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秩事

一、叔术屡让君位

公元前796年邾颜被周宣王诛杀后,其弟邾叔术继位为邾国君。据说叔术之嫂,即邾颜的夫人盈氏,是个倾国倾城的绝色美妇。邾颜逝世后,他的这位夫人却颇为贞烈,当时各国王侯公子都垂涎她的美色,她却发誓:“谁能为我报杀夫杀君大仇,诛杀鲍、梁二贼,我便嫁给谁。”叔术继位,本是由周宣王所命,但叔术即位后,却不盲从周室,仍能以国家及邾国族利益为重。

不久,他便率领邾国人为国君即乃兄邾颜报仇,将杀君仇人鲁国的鲍广父、梁买子二人诛杀。而颜夫人盈氏果然实现诺言,改嫁小叔叔术为妻。

先前,盈氏与邾颜生有二子:夏父、友。再婚后,她又与叔术生了一子,名叫盱。叔术娶寡嫂为妻后,养兄子、育己子,不分彼此。当侄儿邾夏父长大成人后,叔术于公元前781年趁周宣王去世之机,一改周天子成命,把邾国君位拱手让还给前国君邾颜之子夏父,邾夏父复国为邾国君后,非常感激叔父的恩德。

为此,夏父欲将邾国一分为二,与叔术各治一半,叔术不肯;夏父又提出将邾国三分之一分给叔父,叔术又不肯;再提出分邾国四分之一给他,仍被拒绝;最后,夏父硬要将占邾国五分之一大的滥地(今山东滕县虑昌乡)封给叔术,叔术再三推辞不得,只好接受。从此,邾叔术带其子邾国盱及家人移居滥地,另建一个附庸于母邦邾国的小政权。

二、马前泼水

汉朝朱买臣有满腹才学,却未得到到功名,只得以打柴为生,入赘本地刘二公家为婿。因为,贫富悬殊,夫妻经常吵闹。刘二公也嫌朱买臣不肯进取,便让女儿向丈夫讨休书。一天,大雪纷飞,朱买臣无法砍柴,刚进家门就遭到妻子的无情奚落和恶毒咒骂,并坚决索要休书。朱买臣劝妻子忍耐,许诺明年可能得官。刘家女则认为朱买臣一辈子也不会发迹,非要休书不可。朱买臣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写了休书。

原来,刘二公拆散女儿婚姻,是为了激发朱买臣上进。后来,由于司徒严助的举荐,朱买臣做了官,任家乡会稽郡太守。当朱买臣的好友王安道宴请朱买臣的时候,刘二公父女登门求见。刘家女一见朱买臣便下跪、认错;朱买臣把昔日的妻子数落一番,拒不相认。在场的朋友再三相劝,刘家女也誓言要投河自尽,都无济于事。朱买臣让刘家女把一盆水泼在地上,坚持要重续婚姻,除非把地上的水全收起来。

王安道见此情况,便把刘二公暗中托他送盘缠给朱买臣的事和盘托出,朱买臣心生惭愧,遂回心转意。据《汉书》朱买臣本传载,朱买臣之妻离异后,与后夫上坟,路遇朱买臣,尚款待酒饭。朱买臣富贵后,衣锦还乡,见前妻与其夫修路,令人将二人载入太守府,加以奉养。

月余,其妻自缢逝世,朱买臣厚赠其夫。昆曲始将朱买臣之妻变成毫无情义的泼妇,京剧因袭其旧。

三、朱桓捋龙须

朱桓是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开国元勋之一,与吴帝孙权的关系相当密切。史书上说,朱桓为人重义轻财,以勇烈闻名,早年便与孙权兄弟非常友好,后来又跟随孙氏家族打天下,在作战中屡建功业,为孙吴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孙权称帝后,朱桓备受重用,受封为新城侯,任奋武将军,领彭城国相。后再升任前将军,领青州牧。这时,身为将军的朱桓与他昔日好友、已经做了皇帝的孙权仍私谊甚笃。相传,有一次朱桓要从吴国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返回青州,临行前与孙权告别时说:“我将远去,若能走前一捋龙须,逝世而无憾!”孙权听了之后,果真扬起下巴让朱桓摸起胡须来。朱桓直到逝世仍以此自豪。

