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父的轶事

  后落为蓄书楼,分为上下两层约有100多平方米,楼下是开阔场所,没有装修;楼上有一厅六房,其通道绕楼一周,宽敞明亮,至今完好,是德化县最早的民间图书馆。儒山房蓄书楼是前人私塾场所,也是藏书阅览的好地方。史上遗下这两副古楹联。史载:唐玄宗执政时,江浙一带受“安史之乱”的骚扰,时任浙江衢州刺史徐洪之子徐务,见时事日非,居无安日,于749年谋求避世,入闽深居莆田崇仁里,俗称入闽始祖。1274年17世徐浑典(儒山房)为避宋末元初战乱,从莆田迁永春旋入德化九峰山麓佛头安,即今之凤山村。21世徐永泉兄弟为奉祀17世儒山开基祖以求培育后裔,于1355年建置了儒山房徐氏宗祠蓄书楼。后于1486年、1647年遭两次兵乱焚毁,1543年、1799年族人多方集资重建,经多次修葺保持了原貌。又据史载:蓄书楼得到了杨皈肃大师的指点,并受唐·昭宗年间状元4世徐寅在莆田建景祥寺盖万书楼,广征图书、流泽奕叶的影响建造的。在建蓄书楼时,既利用自然景观又加入人的意愿,使其环境筑成状似文房四宝。门口清澈的池塘就是洗笔缸;广场边的两个水窟(一个蓄水饮用,一个洗涤之用)称为石砚;广场与水池之间建造一条石砌的步行石道,直至山尾岭,又名千二阶。岭下建立一座5.5米高石砌实心的三层四角塔,名为文峰塔(转下联)。
想当年明眼杨公知此地产人文,爰榜儒山堂宇;

0.1061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