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文献

祖训

  编辑

  

三槐

  三槐世第,及至于今,英才辈出,卓尔不群

  王姓祖训,家族,家谱,家族网王姓祖训,家族,家谱,家族网

  孝悌为先,忠信为本,惟耕惟读,恩泽子孙。

  不奢不侈,颗粒成廪,婚丧从俭,持家以勤。嫁女择媳,勿尚重聘,积德行善,不惟俗伦。自强自立,处事以忍,广结贤良,不谋非分。当差有事,尊上宽仁,努力进取,友朋谨慎。勿以诱善,祸及自身,勿以亲恶,招惹公忿。酗酒无度,伤其身心,聚众赌搏,财帛散尽。贪婪飘荡,荒废青春,胡作非为,辱没先人。恋衙投宦,必爱人民,忌才害贤,毒族害群。耸人告讼,不如兽禽,利令智乱,灾难必临。祖灵在天,察尔甚真,阴诛阳谴,追究必深。祖灵阴佑,和顺永存,后裔繁昌,福寿盈门。一荣一辱,天地一新,世德世业,纠察昭昏。一谦受益,一满招损,神灵有鉴,莫辱斯文。阴受其殃,阳恶是因,安贫乐道,其心也欣。焚毁朝夕,何堪明晨,纨绔堕落,愧对乡邻。不肖为贤,浪子如金,振兴美族,直上青云。秉公惩戒,繁荣后昆,恭愿后裔,永传家珍。百世不竭,积厚且纯,张德扬惠,守规遵训。(摘自《三槐王氏家谱》)

  

琅琊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让。此五者,立身之本。(摘自《琅琊王氏家谱》)

  

太原

  一团结宗族,捍卫国家,不容有违背涣散之行为。

  二服从祖训,端本孝弟,不容有悖偷蔑礼之行为。

  三保护祠产,维护公益,不容有侵蚀欺诈之行为。

  四崇尚道德,遵守法令,不容有作奸犯科之行为。

  五注意教养,勤求职业,不容有放弃贻误之行为。

  六禁食鸦片,严禁嫖赌,不容有伤风败俗之行为。

  七律己治家,忠信笃敬,不容有卑劣偷惰之行为。

  八刻苦耐劳,节俭朴实,不容有奢侈游荡之行为。

  九合敬同爱,排难解纷,不容有歧视推诿之行为。

  十振作精神,见义勇为,不容有废弛敷衍之行为。(摘自《太原王氏家谱》)

  

起源

  编辑

  王姓(Wáng Xìng),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和(陈厉公次子田完第9世孙)的后代,以王族称谓为氏。有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号为氏。有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王族爵号为氏,得姓始祖太子晋,其名晋,字子乔,系周灵王太子,在山西太原有“子乔祠”就是对王姓始祖子乔的纪念。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位的大姓,拥有人口近一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四。

  起源主要有五:

  1.出自姬姓,分为三支。

  其一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春秋时毕公高裔孙毕万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便以王作为自己姓氏。

  其二源于太子晋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司徒,其后人由洛阳迁居于太原、琅邪,时人号称“王家”,因以为氏。

  其三为周平王太孙姬赤之后。周平王在位五十多年,去逝后由太孙赤继承王位,但不久便被推翻,不得已出奔晋国。其子孙也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是为山西王氏。

  2.出自妫姓齐王田和后代。公元前404年,田和废齐自立国君,将姜姓齐国改为田姓齐国,后齐国被秦国所灭,国灭后齐国末帝齐王建居共(今河南辉县),生有三子:田升、田桓、田轸。田升生田安,田安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济北王,西楚灭亡后,田安失去王位。其子孙为纪念这一时辉煌,改姓王,为河南王氏

  3.出自子姓殷商王子比干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殷商王子比干(商纣王叔父)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的国都朝歌(今河南卫辉北)附近,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并改王为氏以纪念。

