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传播

一、春秋时期

春秋以前,作为后世朱氏主体部分的曹姓朱氏尚未形成,早期的朱氏历史舞台自然都由发源于古老朱氏族的非曹姓朱氏占领。春秋战国时期是朱氏第一次大迁徙的时期。

据史籍记载,曹姓朱氏在邾子国灭亡之后,开始大规模向外迁移:也就是今湖北省黄冈县一带。邾城即因邾国遗民而得名,汉朝还于此设置了邾县。大批邾国王族成员和普通邾人,则在国破家亡之后主要向北或西北逃亡,因为北面的齐、鲁和西北中原诸国,在当时都是楚国的公开或潜在的敌人。其中,特别是邾国北邻鲁及齐国,更成为邾国遗民的主要避逃、分布之地。据史籍记载,小邾国的后裔朱氏则有一部分南逃到阊门,成为后世吴郡朱氏的祖先。  

二、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朱氏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的山东、江苏、洞南、安徽、湖北一带。其中,安徽江苏交界的沛国朱氏和吴郡朱氏,都在这个时候开始形成。

三、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朱氏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迁徙。这个时期朱氏的迁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太平时期因做官、经商、求学、避难、婚姻等原因而产生的各种正常的小规模移民;一种是由国家政策实行的强制性小规模移民,但都不是大规模的。

四、三国时期

三国时中原地区的朱氏一部分向东南吴国迁徙,另一部分向西南蜀国地区迁徙。

五、两晋南北朝时期

是中华民族大动乱和大迁徙的时期,也是朱氏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迁徙的时期。这个时期,朱氏的迁徙仍呈自华北向东南迁徙的态势。因五胡乱华,中原战乱不停,一方面是中原地区的汉族朱氏在“永嘉之乱”后大规模向东南地区移民;而原来居住于江南的朱氏,则由江苏原居地继续向周围地区发展。另一方面是原居在中国北方地区的胡人少数民族渴浊浑氏开始进入中原地区,改姓朱氏,加入中华朱氏的队伍。

六、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是中国的太平盛世,这个时期朱氏的迁徙有新的变化,即由原来的自华北向东南迁徙转变成多方位的移民。这个时期,朱氏的移民也大都是正常的小规模移民。这使得朱氏在全国的分布更加广泛。这个时期值得注意的是朱氏自华北向东南的迁徙速度在放慢,因而在北方中原地区,出现了几支较大的朱氏族群:一支是割据北京数十年之久的昌平朱氏,一支是永城谯郡朱氏,一支是后梁皇族朱温家族。

七、宋元时期

五代宋元时期是朱氏历史上又一个迁徙较频繁的时期。这个时期朱氏的迁徙又恢复了华北向东南的纵向迁徙态势。由于五代中原战乱和宋朝金兵入侵,使得中原地区的朱氏再一次大规模地向南方移民,仍主要集中在东南江浙地区,其次是广大江南地区。而原居江浙一带的朱氏,又向闽粤、岭南一带迁徙。这个时期较重要的朱氏移民有朱熹家族由安徽歙县黄墩、经江西婺源向福建建阳一带的移民。

八、明、清时期

明清时代是朱氏移民史上的又一次高潮。这个时期朱氏的迁徙更加频繁,更加复杂,迁徙的方向也由原来的自北向南纵向迁移,改为自中国内地向四周辐射和各地交叉式的迁移。这个时期,一个最值得重视的现象就是明朝凤阳朱氏由凤阳经南京、北京向全国各地的大迁徙。明朝建立以后,大封皇族凤阳朱氏子弟到全国各地为王,这支享有各种特权的朱氏皇族因此,得到迅速发展。到明末已发展到数十万人口,遍布全国各地。

