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字辈

《柴门》

柴门无暑气,清兴发今朝。山雨乍连夜,溪流初断桥。 

秫田争乳雀,风柳厌鸣蜩。便拟褰裳去,轻泥涨未消。 


《张茅》

驿树参差陇麦交,微茫一径是张茅。河流绕地浮三晋,山势连空结二崤。 

云外旌旗闲古戍,洞中烟火出危巢。岩花岸草空经眼,那得他乡有乐郊。 


《潼关》

连山觅路纵横断,粉堞当空结构牢。万里河流蒲阪动,九天秋色岳莲高。 

燕齐无计挠秦帝,关陇频闻唱董逃。设险当年隶畿辅,庙谟亲见紫宸劳。 


《望华山》

潼关西上见嵯峨,路入云台佳气多。万壑深松寒白日,三峰积雪照黄河。 

天鸡晓彻扶桑涌,石马宵鸣翠辇过。拟向青冥销永夏,莲花玉井竟如何。 


《登太华山·千尺峡》

青柯围翠屏,四合无嵌窦?东北穷石林,劈空悬巨霤。巉岩互喷薄,造化争一候。天矫转蛇龙,窅冥穿鼯鼬。侧闻天籁发,旷野雷霆斗。仰井窥秋旻,浮云袅清昼。白帝觞百神,众峰为笾豆。琼台阻且长,翠葆纷何就。 


《登太华山·瀑布》

溪回硖角转,三峰面始正。万仞青琅玕,瀑流下砰訇。天逼多烈风,飘洒无时定。细沫随雾消,大珠如星迸。石罅昔未辟,停泓绝人径。时挹霄汉芬,遥想菡萏盛。谁使鸿濛开,瑶宫借涵映。高罗有垂猿,登历当与并。 


《登太华山·犁沟》

犁沟划绝壁,直上无回藏。熊经复鱼贯,谁得相扶将。危柯袅撑拄,修绠垂毫芒。仰睇愁瞑眩,况乃穷八荒。昔梦逐化人,灵境空徬徨。退身渺无地,懦夫亦时强。高林绝鸟雀,万壑闻笙簧。便合此中住,弥年承玉浆。 


《登太华山·白云峰》

三峰信灵造,巍巍司寇冠。磊砢不尽泄,蚴蟉复北盘。结空出瑶几,前对香炉寒。大道望如发,豁然见长安。我行采山荪,葱蒨被冈峦。秋色何时来,万里霜林丹。三川富陈迹,八水无停澜。玉女怅不顾,目断双青鸾。 


《登太华山·擦耳崖》 

振衣更南登,诡状乃非一。蚁行缘危栈,逡巡皆股栗。侧身常甐耳,茹趾妨齧膝。吹径乾松花,滴空熟崖蜜。萧摵无人踪,坐惜幽芳失。昔闻避世乱,鸡犬喧云日。劫火烧咸秦,遥慨人代毕。遗灶尚可寻,终当置蓬室。                                                                                 


《登太华山·苍龙岭》

纡回下平坡,削成当左冲。青霄岚彩灭,蜿蟺垂苍龙。修鳞剥石藓,高脊突剑锋。神物倏幻化,雷雨愁相从。玉京多栏楯,琪树无春冬。咫尺不可接,劳心益忡忡。危巢见炊烟,下界闻夕钟。相携戒前路,日暮崖霜浓。 


《太华山·西峰 》

众险历已穷,千盘堕幽渺。西见青莲花,娟洁万象表。夕气收秦川,蜃市竞纷扰。渐觉明霞昏,忽讶繁星绕。何年采芝翁,结庐出林杪。阴壑应天鸡,空阶裂寒篠。梦余念畴昔,纤末俱了了。愿从叔卿游,自顾浮生小。 


《登太华山·南峰》 

侵晨望南峰,岧峣更天半。仰凌变寒温,俯视殊昏旦。平冈始徐立,亭亭步鹤鹳。游尘失秦陇,微缕求沔汉。乱山互纠结,豁然四奔窜。欹倾如海涛,泱漭天为岸。驱马过华阴,岂谓穷壮观。徘徊俯青池,濯缨复三叹。 


