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简介

1.jpg

简介

从熙公祠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彩塘镇金砂管理区斜角头,为旅居马来西亚柔佛洲侨领陈旭年所建。兴工于清同治九年(1870),告竣于光绪九年(1884),历时十四年。

从熙公祠坐东向西,面宽31.22米,进深42.25米,为二进院落布局,前厅与后厅之间是天井,两侧有廊轩,后厅有抱厦,形成四厅相向的格局,后厅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斗拱抬架式木结构,地面铺大理石规格砖。

琳琅满目的建筑装饰,使整座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首进门楼前理分置精致石狮一对,门楼屋架为双面镂空石雕。而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是镶嵌于门楼石壁上的四幅石雕。这四幅石雕分别以土农工商,渔樵耕读,花鸟虫鱼为题材,每幅石刻都很好地运用了“之?弊中蔚墓雇迹煌笨盏娜恕⑹隆⑽锛性谕换妫ㄋ豕适虑橛薪凇1硐肿罡幌肪缧缘乃布洹?

一幅“渔樵耕读” 图,分布了二十五个人物 或穿插于亭台楼阁之上,或出没于山林曲径之中,或抛网捕。或牧牛而归,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花鸟虫鱼”则以自然取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展翅的鸟,跳跃的鱼,肥硕的荷,怒放的花……无不惟妙惟肖,尽态极妍,其艺术造诣之高,堪称一绝。

2006年05月25日,从熙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陈旭年简介

祠内的潮州木雕也精美绝仑,首进的屋架,后座的抱厦和中槽屋架所有的梁枋、柱间诸穿、插构件都饰以玲戏剔透的潮州金漆木雕,显示出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来。潮人俊彦陈旭年(1827—1902年)又名毓宜,清代海阳县上莆都(今潮安县彩塘镇)金砂乡人。早年丧父,小时家境贫寒。

贫穷和屈辱使年仅17岁的陈旭年决意出洋谋生。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身无分文的陈旭年冒险躲进开往马来半岛的红头船,只身来到柔佛国(现马来西亚的柔佛州)。起初,他和众多潮籍乡亲在原始森林里披荆斩棘,开山垦荒,饱尝人间艰辛,后改以贩布为业。之后柔佛苏丹出现经济危机,而他因发现新锡矿受到嘉奖。

陈旭年致富后结识柔佛贵族阿布加(华侨称他为天猛公,据传其母是潮州人)并与他结拜为兄弟。这个会讲潮州话的贵族于1862年继任柔佛苏丹。1864年,他把境内10个港口交给陈旭年管理。陈旭年39岁时,成为马来半岛上最大的港主。陈旭年的家乡俗称砂陇,因此他在柔佛首府新山最大的一个港口被人?莆仙奥じ邸?1868年起,陈旭年成为南洋最著名的富商,被柔佛苏丹封为“甲必丹”(华侨领袖),授予“资政”头衔。至今柔佛新山有条“陈旭年街”,便是为了纪念他的劳绩。

随着事业的发达,他逐步把事业重心南移至大规模开发中的新加坡。清穆宗同治七年门(1870年),陈旭年折资在家乡金砂斜角头,兴建“从熙公词”,陈旭年从柔佛移居新加坡时,从潮州请去工匠并运去原材料,按从熙公词的现格和式样,在克里门梭路和槟榔路间建成被该国列为国家第五古建筑的“资政第”。1984年6月,新加坡以这座当地仅存的潮式古建筑物理图印发了邮票?U獠唤鍪浅滦衲昙易骞馊伲彩够艘宰院馈8媒ㄖ锵治仁谰嫔枋夥严蚬诳拧?

陈旭年晚年告老回乡,颐养天年,75岁卒于故里。

一、源出嬴姓说

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5眯帐甲嫖罾疃皇馈?


