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

  

  路博德(生卒年不详),西汉武帝朝名将,西河平州(今山西离石)人。

  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路博德与楼船将军杨仆等进击岭南,十月俘杀叛将,平定叛乱,结束了南越国地方政权家庭式统治,后将其属地岭南、交趾和海南诸地分置九郡,其中珠崖、儋耳两郡在海南。

  这是中央王朝首次在海南设立行政建置,将海南纳入中国版图,直接管辖。

  郡县制作为中原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南实施,为两千年间历代王朝对海南的统治打下了基础。

  路博德后因犯法被削爵贬官,改任强弩都尉,在居延屯田,不久去世。

  路博德先后征战岭南,平定战乱,“皆有功德于岭南之民”。

  

  人物生平

  右北平太守

  元狩四年(前119年),右北平太守路博德跟随霍去病北征匈奴,立下战功,官拜邳离侯。 

  伏波将军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下湟水;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下浈水;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军,出零陵,下离水;甲为下濑将军,下苍梧;皆将罪人,江、淮以财楼船十万人。越驰义侯遗别将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柯江,咸会番禺。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路博德官拜伏波将军(这是西汉有史可查的第1位伏波将军),率军参加了对南越国的讨伐,平定了南越。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路博德率军攻下海南岛,在此设立珠崖、儋耳两郡,此乃中国直接对海南统治的开始。

  强弩都尉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 强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塞,称“遮虏障”。 后沿弱水岸筑长城接酒泉塞,遂成为历代屯兵设防重镇。后置居延县,为张掖郡都尉治所。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强弩都尉路博德率兵在半道迎接李陵之军,以作侧应。博德曾为伏波将军,不甘为陵之後距,就奏称“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臣愿留陵至春,俱将酒泉、张掖骑各五千人并击东西浚稽,可必擒也。”。汉武“疑陵悔不欲出而教博德上书”,大怒不许。李陵于是只有匆忙率领步卒五千,兵出居延。

  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发天下七科谪及勇敢士,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六万骑、步兵七万人出朔方,因杅将军公孙敖万骑、步兵三万人出雁门,游击将军韩说步兵三万人出五原,强弩都尉路博德步兵万余人与贰师会。广利与单于战余吾水上连日,敖与左贤王战不利,皆引还。”

  具体时间不详,路博德后因犯法而被贬官,改任强弩都尉,在居延屯田,不久死在当地。

  

  主要功绩

  路博德以右北平太守从骠骑将军有功。

  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路博德与楼船将军杨仆等进击岭南,十月俘杀叛将,平定叛乱,结束了南越国地方政权家庭式统治,后将其属地岭南、交趾和海南诸地分置九郡,其中珠崖、儋耳两郡在海南。

  过去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

  西汉太初三年(公元前102) 强弩将军路博德筑居延塞,称“遮虏障”。 后沿弱水岸筑长城接酒泉塞,遂成为历代 屯兵设防重镇。后置居延县,为张掖郡都尉治所。

  

  人物评价

  路博德足智多谋,威德兼施,“兵不血刃而定全粤”,接着“饮马情耳,焚舟琼山”。他挥师直指海南岛,为了安定人心,他将一些战船焚掉,表示平息叛乱后,将不再用兵,百姓可安居乐业。

  明雷琼道程宪谒《二伏彼庙》诗:“奇欧先后拜高封,许国丹心一刻同,在着汉家摧万敌,于今南合羡双忠”。

  明嘉靖雷州知府载嘉就谒伏波庙诗:“城限古庙锁云烟,瞻仰英风望后先,粤国山河从此定,汉家文物到今传”

路雄

  阳平人,北魏大将。因从军征伐立下大功,官至伏波将军,奉车都尉

  

路隋

  阳平人,唐代大臣。举明经第。历迁左补阙、侍讲学士、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文宗时,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监修国史。后出任镇海军节度使。有《平淮西记》。

路岩

  魏州冠氏人,唐代大臣。进士出身,历迁屯田员外郎、翰林学士,以兵部郎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居位八年,累进左仆射。后与韦保衡交恶,被流放儋州,并赐死。

路皋

  并州(今山西省太原)人,宋代画家。善画骆驼,醉后数笔,颇具生意,时称河东三绝之一,兼长画鬼神。

路彬

  晋阳(今山西省太原)人,南宋官吏。任广西提刑时,明察秋毫,杜绝冤狱,后又为民请命,减去部分过于沉重的赋税。官至刑部侍郎。

路振

  永州祁阳(今属湖南省),宋代大臣、学者。五岁通《孝经》、《论语》。后进士及第,曾任太常博士。文辞为名家所称道,著有《九国志》。

路迎

  山东汶上人,明代大臣。正德三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历知襄阳、松江、淮安三府,治称第一。累官至兵部尚书。