《登太华山·东峰》

东峰不可极,乃知造化尊。屹然鼎彝峙,势如虎豹蹲。松气望蔚蓝,无人践霜根。巨灵拓太古,高掌谁能扪。晨光没河汉,似有云车痕。阴风折秋花,吹落洗头盆。蜷局念乡国,久客伤精魂。且复望虞渊,散发晞朝暾。 


《游燕子矶》

漾舟下澄江,安稳废轻楫。遥空指苍翠,久行渐重叠。石藓秋更荒,皋兰露犹裛。孤亭四环望,风磴遂屡蹑。盘涡凫雁惊,幽窟蛟龙怗。恐触冯夷宫,俯听常震慑。诘屈双银杏,天半垂黄叶。波涛撼危岩,栩栩乱风蝶。东西吴楚间,舳舻邈相接。铁锁沈千年,金陵气久厌。苍凉金粟堆,时时见樵猎。凤凰无遗音,嶰竹谁更叶。浩歌怀美人,褰裳不可涉。徬徨江雾消,斜日照城堞。 


《麦雨叹》

宁逢旱魃行,莫见商羊舞。小麦黄时赛田祖,汗流肩赪何太苦。霏霏霪雨连三旬,却恨炎曦在何所。咋日飞蛾空麦头,今朝麦尾生黄牛。麦中小虫名。嘉实几日作糠秕,长饥更待凉风秋。劝农使者来省耘,麦花布野扬苾芬。岂知仓庾有灾眚,翻嗔野老多传闻。频年屡歉蒙宽假,秋来并命鞭箠下。蛾兮牛兮何为者,靦然食我仓中粟,何不往遮使君马。 


《戊申六月十七日齐鲁地大震歌以纪之》 

冥海禺强立天门,啄害下人乘夜昏。耳间青蛇双噀火,蜿蜒竞与蛟螭奔。穿穷地肺作陶复,谽谺势欲无昆仑。大噬羵羊细蝼蚁,苍生履厚徒惛惛。千雷万霆伏床下,发声直夺飞廉魂。城郭跳踔金石走,六幕八柱手可扪。威斧怒划裂平壤,幽光腾闪疑陆浑。黄泉激水立千丈,虹霓交射相并吞。踉跄裸体走旷野,摩挲大树同鸱蹲。荒鸡不鸣狗乱吠,行冲南纪犹啍啍。闾门渐返寻骨肉,眼明喜见扶桑暾。恍疑中宵现妖梦,一时庆吊忘饔殄。共言巨鳌覆公餗,缩颈自请甘钳髡。高陵深谷瞥然改,岳渎亦失公侯尊。嗟尔东人出兵燹,版筑未就三冬温。焚巫暴尫测天意,疲氓忍使疮痏存。西方雨雹大如象,探丸篝火惊峰屯。野人习见尚云妄,监门何得彻九阍。三十年来增户口,祇愁庸调抛见孙。村头一夕遍磷火,旧鬼烦冤安足论。 


《送王考功西樵归里》 

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百岁无离忧。绕床呼卢醒复醉,瞢腾不觉清商流。向来思逐巫峡舟,时阮亭使蜀。君复垂翅归齐丘。瀛台荷花御沟柳,何时快作联镳游。忆昔神仙邈相接,紫骝并翦三花鬛。同时卿相皆雁行,天人忽堕修罗劫。回首刀碪梦犹怯,放臣意气凌荆聂。大江白浪高于山,歌笑中流掷轻楫。焦山古鼎龙鸟文,焦山有周鼎,出豪门。西樵为绘图赋诗传之,今将复往。驳荦颇类王司勋。苍松绿藓光不分,结成缥渺空中云。尘埋波滚不能没,人间再出愁絪缊。江天安可无此君,玉堂绮席何足云。一官再罢客常满,长斋绣佛矜迂诞。秋夜渐长日苦短,破除文字挥金碗。忽睨苍生肺肝热,银瓶欲上丝绳断。古来贤达皆转蓬,尼山片席何曾暖。鲛人泪迸明月珠,可怜弃掷沈泥涂。海水直下深万里,谁施铁网求珊瑚。朝来日射黄金铺,鹤盖成阴水接轸。空劳天上悬冰壸,吁嗟归休乎大夫。 


 