四、孝义兄弟

朱巽之、朱谦之是南齐时代以孝义著称的两兄弟。哥哥朱巽之曾官任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据说其母逝世后暂葬于田侧,却被族人朱幼方放火焚毁。当时朱谦之年尚幼小,后从胞姐处得知这一消息,便哀戚如持丧。

长大后,朱谦之不结婚,发誓要报仇,终于将仇人朱幼方杀死,并毅然投案自首。此案上报到齐武帝处,武帝认为朱谦之是一个既知国法又孝义过人的大孝子,遂将他无罪释放。可是朱谦之回家不久,又被前来寻仇的朱幼方之子朱恽杀死。哥哥朱巽之义愤填膺,又将朱恽刺杀。

朱巽之被官府逮捕,并将案情呈报皇帝。齐武帝阅案后说:“此皆是义事,不可问罪。”遂将朱巽之赦免。朱巽之兄弟二人的孝义事迹成为轰动一时的美谈,时人称赞道:“弟逝世于孝,兄殉于义,孝义之节,萃出一门。”

五、明惠帝流落印尼

明洪武二十一年(1398年),皇太公朱元璋驾崩,传位给皇太孙朱允炆,即建文皇帝,是年农历闰5月16日明惠帝登基。可是朱元璋之四子朱棣心有不甘,于公元1402年发动“靖难之变”推翻朱允炆。

“靖难之变”后,明惠帝不知所终,传说纷纷,归纳起来不外几种说法:一说当日宫中起火,惠帝已自焚而逝世;一说惠帝率一批人马,乘船逃亡海外;一说惠帝已落发出家,当了和尚;一说惠帝隐姓埋名,终老余生。

时至今日,关于明惠帝的下落,仍是史学界的一大谜。最近,印尼报刊的一些研究文章,似乎解释了明惠帝下落的历史之谜。据报道,在印尼苏门达腊岛东海岸,发现了若干蛛丝马迹。有一个遗世独立的偏僻小村落,那里世代居住着一群华人,多年来依然保持着古老浓厚的华人习俗,在印尼这个三千多个岛屿组成的国家,这里华人比例比当地居民为多,是少有的。他们只懂华语,不晓印尼话,多以捕鱼为生。

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六日这天,这里举行罕见的隆重祭拜“皇爷”仪式,其中以焚烧龙船节目最为隆重。除了村中男女老少全出动外,也吸引了邻近小岛村民来观看这一年一度的盛典。这里的华人大多数是姓“洪”。

最近,印尼苏门答腊岛上的几个城市,如美坦(棉兰)、帕矸巴鲁国(兆干)、硕顶等地接二连三有村民携带明朝文物出售,有手环玉镯,外侧雕双龙戏珠图案,栩栩如生,内侧“明朝朱元璋,长命富贵”字样。

另有人形半身石像,雕一名长须老翁策杖,背负包裹,疑是朱元璋的形象,背面也写着“长命富贵,明朝朱元璋”八字,雕工精细。

根据一些行家的分析,有的东西可能是惠帝随身带出,有的则是随从们在当地取材做成。岜眼亚比人每年祭拜的日子,与明惠帝公元1398年农历闰5月16日的登基大典日期不谋而合,在中国或海外华人有许许多多民间的祭典,这种于农历5月16日祭拜“皇爷”日大概是绝无仅有的例外,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惠帝的年号均为洪武,在岜眼亚比这个地方,却居住着大多数的洪姓人家。

岜眼亚比的造船业十分发达,他们制造的木船具有中国古船风俗,这大概源于先人模仿他们乘坐的船只造成的。岜眼亚比的印尼名十分特别:BAGANSI-APIAPI,意思是岸边之火。

据推测这名字的来源是明惠帝的船队人马到达偏僻的乡村登陆后,每天晚上在岸边烧起柴火照明,把夜空映得通红,惊动了远近的土著村民奔走相告而得名。

有人推测:明惠帝是在岜眼亚比落脚隐居和终老。岛上居民世代祭拜的“皇爷”,就是明惠帝的化身。那些“洪”姓人家,就是明惠帝和随从的后裔子民。

0.0900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