  4.他族改姓或赐姓公元8年12月,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刘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罢,赐姓曰王。”五代时,幽州人刘去非追随刘守奇在后梁政权中任河阳行军司马,李存勖攻破后梁河洛地区,刘去非投奔后梁荆南兵马留后高季兴,后唐建立,高季兴表示归顺,刘去非因曾与李存勖作对,为保护自己改姓王,名保义。北朝时,西域胡人支颓褥迁居到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不久即死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支收又嫁给北周王粲,支收改姓王,儿子即隋朝末年一度称帝的王世充。明朝汀州府(今福建长汀)经历王得仁,其家本姓谢氏,“父避仇外家,因冒姓王氏”。明朝都御史王一鹗本姓杨,大理评事王大崇本姓孙,都改姓王。 [2] 爱新觉罗家族也有一支改姓王。

  5.少数民族改姓王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下令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把籍贯改为河南洛阳,姓氏改为汉姓可频氏改为王氏。隋唐之际羌族钳耳宗、钳耳干兄弟,在隋炀帝大业年间“以王后兄弟并改姓王氏。”营州地区高句丽人改姓王氏在北朝至隋唐屡见不鲜。如《周书》卷二十《王盟传》记载:“王盟字子仵,明德皇后之兄也。其先乐浪人”。《旧唐书》卷一百一十《王思礼传》记载:“王思礼,营州城傍高句丽人也”。同书卷一百六《王毛仲传》载,霍国公王毛仲“本高句丽人也”。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设立安东都护府,所辖回纥人中有姓阿布思的,是回纥大姓之一,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安东都护府被取消,阿布思姓中一个叫五哥之的人投到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帐下,被裨将王武俊收为养子,从此改姓王氏。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在与汉族交往中也有不少把姓氏改成王姓。契丹人建立辽国,皇室耶律氏也有很多人改姓王氏。另女真、蒙古、满等少数民族在长期与汉人接触过程中也有许多改姓王氏。

  

迁移

  编辑

  始祖太子晋

  王姓在秦汉时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县蒲县平陆、河南开封、

  王姓祠堂迁移,家族,家谱,家族网王姓祠堂迁移,家族,家谱,家族网

  虞城、淮县,陕西咸阳,山东淄博,福建南安等地,而子姓为王的后裔则由河南卫辉迁至今甘肃天水、山东东平、河南新蔡、新野焦作等地。两汉时期,开始出现了以新朝皇帝王莽而得名的元城(今河北大名)王姓,琅邪王姓,以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为开基祖;太原王姓,以东汉征士王霸为开基祖,分为晋阳支(以三国魏司空王昶开基),祁县支(以三国王允为开基)。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少数民族改王姓入主中原,而琅邪王姓的后裔王导王敦兄弟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时称“王与(司)马共天下”。太原王姓祁县支在司马懿专权时遭受灭顶之灾。隋灭陈时,原仕于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别迁于关中、河北、河东等地。唐末时,琅邪王姓的后裔王潮王审知兄弟南迁福建,建立闽国,由此,王审知被誉为“开闽第一人”。北宋灭后,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阳〈今河南浚县〉令王言为开基祖)的不少人迁居江浙一带,尤以江苏昆山一支贤才辈出,成为望族。元末战乱和张献忠余部继续抗清,1647年开始清军屠川,满清于1647年公开发布告示:全城尽屠,或屠男而留女。至康熙24年,完全占领四川全境,四川人口仅余9万,开始湖广填四川。形成了著名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运动,同时明太祖朱元璋强令山西人外迁,在洪洞大槐树集结的山西人被分别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甘肃等地。于是太原王和三槐王等在中原地区有了更为广泛的分布。另外,开闽王姓漂洋过海,扬帆南洋。著名湘潭王姓源于太原王姓,长沙王源于江南上亢王姓。海宁王氏即清末学者王国维所在的家族。王姓南北分布不平衡,长江以北地区为第一大姓,而南方地区仅为第四大姓。

  

字辈

  编辑

  河南省: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王氏(依次为十六世至四十世):万忠凤学文,传世宜联宗,笃亲有宠明,诗礼先声远,富贵绍槐庭。

  四川省:

