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少小得志,道路坎坷
死里回生
阿鲁方五岁,忽患重病,三日不食,不期暴亡,邻里想与之出葬,母不舍,开棺见得儿子容貌如生。那时,正好有一位和尚(仙人吕纯阳)来到,称能救活阿鲁,旁人不信,时值天色已晚,和尚要求借宿,邻里不从,唯阿鲁母肯留。当晚饭后,和尚从色匣里取出装在小葫芦中的一粒仙丹给阿鲁服下,阿鲁顷刻复活如古。阿鲁醒来后,母子欢喜若狂,忙向和尚叩拜,感恩不已,和尚不见了,不用拜,乃因我与阿鲁前世有缘,近日天将告知阿鲁遭不幸,便下凡来救生而已。说完和尚不见了,只见一股青烟往门外飞走了。
“出米字”
时因家贫,阿鲁母亲替邻居富家成公牧鸭又牧羊,但每日只能挣得一元工钱,难以糊口。一夜,阿鲁在饥寒交迫之中昏昏胡胡地做了一个梦,梦见后山山口有一怪石,石中有个不太大的洞口,彐白的米粒从洞口流出,阿鲁惊喜,次日去到石前,果真该石有米流出,出来均匀,可饱全家三餐,若有来客出来量也增加,从此,解决了生活困难,后叫该石为“出米字”(阿鲁进官受封之后,石洞不再出米了,现见石迹尚存)。
牧鸭
阿鲁见母牧羊又牧鸭,终日劳累,辛苦不堪言,便主动提出替母牧鸭。阿鲁牧鸭有其绝招,每天把所有四十多只鸭的头、颈剥带入后山山洞去,自己在那里睡觉,傍晚再把鸭头逐个拼回原状,而每只鸭却是饱饱的,而且鸭子回程中捉些鱼回来供阿鲁母子食用。时和日久,此举被成公发现,一日成公来到阿鲁常睡觉的山洞,风得此景,破口大骂。顷时,几十只鸭身和鸭头变成浓烟飞走了。
割草。一次阿鲁上山割草,去时带上9把镰刀,上山后每个山头放一把刀,便坐地休息,傍晚,附近9个山头里的草纷纷云集起来,集中到阿鲁跟前,阿鲁把全部山草捆成如枕头大小的两扎挑回家,母见急问,为何只割两小扎草?阿鲁说此草可供全家一年做饭之用,还说用时务必逐条从中拉出,切莫解开捆带,母不信,用刀砍断捆带,即时,草塞满屋,经动弹不得,后阿鲁助之才免受难。
葬父违背天意,招来天祸.南北朝元嘉五年(公元430年),阿鲁父思露战亡,卒驱南疆。初时家里未知此事。一日,有两位和尚抬着一个内装有思露尸骸的木棺来到,说明其情后还叮嘱阿鲁母子,要把尸骸葬于村后的雷公岭,那里有三十六堆,葬中央那堆,不过,现在时候未到,只能把尸骸留在家,今你们要做的就是先到中央那堆挖穴,种上竹,木各一株,待竹木成竿即入葬尸骸,说罢两和尚忽而不见了。阿鲁当然知道此人之中有勇救过其命的吕神仙。过了九日,母子仍悲伤万分,母终日痛哭少食,身子一天天瘦弱了。阿鲁反复地想,竹木成竿,竹木成竿,岂等几年?阿鲁急不及待,邀了乡亲邻里将父骸出葬,不料,此举违背了天意,招来了天祸,入葬时坟内火光四起,满天红云,坟火直烧村里竖立着的官碑,官碑被烧成粉未不复原形(此后官碑改名烧碑,后又叫韶陂)。
第二部分,扶政安国,揭榜立功
通过“化身井”上京复造万民图籍。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间,皇府失火,烧毁万民图籍,此乃皇家施政经典,关系民生之计的重要珍藏。皇府官员上下无人能修选,便上下帖招,唤人复造万民图籍,扶救皇朝,但帖招多日无人揭榜,皇上及官员焦虑万分。当年八月初五日,阿鲁整夜做梦,梦见万民图籍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便逐页翻阅,阅过三遍,全套万民图籍历历在目,全能背读。次夜,吕神仙便嘱十名大汉,个个身穿黑白衣服,裸足露脚,来到阿鲁家,声言要助阿鲁揭榜上京去复造万民图籍。那时,韶陂村里有十三口井,井井有奇观。当晚,阿鲁与大汉们商定从井里通住京都的路线走去,可是,第一井井底有石人蓬头散发阻路;第二井有石马盘足而坐;第三井有铜铁千余斤;第四井有发光的大白石;第五井有石磨两块;第六井有一石碑,上面刻着“太守镇州石”字样;第七井有铁钟一座;第八井有大石鸡一只;第九井有太阳和月亮轮翻出现;第十井有鱼虾百斤;第十一井有大石龟,水从口出;第十二井井底黄河九曲状无通路;第十三井有官路两条,可来住四面八方。当阿鲁和大汉们来到第十三井时,井内火光灿烂,照到通路光明,便从此井下扬长而去(此井称化身井,井迹尚存)。阿鲁到京后立即拜见皇上,卫士阻拦,不信此小人能复造万民图籍,不准入宫,皇上得知立刻招见。皇上使人招待阿鲁入住翰林院内,约时间三个月修造万民图籍,阿鲁竟于三日三夜俱已造完,一字无差,全无遗误,皇上惊喜不已,即赐御酒三杯,锦旗一面,并问阿鲁愿当东宫附马否?阿鲁禀告,家有老母无人待奉,年已六十有余,自父卒后由于痛虑过度,身体虚弱,宁愿回乡。皇上同意,随即下旨,授予阿鲁司徒之职到刺史之权,回小桂阳任意营造城池,创建州府。
