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战国末年秦将。频阳(在今陕西富平东北)人。少从戎,喜兵事。秦始皇归政后,任命翦为大将。始皇十九年(前228),督军攻破赵都邯郸,灭掉赵国。次年,又大败燕军,杀燕太子丹,全部占领燕蓟之地。始皇二十四年(前223),率秦军六十万,全歼楚军主力,杀项燕,俘楚王,一举灭掉楚国。
王贲,战国末年秦将。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王翦子。秦王政时与其父同为秦将,举兵击楚,大败楚军。返击魏,魏王降,以魏地为郡县。后又率军与李信攻取燕国辽东,灭燕,攻代,虏代王嘉,灭赵。接着率兵南下灭齐。秦终于统一六国。封通武侯。
王陵(?-前181),西汉臣。沛县(今属江苏)人。始为县中豪强。秦末陈胜起义,他聚众数千人据居南阳。楚汉战争中,以兵归刘邦,转战各地。汉朝建立,封安国侯。曹参死后,继任右丞相。因反对吕后封诸吕为王,被罢相,迁为太傅,谢病不朝,后病死。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自幼学习书法,曾师从卫铄,后遍学众家,在汉魏质朴淳厚书风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造出一种妍美流便、雄逸俊雅的新书风。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书圣”。真迹无存,唯有唐人双钩廓填的行书《姨母》、《奉橘》、《丧乱》、《孔侍中》及草书《初月帖》等。王羲之亦长于文学,原有文集10卷,已佚,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于《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王猛(325-375),十六国前秦臣。字景略,北海剧(山东寿光)人。《晋书》载其“少贫贱”而“环姿俊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后为苻坚谋士,比之诸葛孔明,累迁司徒、录尚书事。执政时,“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于是“兵强国富,垂及升平”。370年,灭前燕,留镇邺。旋入朝为丞相。死前,曾说苻坚不要攻晋,但未被采纳。
王献之(344-386),东晋书法家。字子敬。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曾任中书令,为新安公主驸马。自幼随父学习书法,后又师法张芝草书,形成自己独特书风。擅长各种书体,尤精于行草书,书风笔迹流泽,婉转妍媚,为世人所重,与其父并称二王。书法墨迹传至今日的有行草书《鸭头丸帖》、《中秋帖》、行楷书《廿九日帖》及小楷刻本《十三行》等。
王徽之(?-388),东晋诗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王羲之子。字子猷。性不羁。初为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理府事。曾雪夜泛舟剡溪,访戴逵,造门而返。,人问其故,日:“乘兴而来,兴尽而去,何必见。”爱竹成癖,常曰:“不可一日无此君。”仕至黄门侍郎。弟献之卒,徽之直上灵床坐,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王敬则(435-498),南朝齐将领。临淮射阳(今属江苏)人,后侨居晋陵南沙县(今江苏常熟西北)。少倜傥不羁,好刀剑。初仕宋,为员外郎。敬则以梁高帝有威名,倾心依附。及即位,封寻阳郡公,出为都督、南兖州刺史。后进号征东将军。明帝嗣位,多杀害,敬则自疑,遂反,兵败伏诛。
王晶: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著名导演。
王家卫:香港著名导演,曾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
王刚:国家一级演员,原中央电视台播音指导,著名节目主持人,表演艺术家。
王杰:港台著名男歌手,70年代超级巨星。
王菲:北京籍香港中年女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