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璲《手毕帖并诗》 纸本 行书 纵18.1厘米,横38.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简介
王璲(?-1425年)字汝正,号青城山人,明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工诗文,善书法。中书舍人。有《青城山人集》行世。
作品
《手毕帖并诗》是王璲写给“白寉山高士”的书信并和诗三首,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及渴望相见的心情。第一首见王璲诗集《青城山人集》卷四,题为《寄虞公务》;第三首载于卷六,题为《寄友》;第二首则为集外之作。书法天然古淡,意态萧散平和。师法钟繇、王羲之,又具赵孟頫书法的韵味,乃元末明初小楷常见之体貌。
释文:
璲复:家僮至,辱手毕并诗,兼承录示云翁先生洎孙学和章,浩然起云霞之思。今日因山中石师旋便,仍用旧韵,赋短句奉柬,且用为晓猿夜鸐,展限一笑。林间樵人王璲上复,白寉山高士。
泛泛踪难定,皇皇思每惊。岁年知几换,书剑竟何成。多雨江村夜,微灯独馆情。此时谁共语,唯念昔同盟。
答山中见示韵二首。春色雨中归,春芳渐复稀。常因听林鸟,却忆在岩扉。月夜诗空赋,花时约又违。几逥愁不寐,孤枕远钟微。 莺歇江乡杜宇悲,故人西望久乖离。梦因春尽归常切,书为山遥寄每迟。踈雨林边寻远寺,夕阳岭下谒丛祠。忩忩已负瑶华约,别有西风桂子期。
款署“林间樵人王璲”。 鉴藏印有“仪周鉴赏”、“南海伍氏南叟斋秘笈印”、“顾崧之印”、“张珩私印”等共9方。
气,中国人很作就对“王”字有着特殊特殊的感情。三横一竖,天地人归一,他是一国的最高统治者。王姓天下王族的后裔,身份尊贵,出生名门。王姓的迁徙也十分的显赫。 最早称王姓的是夏代后人,商汤灭夏后,夏朝王族部分人姓了王,这支大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地区,由于早几乎没有历史资料下传,多是民间传说,其发展也不祥知。其次是商朝王族比干后裔,该支王姓最初在河南安阳一带,春秋战国时期向南迁移,一支河南嵩山一带迁移,其中王禅《即鬼谷子》曾在嵩山隐居讲学。另一支迁南郡(今湖北宜昌),著名人物王昭君。还有一支在西晋时迁河南淮阳,唐朝末年,又有部分人迁江西峡江一带,明初一个叫王臻的人,是徐达手下一个中下级将领,在徐达北征鞑靼时北上,后来定居在河南登封王上,在这称从军堂王姓。这支目前以山东、河北、山西、江西、河南也多有分布。三是妫姓王,妫姓中派生一支陈姓,陈姓在春秋时期又派生出田姓,田氏在战国初年代替姜氏做了齐国国君,秦灭七国后,齐末代王田健的两个儿子田升、田桓都改称王姓。在秦朝某年,田健儿子田安在反秦战争中被项羽封为称济北王,项羽灭亡后,他也失去王位,为纪念辉煌,这支就称济北王姓。西汉时期有山东迁往魏郡远成粟里(今河北邯郸)该支名人有汉代元帝皇后王政君,新朝皇帝王莽。这支王姓多在河北、山东分布,后也向南方迁移江西、浙江一带。田升、田桓在田氏齐国齐国灭亡后,田桓一支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被项羽封为北海青州郡王,失国后改称王姓,这支应多在分布没有详细资料提供。四是姬姓王。一是周文王十四子毕公高之后,到晋国后封魏,魏公子无忌后人在秦时被秦始皇强迁关中,这支王姓中著名有京兆王氏、河间王氏、高平王氏、山阳王氏。另一支在河南开封一带在汉高祖时被封为兰陵侯,为公子无忌守墓,后人封爵为姓,成为兰陵王氏。
春秋中期,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贬在缑氏国(河南嵩山子晋峰一带),后来其子宗敬,曾任东周司徒,又因王室衰微,诸侯强势辞官隐居嵩山。宗敬的五世孙从嵩山走出事晋,成为晋国官员,到公元前415年,六世孙王错成为魏文侯的大夫。魏惠王初期因王错卷入魏国王室争斗被杀,其后人又入秦国,为秦国建功立业。秦始皇时前 有丞相王馆,后有大将王翦,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王翦的孙儿王离为保秦朝战死,王离的两个儿子,害怕受到迫害桃李园居住地。长子王亢迁到琅琊(今安徽滁州东北部),成为琅邪王鼻祖,该支在魏晋南北朝时又迁到建康一带、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