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

王诩:即鬼谷子 

  又名王禅。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 鬼谷子与弟子苏秦张仪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尉缭子;纵横家:苏秦、张仪、毛遂、被誉为商圣的范蠡等。 

  王良 

  春秋时代著名的善御(驾驶马车)者。一说王良即伯乐,字子良。“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车摄辔,马为整齐而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3]传说他死后为神,并被天帝挑选为车夫,后来成为星官名。“汉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王良策马,车骑满野。” [2] 

  王翦 

  秦代杰出的军事家。频阳东乡人,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王翦领兵先后攻破赵国、燕国、魏国,翦灭楚国的第二年,王翦军继续南征百越。平定了江南,降服越君,江南地置为会稽郡。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王贲攻入齐都临淄,虏齐王建,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也灭亡。齐亡后,秦统一了中国。因功著授封武成侯。 

  王贲 

  战国秦国人,秦代名将,通武侯王贲乃是王翦之子,与其父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王陵(前?~前181) 

  沛县(今江苏沛县西)人。西汉初年大臣。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敷千人据南阳(今河南南阳)。后归刘邦。从定天下。以功封安国侯,官至右丞相。 

  王莽(前45~后23) 

  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极杰出的社会主义改革家,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 

  王充(27~96) 

  字仲任,会稽上虞人。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 唯物主义哲学家。整个东汉二百年间,称得上思想家的,仅有三位:王充、王符、仲长统。范晔《后汉书》将三人立为合传,后世学者更誉之为汉世三杰。三家中,王充的年辈最长,著作最早,在许多观点上,王充对后二家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王充是三家中最杰出,也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著《论衡》等。 

  王符(85~162) 

  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人,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无神论者。王符一生隐居著书,崇俭戒奢、讥评时政得失。因“不欲章显其名”,故将所著书名之为《潜夫论》。王符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文笔犀利,至今读其作仍给人一种淋漓畅快的感觉。 

昭君王昭君(前~世纪中叶)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王允(137~192) 

  字子师,太原祁人。东汉大臣。汉献帝初年任司徒等要职。他是貂蝉的义父,貂蝉是造成吕布和董卓反目,以致于吕布最终刺杀了董卓的主要原因。在讨论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和连环计时经常引用此事件。 

  王粲(177~217) 

  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王祥(185年~269) 

  字休征。东汉末年隐居20年,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书圣”王羲之五世祖王览的同父异母兄。 

  王浚(206~286),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人。西晋时期著名将领,曾指挥灭吴的战役。大获全胜。王叔和(210~280),名熙,晋朝高平(今山西高平人)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 

王导(276~339)字茂弘,汉族,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官至丞相。东晋时期江南侨族的首领之一。 

  王羲之(321~379或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临沂,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曾任过会稽内史,领右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晋代书法家、诗人,祖籍琅琊临沂,王羲之第七子。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 

  王珣(349~400),字元琳,小字法护,祖籍琅琊临沂,晋代书法家。王珣真迹《伯远帖》是三希之一。 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王猛(325~375),十六国前秦丞相。字景略,北海剧(山东寿光)人。 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出现了两个名臣贤相的身影,“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 

  王勃(649~676),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有《滕王阁序》、《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留传千古。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唐代诗人,是盛唐时期的诗人,祖籍太原晋阳,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王维(701~761) 

  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人称“诗佛”。代表诗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冥》、《相思》等,他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近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更是被誉为“文人画始祖”。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祖籍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名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忠嗣(706~750),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大唐名将,一生屡立战功。 

  王冰(710~804) 

  号启玄子,曾任唐代太仆令,医学家。王冰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他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为整理保存古医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王孝通 

  中国唐代算历博士,数学家,武德九年(626)时曾任通直郎太史丞,并参加修改历法工作。王孝通的主要贡献在数学方面,他的专著是《缉古算经》。唐显庆元年(656)国子监设“算学”,以“十部算书”为教科书,列《缉古算经》为十书之一,并规定此书学习年限长达三年。 

  王审知(862~925) 

  字信通,又字详卿,军中号白马三郎,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分水亭乡王堂村)人。五代闽国创建者,王潮弟,唐末与潮从王绪起兵,后部下兵变,众推潮为主,审知为副。入闽尽有闽地。潮卒,继为威武军节度使。后梁开平三年封闽王,在位十七年。 

  王安石(1021~1086)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 

  王旦(957~1017) 北宋名相。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王祜子。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 

  王曾(978~1038) 

  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宋真宗咸平五年壬寅科状元。取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成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之一。官至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卒谥“文正”。著《王文正公笔录》。王惟一(987~1067) 名惟德,宋代杰出的针灸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宋仁宗时当过尚药御,对针灸学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王柏(1197~1274) 

  南宋经学家。字会之,号长啸,改为鲁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从朱熹门人游,又受学于何基,生平著述甚多。 

  王实甫(1260~1336) 

  字德信。河北省定兴县究室村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等等。 

  王祯(1271~1368) 

  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著作《王祯农书》。《王祯农书》是我国古代五大农书之一。 

  王冕(1287~1359)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最爱的是梅,其次竹,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 

  王蒙(1301~1385) 

  元朝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董其昌曾在他的作品中题词:“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王保保(?~1375) 

  字保保,蒙古名扩廓帖木儿,元末将领,左丞相,河南王。正史记载朱元璋称王保保是第一奇男子。在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王保保又是汝阳王之女赵敏的哥哥。 

  王鏊(1450~1524) 

  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王鏊自幼随父读书,聪颖异常,写得一手好文章。官至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王鏊一生为人正直,时称“天下穷阁老”。 

王阳明王守仁(1472~1528) 

  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王廷相(1474~1544) 

  字子衡,号浚川。明朝潞州(今长治市)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王世贞(1526年-1590年) 

  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王锡爵(1534~1614) 

  明代内阁首辅,字元驭,号荆石,南直隶太仓(今属江苏)人,太仓历史上官位最高的一品大员。任文渊阁大学士、又任武英殿、建极殿大学士。王锡爵与独子王衡都是榜眼,人称“父子榜眼”。任职以大局为重,勤政廉洁,敢于建言,勇于直谏。 

  王夫之(1619~1692) 字而农,号涢斋,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王夫之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等。 

  王时敏(1592~1680) 

  清初画家。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王锡爵孙,翰林王衡独子。并曾得到董其昌等人的指点。擅山水,专师黄公望,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然构图较少变化。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清六家”之一。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居清初画家“四王”之首。 

  王锡朋(1780~1841) 

  抗英将领。字樵墉。直隶宁海(今天津)人。武举人出身。道光十八年(1838),任安徽寿春镇总兵。二十一年,率兵千余人由吴淞增兵援定海,与葛云飞、郑国鸿协力抗击英军,扼守晓峰岭,血战六昼夜,英勇战死。 

  王引之(1766~1834年)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祖王安国为吏部尚书,父王念孙为直隶永定河兵备道,皆以治名物训诂著称。曾奉旨勘订《康熙字典》讹误,撰成《字典考证》。后人辑有《王文简公文集》。 

  王懿荣(1845~1900年) 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人。


0.0882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