第三部分:创建州城,加封太守
劈山改河
阿鲁从京城回乡后,时年元嘉二十三年(446年),在桂溪坊(今西岸镇冲口村)圈地建筑州城。阿鲁带领将士,民众千余人,可是唤石石动,呼山山转,呼水水从。阿鲁欲将冲口河截流转东,被桂溪坊南面上马石村南边的一座叫狮子山挡住,阿鲁用剑一劈,山崩地裂,山上一大岩石随坡滑下。此刻,恰有一乞丐在山坡下面吃饭,见大石即将倾倒,便用筷子顶住,大石不动了,悬在半坡上(山迹尚存)。随即又想将狮子山对面的大石山劈开挡河,仙鞭一挥,石山断成两截,不料用力过猛,竟将劈开的一截抛走直飞湖南境内(留下一截叫破边山,山迹尚存)。
唤石砌城
阿鲁从冲口迳(冲口通往石马,清水的狭河道处)搬石,手鞭一挥,众石滚滚直往冲口。阿鲁将大石化成山羊,加速步伐,在急速前进中,忽有一孕妇路过见状,认出山羊原是石头所变,向阿鲁大呼为何搬石?!阿鲁的法术即时被道破,所有山羊复为石头不动了,其中一只母羊逃往石马坪(今石马坪村)后变成一座像马的大山,那孕妇也同时变成一座山与母羊对峙而立(山迹尚存)。
担土建城墙
阿鲁在桂溪坊对面的林夏村前取土,装满土筐,上肩一挑,土筐底破裂,留下两大堆黄土在田洞成了两个象小山岗的土坡(遗迹尚存)。
桂溪坊建城不成,转迁小桂阳(今连州)。阿鲁在桂溪坊建城未成。在心虑焦急之中,一夜里,梦见吕神仙指点,宜到小桂阳建城。小桂阳乃龟形福地,群山环抱,四水归槽,有昆湖景致,有巾峰秀色,湖光山色秀丽怡人,阿鲁随即转迁离桂溪坊五十里地的小桂阳建城,州府建在莲花墩(今市府),号千余军士民众,取土建街巷,砌城楼,修宝塔。于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八月,皇上差人巡城,巡视者目睹新州城十分美好,喜上心头,回京禀告皇上,皇上下旨,给阿鲁加官一级封为振国兴州刺史邓太守,连州三年不贡粮税。
建宝塔
建宝塔(今慧光塔)谈何容易!阿鲁正在为难之际,一日,有一位神仙(杨大仙)驾云而来向阿鲁说,主公新州建成,莫大功果,建塔之事我替你便是。次夜杨大仙邀来铁大仙商议,杨大仙起塔,铁大仙修路,二仙比法,约定鸡鸣竣工,一夜建好。于是各自班请群仙下凡动工。到了大半夜时分,铁大仙见宝塔已建好,即将要封顶,便装着公鸡啼鸣,此时众仙听到雄鸡已啼,立即把塔顶丢落塔脚下的池塘里,便驾云而走(故连州宝塔没有顶,现塔顶是后人所造)。
擎犁葬母
阿鲁自受职以来,因公务繁忙无暇侍待老母亲,那时母亲已六十七、八,转居于白鹤寨(今西岸镇马带村),其母常常到村后石山上的小石砰舂米,一日,一不小心,不料被一大石压倒昏迷不醒,乡亲发现后送回家中,抢救无效不幸逝去,乡亲们急报阿鲁,阿鲁回家,紧抱母亲遗体,痛哭大泣,悲伤至极,不停地责怪自己不孝,随即令身边数十将士一起戴孝七天。七日后,阿鲁决定将母葬于白鹤山前的白鹤娄(叫砧板岭)上去,可是此处是个直立着的石壁,象坚放着的砧板一样,壁上有一洞刚好葬一棺,可从何上洞下葬?此时正值二月初间,见田间有一农夫梨田,阿鲁便借犁支撑而上,农夫不肯,阿鲁正值苦苦思索间,见到田间里有一双破草鞋,便将草鞋丢到水沟里,草鞋变成两条有十来斤的大红鲤鱼,农夫见鱼忙放下犁去提,阿鲁在后面迎风将犁取去扶棺上岩上安葬(洞中棺木遗迹尚存)。
第四部分:腾宝登天,永世留芳
阿鲁仙逝,皇上下旨建祠庙。元微三年(公元475年)九月初九日,阿鲁和长、次二子上山登高以观山河之美。正午时分,忽有一和尚前来报告,现朝庭有官臣谋计陷害阿鲁,言罢,从正南方向前来呼喊声:“阿鲁,你何不早日登天?!”此乃吕仙师!喊声罢,阿鲁及和尚都不见了,不知去向,两子和将士四外寻找,不见踪影,四望,只见韶陂三里外之地的白鹤岭方向有一团烟柱婉旋升空。人仙纷纷赶到山顶,见及阿鲁的尸骸团坐在石岭山顶上,真容犹在(此山又叫腾空山,邓公山,今仍象大佛盘坐之样)。阿鲁两子见状,互自相撞,死于该山前下(今仍有两石人存迹),其余兄弟有左右将士随后将阿鲁尸骸葬于冲口前塘背半堆山。阿鲁仙逝后,官员亶告皇上,皇上下旨在南京建祠一座,并立下碑文,又特谕部吏到连州在州府(今巿府)前的北楼下四十余丈地建筑起开郡邓侯太守之祠,以供祭祀。
思露第四十九代裔孙松烈拟于二00六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