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碑
太宗文皇帝既一海内,明君臣之义。贞观十九年征岛夷,师次殷墟,乃诏赠少师比干为太师,谥曰忠烈公。遣大臣持节吊祭,申命郡县封墓、葺祠、置守冢,以少牢时享,著于甲令,刻于金石。故比干之忠益彰,臣子得述其志。昔商王受毒痡于四海,悖于三正,肆厥淫虐,下罔敢诤。于是微子去之,箕子囚之,而公独死之。
非夫捐生之难,处死之难。故不可死而死,是轻其生,非孝也。可死而不死,是重其死,非忠也。王曰叔父,亲其至焉;国之元臣,位莫崇焉。亲不可以观其危,昵不可以忘其祖。则我臣之业,将坠于泉;商王之命,将绝于天。整扶其颠,遂谏而死。剖心非痛,亡原作止,误 殷为痛。公之忠烈,其若是焉。故能独立危邦,横抗兴运。周武以三分之业,有诸侯之师。实其十乱之谋,总其一心之众。当公之存也,乃戢彼西土;及公之丧也,乃观乎孟津。公存而殷存,公丧而殷丧。兴亡两系岂不重欤!且圣人立教,惩恶劝善而已矣。
人伦大统,父子君臣而已矣。少师存则垂其统,殁则垂其教。奋乎千古之上,行乎百王之末。俾夫淫者惧,佞者惭,义者思,忠者劝。其为戒也,不亦大哉!而夫子称殷有三仁,是岂无微旨。尝敢颐之曰:存其身,存其宗,亦仁矣;存其名,存其祀,亦仁矣;亡其身,图其国,亦仁矣。若进死者,退生者,狂狷之士将奔走之;褒生者,贬死者,宴安之人将置力焉。故同归诸仁,各顺其志,殊途而一揆,异行而齐致,俾后人优柔而自得焉。盖《春秋》微婉之义。必将建皇极,立彝伦,辟在三之门,垂不二之训,以明知于世。则夫人臣者,既移孝于亲,而致之于君。
焉有闻亲失而不诤,亲危而不救,从容安地而自得,甚哉不然矣!夫孝于其亲,人之亲皆欲其子。忠于其主,人之主皆欲其臣。故历代帝王,皆欲精显。周武下车而封其墓,魏武南迁而创其祠。我太宗有天下,禋百神,盛其礼。追赠太师,谥曰忠烈。申命郡县,封坟葺祠,置守家五家,以少牢时享。著于甲令,刻于金石。於戏!哀伤列辟,主君封德。正与神明,秩视郡王。身灭而荣益大,世绝而祀愈长。然后知忠烈之道,激天感人深矣。天宝十祀,余尉于卫,拜首祠堂,魄感精动,而庙在邻邑,官非式闾。斫石铭表,以志丕烈。铭曰:
縻躯非仁,蹈难非智。死于其死,然后为义。忠无二躯,烈有馀气。正直聪明,至今猛视。咨尔来代,为臣不易。
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 并序
太虚既张,惟天之长。所以白帝真人,当高秋八月五日,降西方之金精,采天长为名,将传之无穷,纪圣诞之节也。我高祖创业,太宗成之,三后继统,王猷如一。大盗间起,开元中兴,力倍造化,功包天地。不然,何能遏牺、农之颓波,返淳朴于太古?虽轩后至道,由闻蚩尤之师;今网漏吞舟,而胡夷起于毂下。先当作光天文武孝感皇帝,越在明两,总戎扶风。
正帝车于北斗,拯横流于鲸口;回日辔于西山,拂蒙尘于帝颜同。呼吸而收两京,烜赫而安六合。历列辟而罕匹,顾将来而无俦。太阳重轮,合耀并出。宇宙翕变,草木增荣。一麾而静妖氛,成功不处;五让而传剑玺,德冠乐推。
於戏!昔尧及舜、禹,皆无圣子,审历数去已,终大宝假人,饰让以成千载之美。未若以文明鸿业,受之元良,与天同休,相统亿祀。则我唐至公而无私,越三圣而殊轨。腾万人之喜气,烂八极之祥云。上皇思汾阳而高蹈,解负重于吾君。能事斯毕,与人更始。乃展祀郊庙,望秩山川。方掩骼于河、洛,吊人于幽、燕。但诛元凶,不问小罪。噫大块之气,歌炎汉之风。云滂洋,雨汪原作注濊。澡渥泽,除瑕纇。削平国步,改号乾元。至矣哉!其雄图景命,有如此者。
