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瞻墓志》全称《儒德李生之墓铭》刻于北魏正始五年(五零八)正月,墓志为覆斗形状,石高三十六点五厘米,宽四十三厘米,字面高二十九厘米,宽三十六点五厘米,正?槭校惺遄郑衅迮谈瘢懔懔隳瓿鐾劣诤颖痹藁省?
此志书法点画丰腴舒展,结体翔动开张,其字形时有舛误,殆由石质松脆且镌刻仓促所致,然以此更见率意洒脱,不衫履之趣。
概况
中国唐高宗次子李贤与太子妃房氏的合葬墓。位于陕西乾县,距乾陵东南约3公里处,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1971年发掘 。文明元年(684年)李贤被武则天逼令自杀,神龙二年( 706年)中宗复位后以雍王礼陪葬乾陵。景云二年(711年)重开墓室与妃房氏合葬 ,并追赠为章怀太子。其墓封土为覆斗形,周设围墙,南置土阙与石羊各一对。地下设施为斜坡式墓道、4个过洞、3个天井 、3对小龛 、前后甬道和方形前后砖室,全长71米。出土神龙二年雍王墓志与景云二年章怀太子墓志。葬具置于后室?械钍绞瘶袷文信檀酉呖掏枷瘛D怪斜诨4嫱旰茫?50多组,富有生活气息。墓道绘狩猎出行、打马毬、客使,仪仗、青龙、白虎等内容,第二过洞绘列戟,甬道及墓室壁面绘男女侍从,墓顶绘天象。以墓道中的马毬图和前室东壁的观鸟捕蝉图最有名。该墓已遭盗劫,出土遗物600余件,其中大型文吏和武士俑及驼、马、镇墓兽等为唐三彩精品。从所绘题材和内容看,除青龙、白虎、日月星辰这些祥瑞图案外,其作的绝大部分如出行、客使、仪仗、马球、歌舞以及宫廷侍女、陪臣等,都具有浓厚的宫廷生活气息。
主要景点
章怀太子墓封土呈覆斗形,底部长、宽各43米,顶部长、宽各11米,高约18米。封土堆南约50米尚有残存的一对土阙,高4.5米,底部长、宽各5米,土阙南面有并列的一对石羊。四周原有围墙,南北长180米,东西宽143米,西、东、东北三面的墙角仍残留于地面,整个墓区约占地26000平方米。
墓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前室和后室组成,全长71米。
墓道
由献身中北成28度的斜坡,墓道水平长20米,宽2.5米~3.3米。墓道东西两壁各有4组壁画,东壁为出行图、客使图、仪仗图和青龙图;西壁与之对称的是马球图、客使图、仪仗图和白虎图。
墓过洞
4个。呈拱券形,长2.5米~3.4米,宽2.2米??2.4米,高2.8米~3米。过洞壁画共有10组,第4过洞的东西两旁,为一长廊建筑,中隔朱柱,东壁南面坐一人,戴幞头,圆脸,面向北,身着翻领长袍,束带,右手握拳置于腿上,左手拇指与食指、中指相抵。北面一人面向南,服装同前,有胡须。右手伸开,置于腿上,右手稍举,手指微伸,似与南面坐者谈话。西壁两人亦坐式,一圆领,一翻领长袍,两手拢于袖中,置胸前。
天井
4个。第1天井在前甬道上,未发掘。其余3个,东西长各3米,南北宽1.8米~2米,深9米~12米。
小龛
6个。分布在第2至第4天井间的东西两壁,放置三彩镇墓兽、三彩立俑、骑马俑、仪仗俑、陶立俑、陶马、彩绘陶器、绿釉花盆等。
甬道
分前、后甬道。前甬道在天井北,长14米,宽1.7米,高2.1米,有木门一道,已朽坏。由前墓室至后墓室有9米长的甬道,高、宽与前甬道同。甬道南端有石门一道,右扇已被盗者打坏。前甬道东壁绘有壁画,为男侍一,侍女三。西壁四侍女。后甬道为锄花侍女图。后甬道口置雍王?怪久?
