩地,不分进,也不分出。对内则按原分家算账,每股二十亩地。这样,长子李维少得二十亩地,从此贫困压身。其他族人亦相继离开西山底,到坝上发展。李X4(梅丫头)一门除种地和跑老倌车外,又到西元山子(现今学校址)开起了车马大店。初甚火,后因丢失住店旗人东西,失主连讹带诈家底赔尽,携四子回西山底分家务农。从此家道一蹶不振。后来,长子李全福迁居东营盘清洋沟。李全义一门,其子李富、李美、李彦,亦随即定居东元山子村,耕种村东南大地及啖羊梁坡地,亦跑老倌车,生活富足殷实。最晚上坝者为其四子李茂,为1957年高级社时期。言而总之,随子孙繁衍,人丁渐众,人均土地渐减,子女稀少之家尚保殷实,子女多者,则家道逐渐衰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土改时,大部分成为中农,一部分沦为贫下中农。1955年农业合作化后,生产资料统归集体所有,家无论贫富,口不管众寡,都一样凭劳力吃饭。是时,子女多,口粮分得多; 劳力多,工分亦挣的多,分红亦多,生活倒比人口少合算了。(五)、族旺一根,花开四方止2005年,原籍西山底已无族人,大部分户籍在东元山子村,部分族人先后迁居他处。李全福一门迁居东营盘清洋沟。其孙李长生死后,已无后代。李玉高迁居曼头营义哈德。李智迁居花兰井小西坡,李玉山,李振荣,李成及其子李振枝、李振玉、李振全、李振平、李举,李明及其子李振瑞、李振江等先后迁居张北县城。李振武1987年由张北城迁居张家口市。李振富父逝母嫁,随迁居怀来县二台村。进入二十世纪末,改革开放,不少族人弃农进城或打工,或种菜或经商

0.1068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