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洮洲苏氏

西周政权建立后,周天子对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左传》成公十一年:“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为司寇,与檀伯达封于河。”杜预注解为:“苏忿生,周武王司寇苏公也,与檀伯达俱封于河内。

关于苏国的范围。《后汉书·郡国志》云:温,故国也,苏忿生封。”《括地志》卷二,“故温城在怀州温县西三十里,汉、晋以为县,本周司寇苏忿生之邑。”温是苏国国都,位置在今河南温县西安乐寨与招贤一带。《左传》记载,春秋前期周桓王将苏国的田地给予了郑国,这些地点有“温、原、缔、樊、隰城、攒茅、向、盟、州、陉、(阝贵)、怀。”其中,温、州、陉(邢),均在今温县境内。原、樊,在今河南济源市境内。缔、向,在今河南沁阳市境内。隰城、怀,在今河南武陟县境内。盟,在今河南孟州市境内。(阝贵),在今河南焦作市郊。攒茅,有考证为攒城与茅城,均在今河南辉县市境内。以上诸邑,很难说是苏国的全境,即便如此,也包括了今济源市与焦作市的全部,今新乡市的西部,这样一个广大的地区。其基本上与康叔受封的卫国为邻,也应该是当时较为重要的苏国。苏国的爵位,文献中称苏国国君,有“苏公”、“苏氏”、“苏子”、“温子”等多种称呼,尽管当时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说法,据说执行时并不严格,因此,苏国可能仅为“子”爵,其首领又任司寇,称作“苏公”.

西周时期是苏国的重要发展时期,传世的青铜器著录在《三代吉金文存》一书中,其中的《史颂鼎》有长篇铭文,记载了史颂受命视察苏国,掌握并实行苏氏之法。《三代吉金文存》收录有苏国铜器《苏公簋》,这件器物铭文不长,却记述了苏、周联姻的史实。两周时期,异姓诸侯间的联姻,是密切相互间关系的重要手段,苏女嫁与周男,一方面反映了苏国对周王室的仰慕,同时也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苏、周关系密切的标志。在三门峡虢国墓地也发现有西周晚期的苏、虢联姻的器物。虢国都上阳,位置在今三门峡市近郊,虢国虽不属于大国,但却是周文王的弟弟虢叔所封,其君主虢仲曾辅佐周夷王南征淮夷,酿成国人暴动;虢文公为周宣王时的重要卿士,在周王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门峡墓地中发现的“苏甫人”盘、匝,正是苏女远嫁虢男的反映。“苏冶妊”鼎,记载了作为苏君夫人的妊姓女子,为她的女儿远嫁他乡,而专门作器的情况。在三门峡墓地,还发现有“稣子叔”鼎、“稣貉”豆等,其铭文不长,但都可以说明,苏、虢间有着持续不断的良好关系。此外,北京图书馆收藏的《宽儿鼎》青铜铭文拓本中,记载了“苏公之孙宽儿”的历史史实,对研究苏国史,也有重要的帮助。青铜铭文中的“苏子叔”、“苏公子”,也都是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苏国宗室的重要人物。

0.0915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