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徐扬《抱朴子言避热图》,绢本,设色,纵23.7厘米,横18.6厘米
徐扬,生卒不详,字云亭,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擅人物、界画,兼工花鸟、草虫。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南巡至苏州,因献画遂入画院,供奉内廷。后受法兰西人贺清泰、波希米亚人艾启蒙影响,写实功力日益精深。代表作品有《盛世滋生图》等。
图中山高涧深,云雾缭绕;松下问答,空谷幽幽。此图系徐扬所绘人物图册之一帧,图中所绘阴下鹤发老者为抱朴子,神情生动,正答来问不热之道者。图中山石、树木、人物衣着之勾勒、皴擦、晕染系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但人物面部的些许明暗处理则源于西洋绘画技法。
图左下徐氏题云:
或问不热之道,抱朴子曰:“以立夏日服六壬、六癸之符,元水之丸,飞霜之散,暑不能侵也。幼伯子王仲都衣以重裘,暴于夏日,周以十垆,身不流汗,用此方尔。”
清 徐扬《抱朴子言避热图》,绢本,设色,纵23.7厘米,横18.6厘米
徐扬,生卒不详,字云亭,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擅人物、界画,兼工花鸟、草虫。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南巡至苏州,因献画遂入画院,供奉内廷。后受法兰西人贺清泰、波希米亚人艾启蒙影响,写实功力日益精深。代表作品有《盛世滋生图》等。
图中山高涧深,云雾缭绕;松下问答,空谷幽幽。此图系徐扬所绘人物图册之一帧,图中所绘阴下鹤发老者为抱朴子,神情生动,正答来问不热之道者。图中山石、树木、人物衣着之勾勒、皴擦、晕染系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但人物面部的些许明暗处理则源于西洋绘画技法。
图左下徐氏题云:
或问不热之道,抱朴子曰:“以立夏日服六壬、六癸之符,元水之丸,飞霜之散,暑不能侵也。幼伯子王仲都衣以重裘,暴于夏日,周以十垆,身不流汗,用此方尔。”
徐铉《篆书千字文残卷》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徐铉《私诚帖》尺牍 纸本行书 册 29.1×44.8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徐铉(916年—991年)
五代宋初文学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年仕于南唐,官至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二年(991年)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不久就死在贬所。
他擅长李斯小篆,也工于隶书。他与其弟徐锴是当时最杰出的篆书书法家,被称为"二徐",他们考订了《说文解字》。此外,北宋淳化五年(994年)重刻秦代《峄山刻石》,即根据徐铉的摹本。徐铉所书的篆书,映日视之,笔画中心有缕浓墨,因其笔锋直下不倒侧,故笔锋常在画中,故人也称其如"屋漏痕"、"锥画沙"。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有他的《篆书千字文残卷》(宋摹本)。
释文
铉今有私诚。特兹拜托。为先有袪承人刘氏。其骨肉元在贵藩醴陵门里居住。所有刘氏先已嫁事。得衡州茶陵县大户张八郎。见在本处居住。今有信物并书。都作一角封记。全托新都监何舍人附去。转拜托吾兄郎中。候到。望差人于醴陵门里面勾唤姓刘人。当面问当。却令寄信与茶陵县张八郎者。令到贵藩取领上件书信。所贵不至失坠。及得的达也。傥遂所托。惟深铭荷。虔切虔切。专具片简咨闻。不宣。口。再拜。
资料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