前墓室
略呈正方形,长、宽各4.5米。高6米,穹隆顶,绘有银河及日、月、星、辰。共有8组壁画,其主要有《观鸟捕蝉图》、北壁西侧《侍女图》、东壁南侧《仕女图》等。
后墓室
与前墓室同?3ぁ⒖砀?5米,高6.5米,顶部日、月与部分星辰贴金。西壁的月亮与大部分星辰的贴金被盗墓人刮去,东壁太阳怀星辰贴金仍保留。前、后室日、月中分别绘有“金乌”、“玉兔捣药”、“桂树”和“蟾蜍”。前室日、月位置偏东南和西南,后室日在东部正中,月在西部偏西北角。甬道和墓室全系砖砌,方砖漫地。
后室有庑殿式石椁一座,长4米,宽3米,高2米,由33块大石板组成。顶盖5块石板的最南一块已被盗者撬开,石椁东南角倚柱亦随之向南壁倾斜。
石椁内淤土深1.5米,未发现随葬品,木棺早已朽坏。在石棺内壁东北角发现两根腿骨和头骨碎片,已经扰乱,葬式不明。
墓主
章怀太子李贤(652年—684年),字明允,唐高宗第六子,武则天次子。李贤是高宗子女中比较有才华的一个,容止端重。甫数岁,读书一览辄不忘。上元二年,立为皇太子。尝诏集诸儒张大安等注《后汉书》。书中谈到汉高祖刘邦死后,其妻吕后大量启用吕家的人,排挤朝廷大臣,篡夺汉室刘姓天下的史实。武则天认为这是在含沙射影地将她比作吕后,忌恨在心,于是千方百计地加害李贤。为了保护自己,李贤不得已再他居住的东宫马坊里暗藏武器,以防不测。武则天发现后便以私藏武器,图谋不轨为借口,将李贤废为庶人,流放到巴州(今四川巴中)。公元684年,李贤在巴州神秘地死去,年仅31岁。对于李贤之死,众说纷纭,但多数人认为是武则天怕李贤东山再起而派人害死的。(武后以明崇俨为盗所杀,疑出太子之谋,诬构而废之。后得政,遂遇害。)
唐中宗复位后,于公元706年,即武则天死后的第二年,将李贤遗骨迁到乾陵陪葬。公元711年,唐睿宗追封李贤为“章怀太子”。
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局部
章怀太子墓道东壁绘制的《狩猎出行图》,高2.4米以上,全长12米,是一幅气象壮观的巨幅精品。其上绘有五十多组鞍马人物,架鹰牵犬、束腰配箭、装备齐全地奔驰行?诹帜痉泵纳降乐小F渲星拔迤镂鹊迹浜笫且晃簧碜呕依杜鄯⑵喝坏氖琢烊宋锫柿旒甘锶寺砬昂艉笥档匦薪娌捎昧烁╊饺懊杌娴姆椒ǎ哂泻芮康亩小M保嫔媳硐痔拼适夜笞逵瘟猿鲂谐∶妫才旁谏降懒帜炯洌渡浇鳎杳艿玫保质且环赖纳剿肌?
简介
李茂贞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陵园乡陵园村,从2001年开始,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对其进行科学发掘和资料整理,共发现瓷器、陶器、铜器、铁器、石器等各种文物共七百三十五件(组),其中铜器绝大多数鎏金。1982年6月15日列为宝鸡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9月确立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李茂贞墓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造特点
李茂贞墓以唐代帝王墓葬形制而修建。位于陵园东北侧的李茂贞寝宫,除前室、中室用石条砌筑外,其余均为青砖砌成,其建筑规模在已发掘的唐代陵墓中并不多见。王妃刘氏寝宫墓道尽头的端门建造做工精细,用青砖雕刻出的门窗、护栏、筒瓦和人物,栩栩如生。在后室四周墙壁,当年所绘壁画依稀可见,局部色彩完好。
有关资料显示,该王陵中的端门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砖砌端门,砖雕中的“两人轿子图”、“八人轿子图”在其他地方均未发现过。
原墓冢封土面积约达2000多平方米,因各种原因损蚀,今仅存低平丘冢,封土高仅3米左右。墓前原有陪葬墓一座,石人、石狮各一对,及石羊等石刻,现仅存石狮一只,石人一个(上部残)。
墓主
李茂贞(856年—924年),原名宋文通,字正臣,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唐末藩镇军阀,五代时期岐王。曾经开岐王府,妻称皇后,各种仪示都跟皇帝一样。后向后唐称臣,封秦王。
