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马氏家族的源起与迁徙,谨在童年时常听祖父马炳凤讲述。祖上于明末清初从大西北迁徙到济南,到我这一代是第十世孙,即维字辈。据前代家谱和资料记载,辈序为大、圣、方、炳、元、维、皋、道、尚、华。大字辈之前的目前因资料阙如,无从查考,华字辈之后亦不详。
家谱原在石棚街马腾皋家(回民中学教导处主任),文革中家谱遗失,通过多方探寻得知,祖先们是多个支派,并不是一个老祖,章丘大冶的子孙最多。济南也有多个支派,泰安亦有一支(也在寻族)。我们这一支是五世祖马魁安、高祖马骧的后代。泰安一脉是否是高祖马刚的后代不详,马刚高祖学习阿拉伯文,挂帐后离家,游学传教未归,下落不明。
1998年冬,政府占用穆斯林老坟地(现阳光舜城),家族墓地在其中,包括世元大爷、超元叔父、魁元叔父、维忠大哥,还有几个姑母。族内经商议后决定籍此机会重新修葺祖坟。于永民家开会协商的,我和维财弟永民弟列席。春节后动土,烦劳维才好友李隆合小弟,动用了众多机械如挖土机、铲车、汽车等,前后月余才基本完工。大家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期间大妈(永民母亲)带领全家,永民两口、维华妹、侄子马震;超元叔父、维才、维祥和洪元叔父及弟维蒙;叔父魁元、维忠大哥嫂夫人杨国珍及侄子马永磊姊妹们、维君、维斌、及几位姑母在追寻老爷、舅舅的坟地时,几位姑母都已70开外,场景非常感人,在座的很多人也是姥爷(时代的产物),这是后人们学习的榜样,通过努力我们共同完成了祖坟的迁移工作,地点在济南南部的南康。祖坟体积规模在整个墓地中较大,10余米长,两米宽,墓碑为黑色大理石,坟内安息的祖上均将其名字刻在碑上,后世子孙相应布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