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田(1834年—1895年),传世作品较多,广东省博物馆藏有他写的《楷书轴》、《楷书八言联》、《行书七言联》、《隶书四屏》、《书画团扇》。广州美术馆藏有他画于同治庚午年(1870)的《仿李营丘笔法团扇》,《与苏六朋合作风景人物扇面》、《楷书轴》、《楷书八言联》、《隶书六屏》。广州博物馆藏有他写的《篆书八言联》佛山市博物馆有他写的《节录张猛龙碑楷书轴》等6种书法。此处,东莞市、江门市博物馆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均藏有他的作品。
楷书扇面
{page}
《行楷折芳援笔七言联》,甲午(1894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收藏
释文:折芳远寄三春草,援笔应成六出词。廉卿大兄正 集皇甫舟方干 甲午二月弟 李文田。
李兆洛(1769年—1841年),字申耆,晚号养一老人,阳湖(今属江苏常州市)人。本姓王,明中世育于李,遂冒姓李氏。嘉庆年间进士,选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改凤台知县。后主讲江阴书院。工书、善诗,精考证、音韵、史地、历算之学,颇推崇对桐城派的文章。有《养一斋集》、《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历代地理沿革图》、《皇朝舆地韵编》、《皇朝一统舆图》等,文选有《骈体文钞》。
书学功底极深,尤善行草。《七绝》为行书作品,五十五时所书,为李兆洛之代表作。
《行书七绝诗轴》纸本行书,131×56cm,常州博物馆藏
释文:澹紫斜阳嫩碧天,一春今夕始开颜。看山归去偶忘却,月到西廊第二间。——癸未上巳前一日,录于辨志书塾。李兆洛。从此书来看他学书方法和他对古人书法的领悟,所以此作给人以骨峻风清,飘逸舒适的感觉,也能从字里行间看出他的认真态度。
李应祯(1431年—1493年),初名甡,以字行,更字贞伯,一名维熙,一名维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景泰四年(1453年)举乡试,入太学,授中书舍人,官至太仆少卿。真书学欧阳询、颜真卿,得蔡襄用笔之法。陶宗仪《书史会要》称:“少卿书真行草隶,皆清润端方,如其为人。”篆、楷亦俱入格,尤能三指尖搦管,虚腕疾书。他是文征明的岳父,22岁时文征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在晚年告诉他,说自己学习书法四十年才开始有所得,并向文征明论述了书法上的很多道理。文征明评应祯云:公难潜心古法,而所自得为多。当为国朝第一,其尤妙能三指尖搦管,虚腕疾书,今人莫能及也。又云:公既多阅古帖,又深诣三味,遂自成家而古法不亡。
李应祯《枉问帖》纸本 纵22.6厘米,横41.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一封书信,用笔厚重遒劲,气势开张,颇有后世碑学气息。应祯的尺牍,秀丽而又有气度,行笔自然大方,横向取势的撇、捺、横都很生动有致,字的大小,粗细变化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