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刘氏,源出祁姓,乃陶唐氏帝尧之后,是尧第九子源明,受封于刘,即以邑为姓。至十八世刘累,为夏养龙,赐姓为御龙氏。因四条龙养死一条而惧罪潜逃。隐讳名氏。至商遂为豕韦氏;在周则为唐杜氏。刘累第三十三世孙唐杜伯,其子隰叔在晋国任士师,隰叔之子士毂以官名为氏,遂为士氏,士蒍之孙士会出走秦国,数年后复回晋国任职,先得封邑于随,后得封邑于范。因而其在晋国的后代分为士氏、随氏、范氏三支;留在秦国的子孙复姓刘。其后代几经曲折到了魏国,徙居沛县丰乡(古属彭城,今属江苏省)。
士会第十九世孙刘丰,其曾孙乃是破秦灭楚建立西汉的汉高祖刘邦。传至十二代(214年)孝平帝被王莽药杀篡位26年,后经景帝裔孙刘秀起义师诛灭王莽复兴汉室,号称光武帝,是为东汉。复传至十二代献帝(196年)被曹丕篡位,废为山阳公。后在光武帝第十三代孙刘备复回三分帝业,建都于四川,是为后汉,称为汉昭烈帝。传位给刘禅,封其次子刘永为鲁王。刘永之子刘晨迁至洛阳。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兵荒马乱。刘晨第廿五世孙刘祥兄弟三人在江南各自逃散,二人不知所踪。只有刘祥携眷逃至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洞葛荇凹村居住。
刘祥第十六世孙广传公,乃开七公之子,任江西省瑞金县正堂,因与文天祥一事而尽忠任上。原配马氏生九子,名巨源、巨泉、巨洲、巨渊、巨海、巨浪、巨波、巨涟、巨江;妾杨氏生五子,曰巨淮、巨河、巨汉、巨浩、巨深。(称十四巨)散居各省州县,或文武科甲,或士农工商,各司其业。巨泉公偕眷南行,落户于广东南雄宝昌县。生六子散居各地。
清廉公是巨泉公的四公子,迁往始兴县牛田村,十四图珠矶里。生三子,长曰俊号杰甫,次曰兆熊(少雄)号参甫,三曰沙亭号毅甫。因胡妃之祸,深怕牵连,乃随罗贵祖等九十七人于宋开禧元年三月十六日南迁。刘俊兄弟三人同到广州西门外达观桥分袂,各择居地。俊翁与子政公二孙富翁贵翁乘筏逐流至新会县文章都亨头官桥村定居;沙亭入赘中乐都,兆熊入居新宁(台山)里坳,是为台山刘姓源流之始。其班派是:“大明泰会遇中天,重道崇儒显尊贤。有日克其汉业振,富贵荣华世相传。”

0.1243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