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11  江氏先祖最光彩非凡,中国古代五帝之一黄帝之后——帝舜高阳氏姬颛顼六世孙伯益就是江氏的始祖。远在虞舜时代,原为调训鸟兽官员的伯益被派去协助大禹治水而著有功绩,帝舜因此赐姓赢氏,故“赢氏”为江氏根源。治水告一段落后,伯益一直辅佐禹治理天下。禹逝世之前,有意把天下禅让给伯益,伯益不但拒绝,且隐居箕山。伯益有子三人:长曰大廉,是秦、赵之先祖;二曰若木,系传费、徐;三幼子曰恩成,字元仲,事夏帝启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其后子孙爵封于江陵,开始以国为族,称为“江国”,是为江氏传代始祖。江陵(位处现在的河南省边境)邻近有陈国及强大的楚国。“江”立国一千七百余年后,在周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六二三年),被楚国所灭。国既被灭只好“以国为姓”,子孙大部份仍在当地传衍。直到十六世祖江贞,率同族人离开故地江陵,远走他乡,其中大部的裔孙迁到山东的济阳及河南的考城。所以江氏的子孙便有“济阳”与“淮阳”二脉,在济阳的这一支脉声势尤为显赫,成为当地望族。如今江氏就以“济阳”、“淮阳”为其堂号,汉朝时,许多江姓先贤在朝任官,足证当时山东的江氏族系非常鼎盛。
 江氏入闽最初始于西晋及唐朝中期,都因避乱由中原沿江、浙迁入闽北、闽东,及福州、漳州等地。其次是早期因西晋战乱迁入江西的江氏,因唐末黄巢作乱迁入闽的宁化、汀州等地。
 公元五百四十年前后,江氏八十六世祖江世源由河南陈留迁入浙江,成为入浙始祖。明朝洪武初年,江显福奉命入闽抗倭,这是江氏由浙入闽的始祖。江氏从此由定居北方,而逐渐传蕃孙裔于南方。江氏第一百零四世祖江晔,育有三子,分别名为江万里(讳临号古心,宋度宗朝累官左丞相)、江万载(讳亿号古山,官居锦衣卫摄行中军事)、江万顷(讳伯号古崖,官刑尚书、户部左侍郎),皆是宋朝末年的忠烈臣子,侍奉宋末帝昺苟延残喘,在元兵的铁蹄践踏下,自北而南的一再拉立和迁都。元兵攻陷南方时,万里率百余人抗元,力尽投水为国殉节;万顷被俘坚贞不屈,惨遭肢解;江万载率族人抗元,约于公元1275年,携三公数位子侄扶帝端宗入闽,原想在闽重振宋室的帝业,虽壮志未酬,但江姓的苗裔却在福建开花结果。
据福建《江氏大族谱》载曰:“百十世万里公,讳临,字子远,号古心,杰起都昌林塘,宋度宗朝累官左丞相,以峭直为太师贾以道所恶,出知福州,未及三载,去官归里,凿池筑亭于芝山后圃,匾其亭曰止水。及元兵陷饶州,公曰大势不可为,事当与国共存亡,率长子镐
0.0892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