路亨

  太平府当涂(今属安徽省)人,明代官吏。曾任安溪知县,居官清廉,尤重视学校。路如瀛:山西陵川人,明代官吏。崇祯时任临清同知。后清兵攻破临清城,被乱兵所杀。

路温舒

  巨鹿东里人,西汉文士。少年牧羊,稍长成为狱中小吏,学律令,转为县狱史。后习《春秋》,学识渐博,举孝廉,为山邑丞。后升廷尉奏曹掾,宣帝即位后,他上书反对酷刑,主张尚德缓刑,官至临淮太守,治有异迹,卒于官。其文以《尚德缓刑书》较著名。

路博德

  西河平州人,西汉将领。以右北平太守从霍去病征伐匈奴有功,汉武帝封其为邳离侯。后又征伐南越立下大功。太初元年,因儿子犯大逆不道罪,被革去爵位,降为强弩都尉。

路淑媛

  南朝宋丹阳建康(今江苏省南京)人,以色貌入选宋文帝后宫。生刘骏孝武帝),拜淑媛。孝武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因明帝幼失生母,被其抚养长大,明帝即位后,尊其为崇宪太后。

路嗣恭

  京兆三原(今属陕西省)人,唐代大臣。任神乌令时,唐玄宗认为其治绩为天下最,可嗣汉时鲁恭,故赐现名,历迁渭南令、朔方节度留后、检校刑部尚书、江西观察使,以善于治理财赋著称。后拜兵部尚书、东都留守。

路敬淳

  唐朝临清人。少有志学,足不履门。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后举为进士,迁崇贤馆学士。奉诏编辑庆邮仪典,又著《姓略》、《衣冠系录)等书。唐初姓谱学,唯敬淳名家,后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于

  名汝悌,字友于。山东诸城人。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后因病归国,嗣任北京《益世报》编辑。民国十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被张作霖逮捕遇害,享年32岁。

路扬

  路扬(1917-2001),原名路天庚,河北省临城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地方工作团员、县委秘书,八路军129师先遣支队2团政治处主任,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政治部干部教育科科长、宣教科科长,冀中军区教导团政治处教育干事,晋察冀军区陆军中学教育股股长,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员,《前线报社》社长等职,先后参加了河北安次调和头战斗、十分区神堂战斗、辛戊战斗和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3纵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第19兵团第63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石家庄、平津、太原、兰州等战役,为保障战役战斗胜利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兼陕西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51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第63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3年10月起先后任军委办公厅总长办公室主任,军委办公厅副主任,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主任兼秘书长,军委办公厅主任,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1年6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路遐

  路遐(1909-1998),辽宁省开原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敌工部干事,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作战参谋、军事教育科科长,第4团参谋长,第10军分区参谋长。参加了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北昌图县保安团团长,嫩江军区副参谋长,西满军区参谋处处长,东北民主联军2纵4师参谋长,东北军政大学训练部副部长,中南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研究室编辑主任、教务部部长、军事科学研究部研究室主任。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任高等军事学院工程兵教研室主任、训练部副部长、副教育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因病逝世,享年89岁。

路宝银

  路宝银(1929.10-2001),山西省武乡县人。1939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八路军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大队政治委员。坦克学校政治部副主任,某师副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军副政治委员,解放军青海省军区政治委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1年因病逝世,终年72岁。

路甬祥

  路甬祥(1942年4月28日-),浙江慈溪人;中国当代流体传动及控制学专家,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工程学博士。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十二、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至十七届中央委员。

  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际科学院理事会(IAC)共同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

路公明

  山西阳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1992年至1995年,完成产值分别为6163.51万元、11535.68万元、15745万元、19990.38万元。平均每年增长48.02%;实现利税分别为835.6万元、1743.65万元、2004.27万元、2335.58万元,平均每年增长40.86%,固定资产由2009年的7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28亿元,其它各项指标在全省和全国同行业中也都名列前茅。企业从1992年至1995年连续荣获山西省最佳企业、阳泉市“模范企业”、省市“重合同、守信誉”单位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40余个(次)。路公明1989年至1995年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军转干部”、全国有色系统“优秀政治思想工作者”、“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山西省“优秀企业家”、山西省政府“一等功”、阳泉市“特级劳模”、“特等功”等各种市级以上荣誉称号30多个(次)。