我邦伯韦公,大彭之洪胤,扶阳之贵族。雄略迈古,高文变风。运当一贤,才堪三事。历职剖剧,能声旁流。衣绣而白笔横冠,分符而彤襜入境。曩者永王以天人授绿,东巡无名。利剑承喉以胁从,壮心坚守而不动。房陵之俗,安于太山;休奕列郡,去若始至。帝召岐下,深嘉直诚。移镇夏口,救时艰也。慎厥职,康乃人。减兵归农,除害息暴。大水灭郭,洪霖注川。人见忧于鱼鳖,岸不辨于牛马。公乃抗辞正色,言于城隍曰:“若一日雨不歇,吾当伐乔木,焚清祠。”精心感动。其应如响。无何,中使衔命,常祈名山,广征牲牢,骤欲致祭。公又盱衡而称曰:“今主上明圣,怀于百灵,此淫昏也鬼,不载祀典,若烦国礼,是荒巫风。”其秉心达识,皆此类也。物不知化,如登春台。
有若江夏县令薛公,揖四豪之风,当百里之寄。干蛊有立,含章可贞。遵之典礼,恤疲于和乐。政其成也,臻于小康。中京重睹于汉仪,列郡还闻于舜乐。选鄂之胜,帐于东门。乃登豳歌,击土鼓,祀蓐收,迎田祖。招摇回而大火乃落,阊阖启而凉风始归。笙竽和籥之音,象星辰而迭奏;吴、楚、巴、 渝之曲,各土风而备陈。礼容有穆,簪笏列序。罗衣蛾眉,立乎玳筵之上;班剑虎士,森乎翠幕之前。千变百戏,分曹贾勇。蔺子跳剑,迭跃流星之辉;都卢寻橦,倒挂浮云之影。百川绕郡,落天镜于江城;四山入牖,照霜空之海色。献觞醉于晚景,舞袖纷于广庭。鹤发之叟,雁序而进曰:恭闻天子无戏言,恐转公以大用。老父不畏死,愿留公以上闻。悦坐棠而餐风,庶刻石以置美。白观乐入楚,闻韶在齐,采诸行谣,遂作颂曰:
爽朗太白,雄光下射。峥嵘金天,华岳旁连。降精腾气,赫矣昭然。诞圣五日,垂休万年。孽胡挺灾,大人有作。雷霆发扬,欃枪乃落。九服交泰,五云萦薄。扫雪屯蒙,洗清寥廓。轩后访道,来登峨嵋。上皇西去,异代同时。六龙转驾,两曜回规。重遭唐主,更睹汉仪。肃肃韦公,大帮之翰。秀骨岳立,英谋电断。宣风树声,远威逆乱。不长不极,乐奏争观。丸剑挥霍,鱼龙屈盘。东回舞袖,西笑长安。颂声载路,丰碑是刊。
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 并序
皇唐叶有六圣,再造八极,镜照万方,幽明咸熙,天秩有礼。自太古及今,君君臣臣,烈士贞女,采其名节尤彰可激清颓俗者,皆扫地而祠之。兰蒸椒浆,岁祀罔缺。而慈邑贞义女,光灵翳然,埋冥古远,琬琰不刻,岂前修博达者为邦之意乎?
贞义女者,溧阳黄山里史氏之女也,以家溧阳,史阙书之。岁三十,弗移天于人,清英洁白,事母纯孝。手柔荑而不龟,身击漂以自业。当楚平王时,平王虐忠助谗,苛虐厥政。芟于尚,斩于奢,血流于朝,赤族伍氏。怨毒于人,何其深哉!子胥始东奔勾吴,月涉星遁。或七日不火,伤弓于飞。逼迫于昭关,匍匐于濑者。舍车而徒,告穷此女。目色以臆,授之壶浆。全人自沉,形与口灭。卓绝千古,声凌浮云。激节必报之仇,雪诚无疑之地。难乎哉!
借如曹娥潜波,理贯于孝道;聂姊殒肆,概动于天伦。鲁姑弃子,以却三军之众;漂母进饭,没受千金之恩。方之于此,彼或易尔。卒使伍君开张阖闾,倾荡鄢、郢。吴师鞭尸于楚国,申胥泣血于秦庭。我亡尔存,亦各壮志。张英风于古今,雪大愤于天地。微此女之力,虽云为之士,焉能咆哮烜赫,施于后世也。望其溺所,怆然低回而不能去。每风号吴天,月苦荆水,响像如在,精魂可悲。惜其投金有泉,而刻石无主,哀哉!