二、李树图腾说

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 以李树为图腾。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 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 并以李树为神树, 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 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 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入李白家有桃李园, 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三、源出姬姓(虎图腾)说

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

有一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四、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

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实为汉将李陵后裔。

西夏皇室拓跋李氏,唐末时被赐为李氏,名义上是赐姓,实际是恢复李姓,因为西夏皇族拓跋氏为汉将李陵后裔。

唐朝时期,皇室赐予大臣或武将为国姓,先是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从李唐皇族姓李,稍后大食国人李诃末将军、李彦升和波斯人李铉、李珣均被王侯赐姓,再后来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以及犹太、安息、高句丽、党项等外来少数族裔因功或者内附,多被封赏为李姓。

     

133263821.jpg

李姓得姓始祖 李利贞


李利贞,原名理利贞,逃之苦县将“理”改为“李”,后被尊称“李姓始祖”。是老子(李耳)的祖先,到上古帝王颛顼之后皋陶后代理徵,字德灵,封为中吴伯,在殷纣王时任理官,因执法如山,忤逆昏君商纣王的旨意,招来杀身之祸。家族面临株连危险。妻契和氏携幼子利贞出逃,到伊侯之墟,饥渴交侵,摘路旁树上李子充饥才得生存,最后到豫东地区的牯县(今河南鹿邑县东)。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所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后迁徙定居陇西。从此李氏延续万代,繁衍发达而成中华第一大姓。


 

一、盘古开天

大约在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以前,太阳系的地球上。这时地球上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混沌一片,即分不清上下左右,也辨不出东西南北,整个世界就像一个中间有核的浑圆体。人类的祖先盘古便在浑圆体的核心中孕育而成。

盘古经过了一万八千年的孕育才有了生命。当他有了知觉的那一刻,便迫不及待的睁开了眼睛。可是周围一片黑暗,他什么都看不见。急切间,他拔下自己的一颗牙齿,把?涑赏薮蟮纳窀掌鹄从昧ο蛑芪场?

浑圆体破裂了,沉浮成两部分:一部分轻而清,一部分重而浊。轻而清者不断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者不断下降,变成了地。盘古就这样头顶天脚踏地的诞生于天地之间。

盘古在天地间不断长大,他的头在天为神,他的脚在地为圣。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每日生长一丈。如此一日九变,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盘古的身体也变得极长。盘古就这样与天地共存了一百八十万年。

盘古想用自己的身体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于是他微笑着倒了下去,把自己的身体奉献给大地。在他倒下去的刹那间,他的左眼飞上天空变成了太阳,给大地带来光明和希望;他的右眼飞上天空变成了月亮,两眼中的液体撒向天空,变成夜里的万点繁星。他的汗珠变成了地面的湖泊,他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他的毛发变成了草原和森林。他呼出的气体变成了清风和云雾;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

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在山东),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在陕西),他的左臂化作了南岳衡山(在湖南),他的右臂化作了北岳恒山(在山西),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在河南)。从此人世间有了阳光雨露,大地上有了江河湖海,万物滋生,人类开始繁衍。

盘古死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创造世界的圣祖,在南海为他修建了盘古氏之墓,方圆三百余里。传说墓中仙居着盘古氏之魂,如今广西桂林还存有盘古祠,每年都有许多人到庙里去祝祀。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显然是古人对人类始祖的神化,他体现出中华民族向往光明,为造福人类社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是谁创造了人类社会,是劳动人民自己,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断进化,他们用群体的智慧不仅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也为后人留下来许多美好的传说。


二、女娲造人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却单单没有人类。这世界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70次。有一天,女娲走在这片苍莽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变得富有生气。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她一时也想不出来。

她一直走呀走呀,走得有些疲倦了,于是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皱皱眉头,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皱眉头。她猛然醒悟了,这天地之间不就是少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吗?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这个世界呢?

这样想着,她顺手从池边抓起一团黄泥,搀和了水,在手里揉捏着,揉捏成了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奇迹出现了,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拥有了生命,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接着就是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对于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乐在心头,喜上眉梢。她给她创造的这可爱的小东西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更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女娲对于自己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十分满意。于是,她又继续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欢呼跳跃,嘴里总是喊着:“妈妈!妈妈!”这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和寂寞了。

于是,她又继续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她一直忙碌着,直到晚霞布满了天空,星星和月亮照耀着大地。夜深了,她只能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她的工作。

她一心想用这些灵敏的小生物来充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广阔了,靠她一个人捏泥人,速度太慢,而她也已经忙碌得有些疲倦了。得想出一个提高效率的办法。想了好久,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根枯藤,伸入泥潭里,将水搅浑成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小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没有两样。“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患虻ナ∈隆L偬跻换樱陀行矶嘈碌娜顺鱿郑蟮厣喜痪镁筒悸巳恕?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还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类终究是要死亡的,怎样才能让人类长久地生活在大地上呢,难道要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结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这样,人类的种子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在增多。

