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故居

扶风境内马氏后裔现已发展为法门镇将军马家村、新店乡西伏波村、南阳乡邢马村、杏林镇马家堡等10余个聚居的自然村,人口近二万人。扶风县境内有关马氏家族的遗址、遗迹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处:

汉伏波将军墓:位于扶凤县城西7华里处的东、西伏波村之间。墓冢呈覆斗形,南北长28.5米,东西宽25米,周长107米,高6米。墓前存碑仅剩两通,一是乾隆二十九年(1764)马氏后裔制“始祖伏波将军马公讳援墓”碑,碑头已毁;二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扶凤知县熊家振立、陕西巡抚毕沅书“汉伏波将军马公墓”碑。 

汉伏波将军马援墓路碑:位于马援墓北2华里处的西宝公路南侧,有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汉伏波将军马援墓”碑一通,圆额龟座。 

   “三马”祠遗址:位于扶凤县城南飞凤山上,宋时曾修马伏将军祠,专祀马援。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重修,增祀马融、马超,改称“三马”祠。

讲经台遗址:位于今绛帐南门外,东汉时马融曾在此设台讲经。讲经时台中挂一绛红色纱帐,帐前设案讲经,帐后有乐师、歌舞,绛帐因此而得名。据传马融在此讲学时呕心沥血,其心血将教杆染红,教杆插于门外之地,后成活开花,杆花皆为红色,后人称其为“传薪草”列为扶凤八景之一,名曰“绛帐传薪”。清同治年间,将此四字刻石,镶于绛帐镇北门城楼之上,至今尚存。民众曾在此建马季长祠,以示纪念。现无存。


0.0998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