邑宰荥阳郑公名晏,家康成之学,世子产之才。琴清心闲,百里大化。有若主簿扶风窦嘉宾、县尉广平宋陟、丹阳李济、南朝陈然、清河张昭,皆有卿才霸略,同事相协。缅纪英淑,勒铭道周。虽陵颓海竭,文或不死。其辞曰:
粲粲贞女,孤生寒门。上无所天,下报母恩。春风三十,花落无言。乃如之人,激漂清源。碧流素手,萦彼潺湲。求思不可,秉节而存。伍胥东奔,乞食于此。女分壶浆,灭口而死。声动列国,义形壮士。入郢鞭尸,还吴雪耻。投金濑沚,报德称美。明明千秋,如月在水。
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 并序
仲尼,大圣也,宰中都而四方取则;子贱,大贤也,宰单父人到于今而思之。乃知德之休明,不在位之高下,其或继之者,得非韩君乎?君名仲卿,南阳人也。昔延陵知晋国之政,必分于韩。献子虽不能遏屠炭之诛,存孤嗣赵,太史公称天下阴德也。其贤才罗生,列侯十世,不亦宜哉!七代祖茂,后魏尚书令安定王。五代祖钧,金部尚书。曾祖晙,银青光禄大夫、雅州刺史。祖泰,曹州司马。考睿素,朝散大夫、桂州都督府长史。分茅纳言,剖符佐郡,奕叶明德,休有烈光。君乃长史之元子也。妣有吴钱氏。及长史即世,夫人早孀,弘圣善之规,成名四子,文伯、孟轲二母之俦欤?少卿当涂县丞,感概重诺原作诸,误,死节于义。云卿文章冠世,拜监察御史,朝廷呼为子房。绅卿尉高邮,才名振耀,幼负美誉。
君自潞州铜鞮尉调补武昌令,未下车,人惧之;既下车,人悦之。惠如春风,三月大化,奸吏束手,豪宗侧目。有爨玉者,三江之巨横。白额且去,清琴高张。兼操刀永兴,二邑同化。时凿齿磨牙而两京,宋城易子而炊骨。吴、楚转输,苍生熬然。而此邦晏如,襁负云集。居未二载,户口三倍其初。铜铁曾青,未择地而出。大冶鼓铸,如天九神。既烹且烁,数盈万亿,公私其赖之。官绝请托之求,吏无丝毫之犯。
本道采访大使皇甫公侁闻而贤之,擢佐輶轩,多所弘益。尚书右丞崔公禹,称之于朝。相国崔公涣,特奏授鄱阳令,兼摄数县。所谓投刃而皆虚,为其政而则理成,去若始至,人多怀恩原作忌,误。新宰王公名庭璘,岩然太华,浼然洪河。含章可贞,干蛊有立。接武比德,弦歌连声。服美前政,闻诸耆老。与邑中贤者胡思泰一十五人,及诸寮吏,式歌且舞,愿扬韩公之遗美。白采谣刻石,而作颂曰:
峨峨楚山,浩浩汉水。黄金之车,大吴天子。武昌鼎据,实为帝里。时艰世讹,薄俗如毁。韩君作宰,抚兹遗人。滂注王泽,犹鸿得春。和风潜畅,惠化如神。刻石万古,永思清尘。
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 并序
王者立国君人,聚散六合,咸土以百里,雷其威声。华其俗而风之,渔其人而涵之。其犹众鲜洋洋,乐化在水,波而动之则忧,赪尾之刺作焉;徐而清之则安,颁首之颂首之颂兴焉。苟非大贤,孰可育物?而能光昭弦歌,卓立振古,则有虞城宰公焉。公名铭,字元勋,陇西成纪人也。高祖揩,隋上大将军,绵、益、原三州刺史,封汝阳公。曾祖腾云,皇朝广、茂二州都督,广武伯。祖立节,起家韩王府记室参军,袭广武伯。父浦、郢、海、淄、唐、陈五州刺史,鲁郡都督,广平太守,袭武伯。皆纳忠王庭,句镂钟鼎,侯伯继迹,故可略而言焉。
公即广武伯之元子也。年十九,拜北海寿光尉。心不挂细务,口不言人非。群吏罕测,望风敬惮。秩满,转右武卫仓曹参军,次任赵郡昭应县令。奉诏修建初、启运二陵原作陕,误,总徒五郡,支用三万贯。举筑雷野,不鞭一人,功成,馀八千贯。其干能之声大振乎齐、赵矣。时名卿巡按,陵有黄赤气上冲太微,散为庆云数千处,盖精勤动天地也如此。因粉图奏名编入国史。
天宝四载,拜虞城令,而天章宠荣,俾金玉王牙,烱若七耀,昭回堂隅。於戏!敬之哉!宸威临顾,作训以理,其俗鲁而木,舒而徐。急则很戾,缓则鸟散。公酌以钧道,和之琴心,于是安四人,敷五教。处必粝食,行惟单车。观其约而吏俭,仰其敬而俗让。激直士之素节,扬廉夫之清波。三月政成,邻境取则。因行春,见枯骸于路?纾痪位常鲑憾帷S墒前倮镅诤。姆夤槿省S芯由バ泻懦鞘姓撸耙猿伤住9弥琢冢蛞孕资拢す衍涠溃谒笛伞?晌奖淦渫欠纾牢唷?