李时珍陵园位于湖北省黄冈市蕲州镇城东南面风景秀丽的雨湖之滨,占地80亩,由李时珍墓地、李时珍纪念馆、李时珍医史文献馆和药物园四部分组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李时珍墓地座落在蟹子地,与李时珍诞生地瓦硝坝隔湖相望,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古时即列入“蕲阳八景”,李时珍父子原墓及墓碑保存完好。李时珍纪念馆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馆名,为仿古(明代)建筑群,气势恢弘,错落有致,工程获“鲁班奖”,馆内陈列大量珍贵的医学资 料、药?锉瓯竞凸簟⒌擞背⒎揭愕韧镜奶獯省@钍闭湟绞肺南坠萦稍泄榉倚嶂飨嫱庑垂菝忠街兄ァ⒖蒲е狻⒐σ党ご妗⑽叭擞郎母霾糠纸樯芾钍闭涔饣缘囊簧菽谡洳刂型狻侗静莞倌俊钒姹臼嘀郑约肮沤裰型饨樯芾钍闭涞囊揭┦榧⑽南鬃柿虾捅又镜鹊取@钍闭湟┪镌鞍ㄒ┪锉群桶俨菰傲讲糠郑夜谝患抑幸揭┳匀徊┪锕荨1静荼坛だ认馇?128幅药材石雕,刻工精细、栩栩如生;百草园种植各类药材310多个品种。
李时珍陵园自1981年4月对外开放以来,平均每年接待中外游客40余万人次。
园内简介
在雨湖岸畔,一片古朴典雅、气度恢宏,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仿明建筑群在一条长500米的带形地段上巍然耸立,这就是李时珍纪念馆。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由本草碑廊、纪念展览、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门组成,馆内树木茂盛,绿水环绕,坡岗起伏,鸟语花香,仿佛世外桃源,曾有诗曰:"秋月春风四百年,雨湖烟树忆前贤"。
纪念馆仿古大门上镶嵌着邓小平于1987年7月8日亲笔题写的馆名。 进入馆内,本草碑廊是第一重的院落,两旁白色的墙壁上嵌着96块黑色的大理石,石上刻有著名家蒋兆和1983年所画的李时珍像,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顾景星撰写的《李时珍传》,明代文坛泰斗王世贞的《本草纲目序》以及从《本草纲目》上选下来的128种水草药图,在碑廊最后,还刻有李时珍次子李建元的《进本草纲目》和配诗的蕲阳八景古图,细细品来,韵味无穷。
第二重院落是一四合院,内设"李时珍纪念展览",该展览使用大量的文物、图片材料,展示了李时珍一生卓越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 药物馆是全馆的中心建筑,气势雄伟,颇有明清清府第的风格。四个展厅集中展示了祖国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和丰富的中药药学和丰富的中药资源。穿过药物馆的通道,来到一座小拱桥上,放眼回顾,百草药尽收眼底。100多种本草生态标本展现在园中。 进入墓园,绕过一片秀直的水杉林,沿着荷池往前走,便到达遍铺青石的墓地,墓地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第二层平台大理石纪念碑上高高矗着李时珍半身大理石像,在最高一层平台上,李时珍夫妇合墓及其父母合墓皆用青石砌圆形封土堆,平台两侧建有濒湖亭、东壁亭、回春阁,缅怀医圣。 整个馆区,本草碑廊,纪念展览,药物馆以人文景观为主,百草药园和墓园以自然风光为主。从前至后,规格宏大,布局合理,体现了"园中有馆;馆中有园",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水乳交融,交相辉映的特色。
李时珍纪念馆已被中宣部命名《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它已成为长江中下游一处新的纪念、教育、科研、旅游相合结合的理想之地,吸引着中外万千游客。
陵园结构
以李时珍纪念馆为主体的李时珍陵园,由本草碑廊、纪念馆、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在一长500米的带形地段上依次展开。占地面积八十亩,其中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全部系钢筋混凝土仿明代建筑。
本草碑廊
由山门(纪念馆大门)进入廊院,两侧分别是长80米的本草碑廊。碑廊内壁嵌有李时珍画像碑、《李时珍传》、《本草纲目原序》和128种本草标本图碑。
纪念馆
廊院之后,是纪念馆,系一四合院。这里安排了明代蕲州城模型展览、李时珍纪念展览、李时珍行医塑像展。展览以大量的文物、照片、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及《本草纲目》的伟大成就。
药物馆
由纪念馆穿过月洞门,即见药物馆,楼上楼下共四个展厅,分别展出了历代本草著作,古代医药学家塑像,动、植、矿物药标本和全国各省市重点制药厂生产的名优特中、西药产品。
百草药园
出药物馆,便是面积为十五亩的百草药园,这里栽种了一百多种中草药,一年四季花香叶绿、千姿百态、供人欣赏。