三、炎帝、黄帝

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最著名的英雄神是黄帝。至今,我们还自称是炎、黄子孙,就因为黄帝与炎帝都对历史的进步起过推动作用。

黄帝最初并不是某一个具体历史人物的专称,而是黄帝族的集中和简称的定名。既然原始公社时?冢献迕⒉柯淞酥氪笄醭ぶ呤强梢酝骋坏模敲椿频圩褰ソサ乇涑闪嘶频郏频塾种鸾サ乇涑闪讼胂笾械淖嫦扔⑿郏⒈幻杌嫖晃簧窕说娜宋铮豆耪巍⒕隆⒕谩⑽幕谝惶澹谑腔频郾愠晌稍豆爬反档缴窕埃只乖返牡湫汀K交频凼贝导适歉龊芄惴旱母拍睿辽侔苏鲂率魇逼凇8莨攀费芯克茫频圩逶缙诨疃行脑谖鞅保聪衷诘纳挛魇∥己右员保拱ń窀仕唷⒛牡牟糠值厍;频圩遄炒笠院螅鼗坪咏性鄢瓢裕晌钋看蟮牟柯淞思牛屏Ψ段Т筇迳峡缃裰蕉⒏仕唷⒑幽稀⒑稀⒑颖钡牡赜颍谡鞣渌柯浼诺耐保褡逯浣辛艘淮未笕诤希淖宓男纬傻於思崾档幕 9蚀耍频郾愠闪松窕爸械闹行娜宋铮钌裰系邸?

黄帝的神话传说非常多,由于出自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记载,有的甚至相互矛盾。

黄帝所在地,各说不一。有说他建的轩辕国,在穷山一带。(见《山海经·海外西经》)故后人称他作轩辕黄帝。有的说黄帝是有熊氏族,在河南新郑。《史记》则说他生长于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左传》又说黄帝族以云为标志,官职和族名都叫云……较普遍采用的是《史记》所说。

神话传说中的黄帝有25个儿子,一万个诸侯,诸侯中有7000个是神灵。说明黄帝确实是位势力范围很广泛的部落联盟首领。

黄帝又是人文之祖,集文化英雄之大成。传说他能种五谷,能驯化鸟兽和虫类,会种桑树,发明了布帛,能用石制造武器,开采了铜矿造刀……简直是位万能之神。

他的出身极不平凡,是大地之神的女儿附宝所生,婴儿时便能说话,自幼聪慧过人。传说他是黄龙体,长了四张面孔。经常有百神来朝见他,他也派这些神替他作事。天上的雷雨归他主管,他能使天空发生14种变化,使阴气和阳气相互交感,震动为雷,激荡为电,交和为雨,发怒为风,乱而为雾,凝结为霜,分散为露,聚拢为云,升腾为虹、霓〔ni泥〕……(见《太平御览》卷六引《天文录》)。由此可知,黄帝作为神话形象,奇异荒诞。他有超自然、超人的本领,这都是历来神话创作者的夸张。所谓黄帝四面,无非是表示他对四面八方的动态都很注意了解,方有每战必胜的可能。在古史传说的五帝之中,黄帝能独居中央上帝的位置,主要是他的赫赫战功。常为人传颂的有以下几次。

(1)黄帝征服四方之帝

相传,黄帝统治初期,注意修身养性,很爱护老百姓,并不好发动攻伐别人的战争。可是四方的领袖却以不同的颜色称帝,即东方的青帝,南方的赤帝,西方的白帝,北方的黑帝。他们共谋攻伐黄帝,使得黄帝的边境总是处于警戒状态,士兵们连头盔都不敢摘下。黄帝感叹地说:“现在当国君的发生了危险,老百姓也不能安生,君主若失去了国家,他的臣民就该去当别人的臣民了,那祸根如同养寇贻患。现在我处万民之上,四方的盗贼竟敢来滋扰,才使我军连受震惊。”于是黄帝亲临战场,消灭了四方之帝。(见《太平御览》卷七九引《蒋子万机论》)这一传说加进了很多后人的观念,酷似天子平定诸侯,有奴隶社会的投影。是经后人改编过的黄帝传说,企图以此来解释“五帝”之间的统属关系。

