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书画

  陈舒,字原舒,号道山,浙江嘉善人。生卒年未详。清顺治年进士,官布政使参议。工花鸟、草虫,似不经意而多姿趣。尤擅画荷,间作山水,每画信手自题多草书,疏秀间冷,颇有韵致。书法似苏东坡。

  3.jpg

  清·陈舒花卉图轴 纵151.2厘米,横47.7厘米 20世纪70年代湖南省博物馆征集藏

  此图绘有修竹和黄色玫瑰,在玫瑰枝杆上,有一只小鸟正朝下看。竹杆挺拔,富有韧性;竹叶苍翠欲滴。玫瑰沐露迎风,巧得生机。小鸟灵巧,使寂静的画面产生了动感。构图清新,笔法秀劲,敷色清雅,整幅画面情趣盎然。为使画面更具意境,作者在图右上端题诗曰:“道服飘然澹月黄,柔枝约略倚春篁[huáng]。风过覆井闻环佩,谁复能和杜若香。”款署:“原舒”。下钤朱文:“道山”印。

  陈鸿寿(1768年—1822),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子恭,号曼生,嘉庆拔贡。工书画、篆刻,是清代艺坛一代大师。

  陈鸿寿于艺术涉猎广泛,而且造诣极高,为著名的“西泠八家”之一。他的篆刻出入秦汉,绘画精于山水、花卉,书法以隶书最为著名。他的书法以隶书和行书最为知名。他的隶书清劲潇洒,结体自由。穿插挪让,相映成趣,在当时是一种创新的风格。他广泛学习汉碑,尤其善于从汉摩崖石刻中汲取营养,在用笔上形成了金石气十足、结体奇特的个人面目。笔画圆劲细插,如银画铁钩,意境萧疏简淡,雄浑瓷肆,奇崛老辣。陈鸿寿的隶书较之以往的隶书具有“狂怪”的特点,说明他有创新的勇气和才能,但在结字和章法上,用笔仍然属守古法,笔笔中锋,力透纸背。

  清嘉庆时制壶名家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与陈鸿寿合作,壶由陈鸿寿设计,杨彭年制坯,再由陈鸿寿题铭,创制了紫砂壶与诗书画篆刻为一体的“曼生壶”。“曼生壶”是文人雅士与紫砂壶艺家之间成功协调的典范,“曼生壶”的产生使这时期的紫砂壶走向一个更高的艺术层次。

  1.jpg

  陈鸿寿《行书蔡襄精茶帖轴》纸本行书 104.3×28cm 云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精茶数片,不具一一。霁岚二兄属。陈鸿寿。

  {page}

  1.jpg 

  陈鸿寿《行书七言诗轴》纸本行书 127×54cm 济南市博物馆藏

  释文:月与高人本有期,挂簷低户暎蛾眉。只从今夜十分满,渐觉冰轮出海迟。丙子之冬,陈鸿寿。 

   

0.1414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