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始祖

300000764046131062790051017.jpg

许驸马府

简介

许驸马府在潮州市区中山路葡萄巷东府埕4号。为北宋英宗皇帝之女德安公主和驸马许珏的府第。该府第始建于宋英宗治平年间。历代屡有维修,但至今仍较好地保留了始建年代的平面布局及特色。 


  历史

驸马府占地面积不大,只有二千多平方米,兴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经过历代大修,宋代实物已保存不多。1982年曾对二进的木柱和三进楹桷作碳14测定,确定木结构为明初替换之物,但由于维修中注意“修旧如旧”,依然保持宋代的特点:方正规矩的布局(许府整座面阔42米,进深47米),出檐平缓且呈弧形弯曲的屋顶,起翅的翼角,二层的蝴蝶瓦(底瓦凹面朝上,上再交迭凹面朝下的瓦片,乔仲常所绘的苏东坡在黄州住宅中还可见到),刻着古朴莲纹图案的木门簪,高高的门槛,紧密的窗棂,竹编的灰墙以及雕饰简单的梁柱等等。而那三进的院落,五间过的开间,既有从厝,又有后包(仅供下人居住)的以中庭为中心的主次分明的建筑,却是“源于古老的地主庄院,以后因当地根深蒂固的宗族制,使其演变为带护厝与后包的形式”(潘谷西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卷),是现存潮州“府第式”民居的最早形制。

许氏家族在宋代已是盛族,他们后来繁衍到粤东各地,大约600年前,有一支向南迁至韩江出海口即今汕头沟南的许地,在此地繁殖五代之后,出了一个叫许拜庭的,跑到广州做起了盐商,赚了大钱,遂在高第街定居。高第街许氏是近代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在清末民初这个乱世出英雄的年代,一下子出了许应睽、许崇智、许崇清、许广平等历史名人。

从潮州迁至揭阳登岗许厝的一支,也以亦儒亦商、诗人辈出闻名。甲午战争后,祖籍揭阳的台湾著名的爱国志士和文学家许南英一家,因在台湾遭日本侵略者的迫害,曾应登岗许氏兄弟子荣子明之邀,携家在此避难数年。当时许南英之子许地山年仅三岁,许地山后来在《我的童年》中多次回忆起这段生活,著名的《落花生》一文就仿佛有潮州农家生活的影子。 

从宋许驸马府开始,这种带护厝的“府第式”民居逐渐在潮州流行开来。位于揭阳榕城的建于元代的石鼓里民居,以及潮州金石仙都村明代嘉靖年间的状元林大钦的祖屋(官厅)等,已是带护厝的多进的“府第式”民居。潮州市西平路北段的明崇祯年间黄尚书府,该府主人是南京礼部尚书黄锦,黄锦是明代的累朝元老,被尊称为“三达尊”,该府也被称为“三达尊黄府”,其平面布局与许府相似。另外,同样建于明末的揭阳榕城东门莲花心的潮州七贤郭之奇(1607-1661)府第,也是三进带护厝的“驷马拖车”的建筑,可见从宋到明,这种格局已渐趋稳定与成熟,此后便一直恒稳地延续下来。


建筑特点

“府第式”民居

是现存潮汕“府第式”民居的最早形制。

许氏家族在宋代已是盛族,他们后来繁衍到潮汕各地,,在清末民初这个乱世出英雄的年代,一下子出了许应睽、许崇智、许崇清、许广平等历史名人。 从潮州迁至揭阳登岗许厝的一支,也以亦儒亦商、诗人辈出闻名。甲午战争后,祖籍揭阳的台湾著名的爱国志士和文学家许南英一家,因在台湾遭日本侵略者的迫害,曾应登岗许氏兄弟子荣子明之邀,携家在此避难数年。当时许南英之子许地山年仅三岁,许地山后来在《我的童年》中多次回忆起这段生活,著名的《落花生》一文就仿佛有潮汕农家生活的影子。

历史文化名城潮州,静静地依偎在这壮阔的韩江中下游。位于古城中山路葡萄巷的许氏大宅,人称“许驸马府”。从这座老宅延伸出来的一个家族的故事,随着这个家族不断的迁徙和发展而得到不断充实,流传更远。这就是许驸马的故事,也是曾经叱咤中国革命历史风云的许氏先辈,在革命大潮中演绎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

这是一座建于宋朝的建筑,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穿过漫漫的历史烟云,这座风度依然的老宅,似乎还在向人们叙说着一个大家庭绵延、发展和辉煌的历历往事。

许驸马府占地面积两千多平方米,三进五间,平面布局及特色保存完整,被不少建筑专家认为是“国内罕见的宋代府第建筑”。首进与后座均带插山,厅、房合为九间。中厅东西围屋带从厝厅、房及书斋。正厅的后面有横贯全宅的后院,主体的三进与插山构成“工”字格局,围屋隐伏于中座两旁山墙外,形成独厅、独院、独天井的独特设置。

全宅木屋架概为近于穿斗的穿插屋架,并立于条状连续石地梁上。墙体为板筑夯灰和青砖条浆砌,后座正厅东侧二幅墙壁仍保留桃红色的竹编灰壁。屋面举折平缓,山檐深远,正脊两端从山尖伸出石质鳌尖,垂脊头开嘴甚长。整座建筑结构严谨,古朴大方。

1996年,许驸马府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眼下,正由国家拨款进行修缮、保护。许驸马府虽历经无数风雨沧桑,但是在潮汕后人的精心维护下,在今天的潮州城里依然展现着当年的风采。

许氏家族的一脉,由潮州往南,向韩江下游处迁徙,就在距今六百多年前,来到了今天隶属汕头市区的歧山沟南村。比起潮州的老宅,汕头沟南为许氏家族的生存发展开辟了另一片新的福地。

照壁上的“沟南许地”这四个字,是一代名人鲁迅的手迹。说来有趣,鲁迅先生算是许家的女婿,夫人许广平,便是沟南许家的女儿。

据与许广平同宗的潮籍左联作家许美勋晚年回忆,三十年代在上海,许广平曾经向他谈及,其家族后来尽管迁至广州,平日讲粤语,逢年祭祖之时,却照例要说几句潮州话,以示不忘故祖故地。


0.0908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