(2)炎、黄之战

这是一场极复杂的、胞族之间的争夺战,延续时间长,结果虽然是黄胜、炎败,但炎帝族南下后,仍与黄帝族各有天下之半。不过,黄帝在中原的势力却大为壮大。

对于黄帝的出身有不同的传说,黄帝与炎帝的关系也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是说他们是兄弟关系,都是少典氏的妻子有蟜〔jiao矫〕所生。《国语·晋语四》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与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他们虽同母生,却成长于?煌牡胤剑胁煌牡滦裕帐细鞑幌嗤纱硕7⑸秸>菟笛椎圩莼鸪稍郑笸记址父髦詈睿频廴眯苁献濉㈩际献濉⒗鞘献濉⒈献濉⒇尅瞔hu初〕氏族、虎氏族等为前锋,又命鵰氏族、鹖〔he何〕氏族、鹰氏族、鸢〔yuan冤〕氏族打起他们的旗帜,在阪泉的原野上打了三次大仗,才战胜了炎帝,将其擒获。

这一神话传说完全是站在黄帝族的立场上创造的,把炎帝降为反面形象。其实汉文古籍中还有不少歌颂炎帝的传说。比如炎帝与神农相结合,炎帝神农便是古代农耕文化的开创者;也有说炎帝是神农的后裔或分支,身兼农业神、火神与太阳神。还有的说,炎帝族发展到后期出了一位英雄蚩尤,内部发生了战争,炎帝被蚩尤打败。又有的说,黄帝为了对付蚩尤,曾经联合过炎帝。炎帝族比黄帝族进入中原早,因战争失利,一部分顺长江流域南迁,一部分留在黄河中下游与其它部落融合了。南下的一支,在那里开辟了新天地,定居江汉一带,不但带去了先进的中原农耕文化,而且很快与当地土著相结合,成为江汉间的部落联盟首领,形成与黄帝族各管南北天下的局面。因此南方?奶煲簿褪茄椎壑臁!澳戏皆谎滋欤涞垩椎邸!?(《礼记·月令》)我们不能只说中华民族是黄帝的子孙,而应该自称是炎、黄的子孙,这样更有利各民族的大团结。

(3)黄帝与蚩尤之战

这次战争,旷日持久,规模巨大,是史诗性的题材。

蚩尤是九黎族的战神。九即多数,黎即黎民百姓。蚩尤实际跟黄帝一样,也是许多部落联盟的首领。传说他有72兄弟或81兄弟,意思是有这么多的氏族部落和他结成联盟,势力很大。他的兄弟都是铜头、铁额,吃沙子和石头。蚩尤自己有八条胳臂八条腿,几个脑袋。他是兵器的制造者,用铜制武器,用皮革缝制战衣。他通晓天道,曾作战72次。他在九黎族的心目中,善于辨别奸邪和神灵,一切害人的魔怪都不敢抵挡他。传说他所领导的九黎族常扰乱天下。蚩尤在打黄帝之前,曾在涿鹿之野跟炎帝族的后裔榆罔氏族打过一仗,将对方赶跑了。传说他在此跟炎帝作过战,实际是跟炎帝族的后裔榆罔。因蚩尤好战善战,许多地方都受到战害,被蚩尤打败的部落便去找黄帝求救。黄帝为了平定蚩尤作乱,采矿石,造武器,摆成八种阵势,带领熊、罴、貔貅〔pixiu皮休〕、貙、虎等氏族出征。双方在涿鹿之野摆开了战场。开始,黄帝打不过蚩尤,九战九败。因为蚩尤头上长着两只角,常用角抵人,难以阻挡。蚩尤又作三日大雾,使黄帝的军士迷惑不清。黄帝乃命风后摹仿北斗星作指南车,以辨别四方。指南车,又叫司南车,车上有神人,即使车转,而神人之手却一直指着南方。黄帝还获得一种神兽夔,用其皮做成鼓,再用雷兽骨做鼓槌,击鼓时,声震500里。蚩尤兴风雨,黄帝则请应龙用水攻,又命干旱之神女魃〔ba拔〕止雨,才最后取胜。《山海经·大荒北经》说:“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命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又有的说蚩尤是黄帝派应龙杀死的。这次战争以后,女魃和应龙再也没有回到天上去。他们永远留在地上,女魃所居之处缺雨水,应龙所居之处则多雨。