  四川大竹王氏:嘉锡良士,以奕正万,怀仁履道,立名守善,典敬慎修,秉公度宪,光灿荣华,世代永焕

  四川都江堰王氏:祖籍:山西太原府,入蜀始祖:王慎,字显臣;入蜀始祖 :王伟。入蜀年代:吴周洪化年间,即清·康熙十八年至二十年。落业地址: (一)王慎、王伟, 落叶地址蜀眉州(今包括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彭山县、青神县)。(二)王铭禄,系王慎之子,从眉山迁往雅州水东乡(水东乡包括今雅安市上里镇,中里镇和碧峰峡镇)后又迁往灌县(今都江堰市)。简 介:蜀开基始祖, 王慎,为洪化年间进士及第,入蜀眉州知眉州事,携弟王伟同入蜀,王慎后因殉职,皇帝赐金字牌坊立于眉州大天井处,王伟之子王洪禄、王拱禄留守眉州,未详记载。王慎之子王铭禄,迁居雅州水东乡(水东乡包括今雅安市上里镇、中里镇和碧峰峡镇) 生子六人,后因贼兵捣乱,携全家迁居灌县(今都江堰市),六房祖公名讳:一房:王之位,住灌县青龙场余家庙(今都江堰市安龙镇余家庙);二房:王之进,住灌县筏村场新渡口(今都江堰市中兴镇永安村新渡口);三房:王之祯,住灌县太平场香花院(今都江堰市青城山镇香花村香花院);四房:王之宾,住崇庆州街子场(今崇州市街子镇);五房:王之奇,住崇庆州火烧坡(今崇州市街子镇唐公村火烧坡);六房:王之贵,住灌县石羊场皂角庙(今都江堰市石羊镇皂角村皂角庙)。字 派:长房:成天世启文,明正国朝兴。荣华增福禄,富贵德长清。二房至六房:登天怀德永,普化建邦长。开国经伦伟,荣华世代昌。注: 甫与普 同。长房:明字派与二房至六房:登字派同辈。锡字派与天字派同辈。河西有贵字派、子字派、文字派、万字派与河东春字派同辈。 [3] 

  四川泸州王氏:海印大又顺,登芝王元文,汝正联心德,天明在朝廷。守永宾奇富,亨安帝宁童,宦亭定广宗,庆宣应宽宏。

  山东省

  峄县王楼三槐堂王氏字辈(十七世至五十二世):道统广运,纯正自励,粹豫巽丰,百儒伟昌.成宪贻续守,鸿业振衍长,耀宗宜向盛,荣来启智生。

  巨野草坡王姓:十九代月字辈后续20字辈:瑞广延绪长继先传嘉良德培福泽厚道立万世昌。

  东平县三槐堂王氏支派谱序,东原王氏家族

  原籍应天府江宁县铁板桥(现更名铁心桥)一世祖王富投军从明太祖,调防到山东宦居此地。自十四世起,辈分依次是:

  毓圣广渊,启允笃诚,志肃共懿,宣慈惠和,
刚磊厚重,纯洁端方,绍述加勉,统绪永昌。

  郓城县武安镇华营村:体善传家宝

  德州王氏字辈:文明学书青开国俱朝臣修德承先志积善福庆临。

  莱州王氏字辈(顺治八年迁奉天海城县,公元1651-):起道成应好,三开洪殿永,世德元龄懋,国宾福耀昌,兰新臣希树,文显汝维祥。

  高密城律王氏字辈:十六世以下“家述儒教,启佑延基,同兹懋勉,益续远徽。

  汶上县太原王字辈:

  广作全维正,立身宜目清。

  传家须式敬,伦起向春荣。

  山西省:

  善庆堂王氏派语: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传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熙朝荣俊彦,宝树植庭槐。

  太原堂王氏派语:自绍玉昆诚,经纬雄才具,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方来受命旌。

  民国三十二年太原堂王氏派语:有章汝焕,式德聊昌,修礼立义,守本安常,兴家成业,锡庆致祥,功昭道显,声远名扬。

  民国癸酉年太原堂王氏七大房合修族谱派语: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今逢清鼎位,代毓国家材,世际人文起,源从晋祚来,子孙发千亿,贤仕策金台。清道光丙戌续谱所载派语:文运人开,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显,宝善立名,祖诒云衍。

  

0.1494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