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姓历史名人
蘧伯玉:(生卒年待考),名瑗;长垣伯玉村人(今山西长垣)。著名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璩氏鼻祖之一。
事卫国三君(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
蘧伯玉品德高尚,光明磊落,孔子与善者,于齐晏婴,于郑子产,于卫伯玉。
孔子几次到卫国,多居于蘧伯玉家,可见孔子与伯玉相交之厚。蘧伯玉笃行不倦,慎德深思。
有一次,他差人到孔子那里,孔子问:“夫子(指伯玉)何为?”对曰:“夫人欲寡其过未能也。”使者走后,孔子曰:“使乎!使乎!”既赞蘧伯玉之德,亦赞蘧伯玉的使者。
在《论语》中孔子赞道:“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史籍《淮南子·原道训》中说:“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蘧伯玉确是一位求进甚急而又善于改过的人。
史籍《了凡四训》中记载:“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蘧伯玉贤名闻于遐迩,人们十分敬重他。
卫国大夫史鱼深知蘧伯玉的才能与人品,多次向卫灵公举荐,但卫灵公不听。
后来史鱼病逝,临死前,决定采用“尸谏”的办法力荐蘧伯玉。他告诉儿子:“我在朝不能举荐蘧伯玉,是我活不能正君,死无以成礼。我死后,你不必将我的尸体‘治丧正堂’,可以置于窗下,等卫灵公问起来,再将实情告诉他。”
史鱼的儿子就按照父亲的遗言办了。后来卫灵公前来吊唁,对史鱼尸体置于窗下感到非常奇怪,史鱼的儿子就将父亲的话转告灵公。
卫灵公醒悟道:“是寡人之过也。”于是启用了蘧伯玉。
以后,古人就称这种方法为“尸谏”。
璩正:(生卒年待考),字令先。著名三国时期蜀汉太守。博览坟籍,弱冠能文,为秘书令史,迁郎至令。澹于荣利,依则先儒。
璩瑷:(生卒年待考),居豫章(今江西南昌)。著名唐朝西蜀通侯。曾任唐光禄大夫,于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氏为“璩”、“瞿”和“渠”三姓,音同字异,仍为一家。
璩伯崑:(生卒年待考),字山甫;安徽桐城人。著名明朝大臣。少年时就以才华出名。明崇祯年间以明经官江西武宁县令,政治清明,狱讼大减。官至广东道御史,他一直很重视文化教育。
璩光岳:(生卒年待考),字山仲,号三谷;江西新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