蚩尤死后,民间还继续有关于他的传说:有一座宋山,有赤蛇,名叫育蛇。山上生一种树,叫枫树。这种树木是蚩尤的枷锁所变。(见《山海经·大荒南经》)至今南方有的少数民族有崇拜枫树的习俗,也许跟这个传说有关,因为他们对蚩尤不但不反感,而且很崇敬。还有的说,有叫解州的地方,那里有座盐池,那种盐呈赤色,在阪泉之下,老百姓说,那是蚩尤血变的。说明蚩尤曾被一些地区的老百姓所同情。人们传说他死后仍对后人有益,显然是借此表达对他的怀念。

从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的立场出发,黄帝是仁义之师,必胜。其实,如果抛弃传统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观点,不能不承认蚩尤在当时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首领。黄帝能战胜他,说明黄帝比蚩尤更能代表历史前进的力量,更伟大。战争的胜负固然不排除偶然的因素,但必然的因素仍起决定作用。黄帝能转败为胜,说明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生产力更发达,因此传说中所述黄帝的发明创造较之蚩尤要多得多。也许黄帝战蚩尤的始作者是华夏族,因此黄帝一直被华夏族所歌颂。可能因为蚩尤精明强悍,对人类曾有过贡献,人们同样把他视为英雄,不忍心他死去,故此民间也有说他未死,继续活跃在历史舞台上。

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鎋(同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螣〔teng藤〕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乐曲名)。(《韩非子》六《十过篇》)黄帝已俨然是一位帝王形象,前呼后拥,蚩尤成了他的鸣锣开道者。也有说太原的村落祭蚩尤神不用牛头。老百姓为蚩尤立祠庙,并有他的画像。

这一神话传说,规模大,虽然异说颇多,并未影响它自成系统。对它的记录,从战国初到唐宋,延续千年之久。黄帝以智胜蚩尤之勇,前者更先进。这一神话传说证明我国上古确实经历过英雄时期。


四、火神祝融

(1)祝融重黎

祝融是在我国长期以来广泛祭祀的火神。据罗泌《路史?前纪》卷八中说:“祝诵氏,一曰祝龢,是为祝融氏……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史记 楚世家》:“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传说祝融不但是管火的能手,而且发现了击石取火的方法,还发明了火攻战法。

祝融原名叫黎,传说他诞生在氏族社会,是氏族首领的儿子。黎从小就特别喜欢火,那时,燧人氏刚发明了钻木取火,人?嵌员4婧褪褂没鸬闹逗苋狈ΑS幸淮危娓盖捉惺献宄ね厩ㄡ悖虼呕鹬肿呗凡环奖悖淮俗昴救』鸬氖贰M砩希蠹乙没鹆耍枞慈〔怀龌鹄矗偈逼盟』鸬氖废蛏缴先尤ィ涣鲜仿湎吕唇ζ鹆思缚呕鹦恰4厦鞯睦杓肆榛欢⒓聪氤隽诵碌娜』鸢旆āK衫瓷垢傻穆ǎ昧娇榧馐房孔怕眉赶拢鹦墙Φ铰ㄉ希偾崆嵋淮稻兔捌鹆嘶鹈纭U饩褪呛罄吹幕魇』鸱椒āR虼耍笔被频鄯馑鹫伲⒋兔H凇?

火攻战法传说也是祝融最早发明的。当时南方有个氏族,首领叫蚩尤,经常侵犯中原,祝融奉命前去讨伐。蚩尤人多势众,非常强悍。祝融就命自己的部下每人打个火把和爆燃之物,等蚩尤的人一到,就四处放火,把蚩尤的队伍烧得焦头烂额,仓皇溃败,他们乘胜追击,终于打败了蚩尤,立了大功。为此,黄帝重赏了他,命他掌管天下的火,镇守南山。

?鹕褡H诘拇担猩窕吧剩从沉巳死嗤鹪肿鞫氛囊恢窒<剑南M诨鹕衲芨嗣谴锤嗟墓饷骱托腋#岸瘢置饣觥H欢嬲し阑鹪郑苊饣鹪指死啻吹奈:Γ郎袂蠓鹗俏藜糜谑碌模挥幸揽靠蒲В揽咳死嗟闹腔鄄拍苷绞せ鹪帧?