路文长

  男,1957年1月出生,籍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系。现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副研究员。主持中国大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的资源筛选鉴定,并建立其抗源资源库;合作把中国芜菁花叶病毒划分为7个株系达国际领先水平;合作研究植物人工兔疫技术,创高抗 TuMV和霜霉病新材料,居国内统一鉴定材料首位。在学报发表学术论文10篇,分写《中国主要蔬菜抗病育种进展》一部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 1项,均列第三名。

路秀云

  工程师。女,1942年9月生,河北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964年起从事南海海区综合调查研究工作。参加南海北部大陆架海洋沉积物的调查研究和南海中部、东北部、南沙群岛及邻近海区综合调查研究;分析大量海浮沉积物样品中的Si、AI、Fe等常量元素及部分Li、Rb、Cu微量元素;测定马尾藻样品中甘露醇;参加全国海洋调查规范修改,负责修订海洋沉积物中全氮的测定方法。发表海洋沉积物中化学元素测定、分布规律、地球化学特征及元素赋存状态方面的论文10多篇。

路少棠

  路少棠(1904——1967),原名路继先,原籍江苏省铜山县河桥乡赵台子村。9岁时,随全家逃荒到安徽萧县杨楼镇朱汪乡路套村定居。后入郝集小学。民国14年(1925)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同年,因家乡遇旱灾而辍学,回本村小学教书。17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发动群众组织路套农民协会。不久发展路涤生(永铮)、朱玉珂(玉林)入党,建立了路套党支部,他任支部书记。次年4月,发动路套农民协会会员,开展打击地主杨学勤的斗争。事发后,国民党县政府派军警包围路套小学,在老师和学生的掩护下,脱险到凤阳县英国人办的门台子烟厂做苦工。不久,因参加工人罢工,被迫离开烟厂,到徐州找到中共徐海蚌特委宣传部长陈履真,奉派去沛县以孟桥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任中共沛县县委委员。民国19年春荒,不少贫苦农民断炊。他秘密串通群众,组织三十多个穷苦农民抢了附近宋庄耿姓地主家的粮食。在迎接“红五月”中,路少棠等人把传单贴到徐州至沛县公路边电线杆上。他在孟桥小学的活动,引起敌人注意,同年9月,转移到沛县城西王楼小学任教。这里的校长和一些老师多是共产党员,周围群众基础也较好,他一连开了两次群众会,揭露地主剥削压迫农民的罪行,组织收割队、运输队、保卫队,同地主进行斗争。国民党沛县政府发觉了他们的行动,派人在王楼小学搜去了腊纸、钢板和一些革命书籍,遂以政治嫌疑犯的罪名逮浦路少棠等人。在狱中,有个叫张新亭(光中)的,原是沛县中学校长,因对腐败的国民党沛县政府不满,向蒋介石写信告发沛县县长而被捕入狱。路少棠见他耿直,同他接近,讲些革命道理,使其政治觉悟提高很快。不久,在狱中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张曾任徐州市市长,中共江苏省常委,省高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他还发动难友进行改善伙食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后因无确凿证据,蹲了18个月的监狱,被取保释放。民国22年3月路少棠出狱,他返回路套,联络失散的共产党员,恢复了中共路套党支部,他任支部书记。这是萧县中共组织经破坏后最先恢复的一个支部。后又在杨庄、和尚庄建立了两个支部,到25年,已发展党员五十多人。民国26年底,王雪琴就任县长,路少棠任四区区长(此时全县为五个区),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组织训练抗日积极分子。民国28年5月,他任中共萧铜县委书记。同年秋,为了破击日军的交通运输,他发动群众与游击队配合,在一夜之间破击了郝寨至李庄之间50多公里的陇海铁路。30年6月,任中共萧东临时县委(次年改为中共萧铜县委)统战部长,对日伪人员做了大量的教育、争取工作。争取桃山东泉口的5名日本士兵,为抗日部队代购药品及其他军用物资,给抗日人员过往铁路提供方便。34年9月,曹村据点日军拒降。他派人配合部队侦察员,查清敌人的军事设施,一举攻克该据点。民国3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大举进攻解放区。8月,路少棠随部队北撤到河北省,在中共冀豫边区党委领导下工作。38年初,他返回萧铜边区,虽身患肺病,体质衰弱,但仍在中共萧铜县委组织部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同年5月,任中共萧县县委委员,养病在家。1960年以后,曾任蚌埠涂山林校党支部书记,宿县专员公署副专员、地委统战部长,安徽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7年11月30日,被左路线迫害致死。

  

0.3345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