李时珍墓
过百草园的药物长廊,便进入墓区,绕过一片落叶松林,既见小山坡上苍松翠柏之中的李时珍墓。由台阶拾级而上,登上第三层平台,正中即是李时珍与妻子吴氏合葬墓,其父李月池母张氏合墓居其左,墓碑碑文清晰。墓地周围,松柏常青,药圃花卉,清香四溢、生气盎然。第二层平台正中矗立着大理石纪念碑,碑顶屹立着李时珍半身塑像,两旁为六角纪念亭。墓园荷花池前巍然耸立着青石牌坊,上刻“医中之圣”四个大字,牌坊下面分别雄峙着两对石狮。牌坊位于墓的正前方约150米。
李时珍纪念馆已被定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教委确定为“百个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中宣部命名的“百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它已成为长江中下游下个新的纪念、教育、科研、旅游相结合的理想之地,吸引着中外万千游客。
河北省孟津县会盟镇老城村东南方的田地中,有一处占地9100平方米的长方形墓园,这是清朝顺治年间历任工部尚书、殿试读卷官、兵部尚书李际期的葬身之所。李际期墓于2006年6月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百年墓园历沧桑
李际期墓园由北部的墓冢及其附属石刻和南部的神道石像生组成。园内遍植杨树。墓冢位于墓园北部,高约4米、底部直径约12米。墓冢前,写着“大清太子少保工兵尚书僖平李公之墓”的墓碑匐倒在地。墓碑南侧的供案四周,铺首衔环、帷幕、海水云龙等浮雕图案仍然依稀可见。35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只能通过立于其墓冢右前方的碑刻,了解这位清朝重臣的故事。
义渡乡邻美名扬
李际期出生在旧孟津县城东十里的双槐村。
据孟津县文管所所长张钦波介绍,据清代的《孟津县志》记载,崇祯十四年,闯王李自成进入河南后,迅速占领了河洛地区,为躲避战乱,沿河的居民都想渡到黄河北岸,但是当时的守河官员却命令断航,阻止百姓北渡。
得知此事后,正在孟津家中的李际期立即与守河官员协商,承诺承担一切后果,并以自己全家百余口人为人质,请守河官放百姓过河,守河官这才允许开航。之后,百姓连续渡河三昼夜,暂时躲避了战祸。百姓深受感动,李际期死后,乡亲们便将其牌位供入了乡贤祠。
重臣畏罪吞金亡
这样一位爱民如子的官员却因为顺治皇帝一句感慨吞金而亡。顺治十二年,李际期升任兵部尚书。
李际期任兵部尚书期间,治军严明,赏罚分明,颇得将士爱戴。有一次,李际期陪顺治皇帝出巡。当时酷暑难耐,顺治皇帝就连续传旨三次,让军士停下歇息,但军士们仍疾行如故。皇帝便让李际期传令,传令刚下,全体军士立即原地休息。顺治皇帝于是感慨地说,“君王三宣,将军一令啊”。这句不经意的感慨颇有褒奖之意,但李际期听后却寝食难安,惊惧之下,他竟吞金毙命。
张钦波说,在河洛地区现存的尚书级别官员的坟墓中,李际期墓有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清初石刻。这些石刻造形敦厚,雕刻洗练,神形兼备,是研究我国石刻艺术发展变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简介
李白墓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城东南的青山西麓。唐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去世。时为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县令的李阳冰将他葬于城南龙山东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与时任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迁葬于与龙山相对的青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李白墓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位置东经118.30‘52”,北纬31.29’35.4”,墓葬海拔12.8米。墓葬附近地貌为江南丘陵,东高西低,东面为当涂县海拔372米的第二高峰青山主峰,李白墓处于青山西麓陇地上,坐北朝南。2006年05月25日,李白墓作为唐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