(2)祝融的五个传说

祝融,神话传说中的古帝,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有人说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三皇之一。住在昆仑山的光明宫,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谈起南海神庙的建立,人们自然会问起南海神的名字。南海神叫祝融,也有史书称其为祝赤,是祝融和赤帝的简称。其实祝融和赤帝是同一人,祝融本是火神,今天一旦发生火灾,人们仍然认为祝融君光临。祝融究竟是谁呢?他又怎样合水火为一神的呢?这有许多传说。

传说一:祝融是中国帝王。他以火施化,号为赤帝。相传,祝融还是一个音乐家,他经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扬动听,感人肺腑的乐曲,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对生活充满热爱。祝融死后,葬在南岳衡山之阳,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南岳最高峰称为祝融峰。

传说二:上古帝喾(kù音酷)在位时,有一个叫重黎的人,是颛顼的儿子,他的官职是“火正”,即火官。重黎忠于职守,努力为帝喾和广大黎民服务,当火官有功,帝喾于是赐以“祝融”的封号。“祝”是永远、继续的意思,“融‘是光明的象征,就是希望重黎继续用火来照耀大地,永远给人带来光明。祝融死后,葬在南岳衡山舜庙的南峰,即今之祝融峰下。

传说三:黄帝时期,黄帝南巡,分不清方向,于是请”祝融辨乎南方“,也就是应该说,衡阳的南岳,最先是由祝融辨出来的,他因此担任了司徒的职务。后来,祝融被封楚地,成为楚国人的始祖。今衡阳南岳祝融峰顶还有一座祝融殿,殿后岩石上建有石栏杆,可以凭栏了望北山的风光。这个火神,楚人的始祖祝融又怎样兼任海神的呢?古人认为,南方属火,火又是光明的象征,火之本在水,故祝融合水火为一神,且符合周文王八卦中离属火,方位在南方的卦象。

传说四:尧帝时期,洪水滔天,浸山灭陵,黎民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尧帝下令鲧(人名)去治理洪水,可是九年过去了,毫无成效。后来,鲧知道天上有一种称为”息壤“的宝物,只要用一点投向大地,马上就会生长起来,积成山,堆成堤,于是鲧想办法到天上偷了息壤到人间。用它堵塞洪水,大地终于渐渐看不见洪水踪迹了。但是,天帝知道息壤被窃,就派火神祝融下凡,在羽山地方把鲧杀死,并夺回余下的息壤。天帝还命祝融监视人间治水,命他掌管一方水的大权。由于祝融属南方之神,所以就合水火为一神,兼任南海之神了。

传说五:北水神王与火神祝融战斗,被祝融真火炼死。从此,祝融成为水火之神。

五、共工怒撞不周山

水神共工姓姜,也是神农炎帝的后代。关于共工的故事,最有名的当然是共工触不周山的故事。共工氏触折不周山,先后有三次,是跟颛顼、祝融、大禹三人打仗失败而触折不周山的。至于共工氏,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名号,是与水有关的神的名号。

先说,共工与颛顼。共工的部落聚居在现在的河南北部,是以农业为主的部族,特别着重于水稻的耕作,因而对水利抓得很好,也发明了筑堤蓄水的许多好方法。

话说共工有个很聪明的儿子叫后土,他对农业生产也很精通,并且发明了很多农具。共工和他的儿子还有部族,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灌溉管理得很好,经常不辞辛劳地带领族人一?鹂疾觳柯渲芪У耐恋厍榭觥K欠⑾钟械牡胤揭蛭厥铺撸锏氐慕焦喾浅7蚜Γ挥械牡胤降厥朴痔停⒋笏氖焙颍苋菀妆谎偷簟S捎谡庑┰颍浅2焕谂┮瞪9补は氤隽艘桓龊芎玫陌旆ǎ斓甲迦烁叽Φ耐恋卦说降屯莸牡胤剑训屯莸牡胤降娓摺U庋叩鼐筒辉倌延诠喔攘耍屯莸牡胤揭膊换岜凰兔涣恕U庋蟠蟮乩┐罅颂锏氐母置婊蔡岣吲┮档牟俊?