明朝政府实行“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大批朱氏成员也参加了这一移民运动,因而形成了朱氏历史上的一次自东向西的横向移民。大批江浙地区和江西地区的朱氏迁到湖南、湖北、广东地区,而许多原居湖南、湖北、广东地区的朱氏又向四川地区迁移。这一移民运动一直持续到清朝。与此同时,朱氏的迁徙还有这样几种大的趋势:一是一部分山西朱氏在明朝初年奉政府之命从山西大槐树下出发,移民到山东地区;一是一部分江苏、江西和内地朱氏奉命自内地随军人居西南的云贵地区。

明清时期以凤阳朱氏为代表的朱氏族人,已经开始由中国大陆向台湾省及海外第一次大规模地迁徙。

九、民国至今

近代以来,朱氏的迁徙更加频繁复杂,迁徙路线、方向更加繁多,其中最值得重视的迁徙,一是全国各地广大朱氏向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集中;二是随着国民党政权的退守台湾省而产生的大陆朱氏再一次大规模迁入台湾省;三是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而出现的大批中国朱氏向欧美及世界各国的开拓性迁移。

十、徙居台湾省

朱氏是历史上中国大陆通台湾省的先行者。早在公元607年隋羽骑尉朱宽便奉隋炀帝之命与何蛮一同来到台湾省了解情况,第二年又奉命再往台湾省。这是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大陆官员涉足台湾省。

朱氏大量入台,是在明朝末年,当年朱氏大明王朝灭亡,以宁靖王朱术桂为首的大批朱

氏皇族成员随郑成功父子渡海来到台湾省。民国晚期,随着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省,又有大批朱氏族人随之迁台,形成朱氏入台的第二个高潮。到今天,朱氏已发展为台湾省的第三十二位大姓。朱氏在今日台湾省只是中等大姓,而且,族姓的发达也远比陈、李、吴、黄等姓要差,这应是清朝朝廷长期压制台湾省朱氏所遗留下的不良后果。

在中国台湾省地区,朱氏族人主要集中分布在台湾省的新竹、台南、基隆等地。

十一、移居海外

1.南洋与东南亚:朱氏是中国通南洋的先行者。据《梁书》记载,早在三国时,吴国孙权便曾派遣宣化从事朱应与中郎将康泰通南海诸国,这是见于记载最早涉足南洋的朱氏,也是见于记载最早通南洋的中国官员。

2.朝鲜和日本:历史上朱氏因做官、征讨、谋生等原因大批迁至朝鲜。这些早期朱氏移民,构成今日朝鲜民族中的朱氏。特别是明清时期,朱氏迁朝者形成高潮,在今日朝鲜华人中,朱氏是人口较多的大姓。据统计,朱氏为今朝鲜一百四十三姓氏之一。据朱子后裔联谊会的资料统计,现在朝鲜的朱氏属紫阳一派的,南韩有十五万余、北朝鲜有六万余,共达二十余万人,可见在朝朱氏华人之盛。

3.美国:朱氏移居美洲时间虽然较晚,约从近代开始,但人数比较多,而且分布极广。据统计,在美国华人中,朱氏排在第三位。据朱子后裔联谊会的统计,在今日美国的三十多个州都居住、分布有朱氏华人。

4.非洲:在毛里求斯的六十多个华人姓氏中,朱氏虽只算是中等姓,但却是较杰出的。这支朱氏曾孕育出著名华侨领袖、华人议员、地区管理部长朱梅麟。

在尼日利亚有第一位华人酋长、企业家朱南扬。

5.其他:在国外朱氏较集中的国家有朝鲜、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据资料统计,在中国大陆地区,朱氏人口比例最高的是江苏省,朱氏是该省第一大姓;其次是云南省,朱氏在该省为第四位的大姓。在中国大陆地区,朱氏在华东地区最为集中,是江、浙、沪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姓;其次是在西南地区,朱氏居前五大姓之列;在华北、华南地区,朱氏人口相对较少,但也在前四十大姓之列。

朱氏回族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江浙一带。

0.0870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