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祠亦称张子祠,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横渠镇西街045号,为中国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关学领袖张载的讲学台。张载祠前身为崇寿院,因张载年少时读书与此而改为横渠书院,现宝鸡市眉县有张载祠、张载墓与横渠书院。宝鸡文理学院也成立了宝鸡文理学院横渠书院。
张载祠为关中十八景之一。张载祠前身为崇寿院,张载年少时曾在此读书,晚年隐居后,一直在此兴馆设教。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崇寿院改名为横渠书院。
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开始在原横渠书院旧址上建张载祠。
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在张载祠内恢复横渠书院,成“后祠前书院”格局。
位于张载祠南7公里处大镇谷迷狐岭的张载墓,占地87.2亩,是张载及其父张迪、弟张戬的安葬之地。从元、明、清至民国,历史上对张载祠和书院修葺14次。
张载祠历经元、明、清、民国,前后共修葺9次。1985年成立张载祠文物管理所,1992年被列为陕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子祠(横渠书院)诗词和楹联
一、诗词
寥寥村落实堪伤,东亩西畴大半荒。
惟有横渠祠下水,滔滔二派与天长。
——明代 阮勤
学释谈兵用世竦,中庸看罢道无余,潜心井地布前代,立论订顽示广居。
理窟遗言人事备,驴鸣妙契性天虚。关西夫子高风远,景仰斯文拜里闾。
——明代 白镒
道启乡先哲,名垂世大儒,宫墙犹阙里,祠宇故横渠。
撤坐缘归正,悬铭为砭愚,生平勤仰止,何日一抠趋。
——清代 许宗鲁
过横渠书院怀乡贤张载
洛水难留秦客船,微行踏阔自通天。探玄独认气生物,养性岂唯僧坐禅。
烽火青衿思入漠,金风白发杖巡田。关中多少老夫子,尽立此门成一贤。
——当代 严海燕
二、楹联
张子祠
道并二程,关学无殊洛学;
法制三代,性功即是事功。
——清代 王杰
横渠书院
三代可期,井田夙愿经时略;
二铭如揭,俎豆能往阐道功。
——清代 王杰
张子祠
近马帐而传经,砭愚订顽,百代均沾化雨;
设虎皮以讲易,经明德立,群伦共被春风。
——清代 贺瑞麟
道并二程
云树森森,默想闲居气象;
水田漠漠,堪追往日经纶。
——清代 王象贤
张子氏祠
一代口碑留蜀道;
千秋血食在秦中。
——清代 王象贤
一
文成掷笔仰天叹,吟咏张姓家训篇。气如麝香馨今日,韵似松梅忆当年。
天长地久血脉连,宗族情意永不断。天生我等皆有用,忠孝诚信理应全。
二
姬水熊国世称雄,国君少典挥祖公。皇帝依职赐姓张,封地中原曰弓正。
仰望长空北斗明,天弓之象启心动。挥公强弓力千钧,创造亘古第一弓。
三
天上最美是星月,张氏最大是善良。人生爱心是至宝,爱心本是大能量。
慈善至德心谦和,爱心奉献无干渴。精神充裕幸福久,爱国利民好生活。
四
国无王法国则乱,家无家规人则散。长幼有序男女别,处世无仇治家安。
师长授业晓理通,学子苦读贵在恒为。人交友在诚信,处事心公则事成。
五
父母慈祥子孝忠,兄弟姐妹贵在恭。丈夫温和妻柔顺,人旺家和万事兴。
一粥一饭思不易,惜物不弃死半缕。持家度日须计划,宴友开销要仔细。
六
婚姻分定本是缘,千年修来共枕眠。百世修来同船渡,夫唱妇随光阴甜。
夫妻好比同林鸟,同甘共苦筑爱巢。相扶到老不容易,共同勤俭把家操。
七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养育之恩永记心,养子成人多辛苦。父母公婆一样敬,天赐孝子聚宝盆。
八
浇花应该浇还根,爱幼爱在育儿心。教儿育女切忌娇,娇生惯养难成人。
教育子女正且稳,育成栋梁福泽民。人类花朵最绚丽,和美生活前程锦。
九
人生难得一知己,百年缘成亲兄弟。人生难得同姊妹,黄土成金需心齐。
为人当效孔让梨,打虎兄弟共协力。桃圆结义刘关张,世代相传好名气。
十
益友福身宜相近,损友招祸莫相亲。酒肉朋友非知己,张氏宗亲重诚信。
雪中送炭是真君,锦上添花乱纷纷。四海之内皆同道,选择良友成器人。
十一
张氏圣贤如星辰,精英辈出皆良臣。运筹帷幄忠谋国,良相护国扶乾坤。
张衡智测大地稳,仲景悬壶济世人。累世簪缨侯相府,忠义智勇辅国君。
十二
祖辈圣贤皆楷模,誉满青史翰林墨。旷世英才伟功创,张姓今世栋梁多。
诗词书画留美名,盛世名儒贯长虹。张氏先祖彪史册,现代新秀登高峰。
十三
世间大爱常远播,中华美德育你我。张氏致力世和谐,广献爱心为家国。
祖先英名震环宇,今世族人齐奋起。家训字字寄深情,挥公子孙应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