可是,颛顼却极力反对共工的这种做法,并且处处阻挠。颛顼心里想,在部落首领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应该只有我,你共工要把高处的高山削平,这分明不就是暗示要争夺我权威吗!

各个部族都只能听从我一个人的号令,共工你有什么权利自作主张呢?

这样,颛顼就以把山挖平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不许他这样做。争来吵去,都没有达成一致的协定。最后,颛顼与共工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战争,这场战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斗,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因为颛顼是黄帝的后裔,而共工本是炎帝的后代。

共工和颛顼他们两个人比起力气来,共工要比颛顼大得多,但是要论机断智谋,共工却远远比不上颛?铩?

战争还没有开始之前,颛顼就驱使鬼神煽动各个部落的族人,到处散布谣言,说共工的坏话,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当时,人们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其中不少人都上了颛顼的当,站到了颛顼这边。并且认为共工把大地整治得太平整,肯定会触怒天上的鬼神,引来灾难的。

共工虽然不能得到很多民众的支持,但是他坚信自己的做法完全是出于对族人的考虑,是为全族人不再忍饥挨饿作打算,所以坚决不肯妥协。可是他又觉得自己要是真正跟颛顼大战,会给天下的人民带来更大的灾难,而且很可能不会赢。于是,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生命来证明自己想法的正确。他驾着坐骑飞龙,从半空中猛地朝下面的不周山(昆仑山)撞去。霎时,一声震天巨响,不周山被共工拦腰撞断,随即,整座大山也轰地崩塌下来。

天和地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天上,日月星辰都向东边倾斜;地面上,山川都在移动,江河的水也尽向地势较低的东方流去。原来这不周山本是天地东边的一根天柱,这根天柱折断了之后,使得天和地都向东南方向塌陷。日月星辰从此每天都只会从东边升起,然后到西边降落;大江大河的水也就都只向东奔腾,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

这次战争,共工虽然被打败了,但是他那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公无私、英勇战斗的精神得到了后人的尊敬。后来毛泽东谈到共工,都说他没有被战败,并称他为“英雄共工”。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土地神。

共工怒触折不周山的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大禹与共工之间。大禹奉命治理水患,但是,这里的共工却是上天派到地上来制造水患,用以惩罚人间的水神。为了彻底治理好水患,禹和众臣商议后决定,必须先逐共工。这样,在共工和大禹之间,一场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其实自大禹来到地上,共工就一直在关注大禹的一举一动,后来听说大禹要驱逐自己,共工怒火冲天,大骂大禹不知天高地厚。随即,共工率相柳等一群水怪兴风作浪,一霎时,狂风怒号,波涛冲天,巨大的水患,翻天覆地而来。

大禹看到共工如此嚣张,当即命令童律、伯翳召集各地的神氏,聚集在东南方上的会稽山上,商榷讨伐之事。最后,大禹派应龙率其部为先锋,自己率童律、庚辰、乌木由、虞余、伯翳为中军,其他群神为两翼,铺天盖地向共工发起了冲击。

共工很快招架不住,大将相柳不敌应龙和庚辰、童律等的围攻,首先败下阵来。相继,其他的水族也纷纷落马被杀。共工见大势已去,就愤然撞折了东南的不周山。

共工第三次触折不周山,是在跟火神祝融打仗失败之后。因为世人那时供奉火神祝融,不供奉水神共工,共工不服,就跟祝融打了起来。可是无一例外,共工输了,并且也是触折了不周山。

这些是共工触折不周山的故事。相传,共工还有两个很有名的臣子,一个叫相鲧,也叫相柳,长得人脸蛇身,浑身上下都是青黑一片,一共长着九个脑袋,能同时吃九座山上的食物。另一个叫浮游,浮游死后变成了一头红熊,跑到了晋平公的屋子里,把晋平公吓出了一场大玻共工还有一个儿子,在冬至的时候死的,死后变成了厉鬼,常常来扰乱人间,他什么都不怕,但是却很怕红豆,人们就拿红豆来驱除他。

     
0.1860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