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街闫氏源流
2016-01-06 10:02阅读:157
明末清初,经过战乱和灾荒,桥头街与其它地方一样荒无人烟。闫姓、宋姓、杨姓,旧称街上三大姓,最早来此定居。闫姓在街南部居住,宋姓在北部居住,杨姓在中间居住,人称“南闫北宋中间杨”。闫姓世居山西,尔后迁居南阳南三十里屯,清初迁居到桥头街,后由桥头街繁衍到南边的闫庄、栗树庄等地。闫庄闫姓为长门,桥头街闫姓为二门三门。闫姓祖坟原在老街东一千米左右处,有九个坟头,后从祖坟拔出二门三门,其墓园在珍珠河西。
桥头街闫氏保存有清咸丰时期的祖盒及清光绪三年到民国时期的分家字据。以祖盒和字据推算,桥头闫氏的谱系(初来的数代不计)是这样的。(下述人名是其中能考证的部分)
坟地移入珍珠河西岸的二门三门始祖无考,第二代为闫飞龙、闫要龙、闫兴龙、闫从龙。
第三代闫飞龙子玉、成、锦、顺,闫要龙子枚,闫兴龙子祥。第四代清字辈,有玉之子清义、锦之子清礼等。第五代长字辈,有长绪、长栓、长有、长志、长永、长富及清礼子长法等。第六代聚字辈,有聚连、聚恩、聚克、聚祥、聚奇、海宽、聚保、聚荣等。
据说,闫九龙在清代中晚在兵部供职,后战死沙场。咸丰同治年间桥头街建造桐源寨时,直线开挖壕沟要经过闫氏坟茔。据说,因了闫九龙的关系,寨壕向东偏斜,绕过了坟茔。绕道的拐弯处,被洪水冲成了潭窝,后人称之拐弯潭。据老年人传说,开挖此处时,红砂水流了三天三夜。
桥头街闫氏发展到今天有三百余人,一部分在桥头街发展,一部分分散到省内外各地定居。闫氏现存有清咸丰年间的字派表,此表铭刻在闫氏祖碑上,由迁出地三十里屯族人所送。曰:
国之元德聚,祥兆清基长。
世远立大本,文运庆天昌。
1994年,桥头街长聚永三代新续定二十辈,刻在石碑上,曰:
继传德志庆,文武生杰明。
泽惠春秋国,太基建成荣。
后附诗曰:
太原家声远,古宛世泽长。
祖德启后昆,宗枝荣且芳。
(资料提供:闫永德、闫永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