先时,邑中有聚党横猾者,实惟二耿之族,几百家焉。公训为纯人,易其里曰大忠正之里。北境黎丘之古鬼焉,或醉父以刃其子,自公到职,蔑闻为灾。官宅旧井,水清而味苦,公下车尝之,莞尔而笑曰:“既苦且清,足以符吾志也。”遂汲用不改,变为甘泉。蠡丘馆东有三柳焉,公往来憩之,饮水则去。行路勿剪,比于甘棠。乡人因树而书颂四十有六篇。
惟公志气塞乎天地,德音发乎声容。缟乎若寒崖之霜,湛乎若清川之月。弹恶雪善,速若箭飞。尤能笔工新文,口吐雅论。天下美士,多从之游。非汝阳三公三伯之极德,则何以生此?邑之贤老刘楚瑰等乃相谓曰:“我李公以神明之化,大赖于虞人。虞人陶然歌咏其德,官则敬,去则思。山川鬼神犹怀之,况于人乎!”乃咨群寄信,兴去思之颂。县丞王彦暹,员外丞魏陟,主簿李诜,县尉李向、赵济、卢荣等,同德比义,好谋而成,相与采其瑰踪茂行,俾刻石篆美,庶清风令名,奋乎百世之上。其词曰:
激扬之水兮,白石有凿。李公之来兮,雪虞人之恶。厥德孔昭,折狱既清。五孝大行,殷云雷之声。既父其父,又子其子。春之以风,化成草靡。乃影我岗,乃雨我田。阳无骄愆,四载有年。人戴公之贤,犹百里之天。弃余往矣,茫如坠川。哀丧惠博,掩骼仁深。苦井变甘,凶人易心。三柳勿剪,永思清音。
为窦氏小师祭璿和尚文
年月日,某谨以斋蔬之猷,敢昭告于和尚之灵。伏惟和尚,降灵自天,依化游世。角立独出,嶷然生知。凤凰开九名之翼,豫章横万顷之陂。始传灯而纳照,因落发以从师。迈龙象以蹴踏,为天人之羽仪。绍释风于西域,回佛日于东维。若大块之噫气,鼓和风而一吹。热恼清洒,道芽荣滋。走吴、楚以宗仰,将扫地而归之。呜呼!来无所从,去复何适?水还火归,萧散本宅。宝舟辍棹,禅月掩魄。痛一往而无踪,怆双林之变白。某早承训诲,偏荷恩慈。忝餐风于法侣,旋落荫于禅枝。号无辍响,泣有馀悲。手撰茗药,精诚严思。冀原作异,误神道之昭格,庶明灵而飨之。
为宋中丞祭九江文
谨以三牲之奠,敬祭于长源公之灵。惟神包括乾坤,平准天地。划三峡以中断,疏九道以争奔。纲纪南维,朝宗东海。牲玉有礼,祀典无亏。今万乘蒙尘,五陵惨黩。苍生悉为白骨,赤血流于紫宫。宇宙倒悬,欃抢未灭。含识结愤,思剪元凶。若思参列雄藩,各当重寄。遵奉天命,大举天兵。照海色于旌旗,肃军威于原野。而洪涛渤□,狂□振惊。惟神使阳侯卷波,羲和奉命。楼船先济,士马无虞。扫妖孽于幽燕,斩鲸鲵于河洛。惟神祐我,降休于民。敬陈精诚,庶垂歆飨。
牡丹种曲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将进酒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天上谣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美人梳头歌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纡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
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妆成婑鬌欹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
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春坊正字剑子歌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开愁歌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高轩过
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浩歌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缃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南园
方领蕙带折角巾,杜若已老兰苕春。
南山削秀蓝玉合,小雨归去飞凉云。
熟杏暖香梨叶老,草梢竹栅锁池痕。
郑公乡老开酒尊,坐泛楚奏吟招魂。
苦昼短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猛虎行
长戈莫舂,长弩莫抨。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何用尺刀?壁上雷鸣。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秦王饮酒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黄鹅跌舞千年觥。
仙人烛树蜡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
南园十三首
(其一)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其二)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其三)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其四)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其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其七)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其八)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其九)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其十)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其十一)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其十二)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其十三)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马诗二十三首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洌⒍暇獬ぢ椤?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李昭道,生卒年不详,字希俊,甘肃天水人,唐代画家。他曾为太原府仓曹、直集贤院,官至太子中舍。擅长青绿山水,世称小李将军。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画风巧赡精致,虽“豆人寸马”,也画得须眉毕现。由于画面繁复,线条纤细,论者亦有“笔力不及思训”之评。曾作《秦王独猎图》。画作有《海岸图》、《摘瓜图》等六件,著录于《宣和画谱》。传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春山行旅图》轴,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明皇幸蜀图》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绢本重彩 55.9x8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为青绿设色,崇山峻邻间一队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向远山桡道行进,前方一骑者着红衣乘三花黑马正待过桥,应为唐明皇(玄宗),恰是:“嘉陵山川,帝乘赤缥起三骏,于诸王及嫔御十数骑,出飞仙岭下,初见平陆,马皆若驾,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嫔妃则着胡装戴帷帽,展示着当时的习俗。中部侍,驭者数人解马放驼略作歇息。山势突兀,白云萦绕,山石有勾勒无皴法,设色全用青绿。该画传本较多,此图虽可能为宋代传摹本,但比较接近李思训父子画派的风格。
赏析
蜀道难,李白的诗作即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比喻,蜀道路多险峻山势崎岖,从这幅描绘细腻、刻画生动的青绿山水可窥一二。画面安排了峻险的山岭,盘曲的石径,危架的栈道,云绕的天际。崇山峻岭间一队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向远山栈道行进,前方一骑者着红衣乘三花黑马正待过桥,应为唐明皇,走到桥前,黑马作惊蹶停步之态,作者可能想借此动作表示唐玄宗避难途中的惊慌心理吧。嫔妃们则身着胡装戴着帷帽,中部侍驭者数人解马放驼略作歇息,表示长途跋涉的劳累。
画左边还安排有一队人骑正在栈道上行进。此画构图雄奇,以山水为主,人物鞍马为辅,山水画的比重在构图上明显增强,在构图意识上进行了创新,对于后世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科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画中山势突兀,白云萦绕,人物动态及其衣帽服饰都刻画得细致入微,马匹、骆驼也描绘得生动有趣。画上奇峰、峻岭、巨石、白云、流水,都用细线勾出,而且作者用线条表现出了岩石的形体和结构,塑造出了山峰的雄伟气派,改变了以往画山石只能表现出山的象征形象的作法,这在唐代山水画中是极少见的。
另外,作者用石青、石绿、朱砂等重彩设色,不加皴斫,保持着李氏父子“金碧山水”的一派遗风,但却做到了色不压线,保持着线的节奏美,并能达到色彩明丽和谐,格调典雅,使得画面场景复杂而又具体,色彩绚丽却沉着和谐。此图时代特征明显,体现了李氏父子的绘画风格。
观察这幅《明皇幸蜀图》,不论从山石配置的左右对称性,或嫔妃、仕女的头饰、鬃马等造型都承袭了中国古代传统样式,这些均可从唐代山水壁?虺鐾恋奶迫嗜寺碣钢蟹⑾掷嗨频姆独2还淙徽夥嫉淖姹究赡艹鲎蕴迫酥郑稳苏纷锤戳倌。衷诳吹降恼夥睹骰市沂裢肌芬焉肓怂稳硕陨剿峁沟睦砟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