《从军行》

作者:颜延之 

苦哉远征人,毕力干时艰。秦初略扬越,汉世争阴山。

地广旁无界,岩阿上亏天。峤雾下高鸟,冰沙固流川。

秋飙冬未至,春液夏不涓。闽烽指荆吴,胡埃属幽燕。

横海咸飞骊,绝漠皆控弦。驰檄发章表,军书交塞边。

接镝赴阵首,卷甲起行前。羽驿驰无绝,旌旗昼夜悬。

卧伺金柝响,起候亭燧燃。逖矣远征人,惜哉私自怜。


《挽歌》

作者:颜延之 

令龟告明兆,撒奠在方昏。戒徒赴幽穸,祖驾出高门。

行行去城邑,遥遥首丘园。息镳竟平𡑞,税驾列岩根。



《应诏观北湖田收诗》

作者:颜延之 

周御穷辙迹,夏载历山川。蓄轸岂明懋,善游皆圣仙。

帝晖膺顺动,清跸巡广廛。楼观眺丰颖,金驾映松山。

飞奔互流缀,缇彀代回环。神行埒浮景,争光溢中天。

开冬眷徂物,残悴盈化先。阳陆团精气,阴谷曳寒烟。

攒素既森蔼,积翠亦葱芊。息飨报嘉岁,通急戒无年。

温渥浃舆隶,和惠属后筵。观风久有作,陈诗愧未妍。

疲弱谢陵遽,取累非纆牵。                        


《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

作者:颜延之 

元天高北列,日观临东溟。入河起阳峡,践华因削成。

岩险去汉宇,襟卫徙吴京。流池自化造,山关固神营。

园县极方望,邑社总地灵。宅道炳星纬,诞曜应辰明。

睿思缠故里,巡驾币旧坰。陟峰腾辇路,寻云抗瑶甍。

春江壮风涛,兰野茂荑英。宣游弘下济,穷远凝圣情。

岳滨有和会,祥习在卜征。周南悲昔老,留滞感遗氓。

空食波廊肆,反税事岩耕。                        


《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

作者:颜延之

虞风载帝狩,夏谚颂王游。春方动宸驾,望幸倾五州。

山只跸峤路,水若警沧流。神御出瑶轸,天仪降藻舟。

万轴胤行卫,千翼泛飞浮。凋云丽璇盖,祥飙被彩斿。

江南进荆艳,河激献赵讴。金练照海浦,笳鼓震溟洲。

藐眄觏青崖,衍漾观绿畴。民灵骞都野,鳞翰耸渊丘。

德礼既普洽,川岳遍怀柔。                        


《拜陵庙作诗》

作者:颜延之

周德恭明祀,汉道遵光灵。哀敬隆祖庙,崇树加园茔。

逮事休命始,投迹阶王庭。陪厕回天顾,朝燕流圣情。

早服身义重,晚达生戒轻。否来王泽竭,泰往人悔形。

敕躬惭积素,复与昌运并。恩合非渐渍,荣会在逢迎。

夙御严清制,朝驾守禁城。束绅入西寝,伏轼出东坰。

衣冠终冥漠,陵邑转葱青。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垄生。

皇心凭容物,民思被歌声。万纪载弦吹,千岁托旒旌。

未殊帝世远,已同沦化萌。幼壮困孤介,末暮谢幽贞。

发轨丧夷易,归轸慎崎倾。                        


《赠王太常僧达诗》

作者:颜延之 

玉水记方流,璇源载圆折。蓄宝每希声,虽秘犹彰彻。

聆龙九渊,闻凤窥丹穴。历听岂多士,岿然觏时哲。

舒文广国华,敷言远朝列。德辉灼邦懋,芳风被乡耋。

侧同幽人居,郊扉常昼闭。林闾时晏开,亟回长者辙。

庭昏见野阴,山明望松雪。静惟浃群化,徂生入穷节。

豫往诚欢歇,悲来非乐阕。属美谢繁翰,遥怀具短札。


《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

作者:颜延之 

炎天方埃郁,暑晏阕尘纷。

独静阙偶坐,临堂对星分。

侧听风薄木,遥睇月开云。

夜蝉堂夏急,阴虫先秋闻。

岁候初过半,荃蕙岂久芬。

屏居恻物变,慕类抱情殷。

九逝非空思,七襄无成文。


《北使洛诗》

作者:颜延之 

改服饬徒旅,首路局险艰。

振楫发吴洲,秣马陵楚山。

途出梁宋郊,道由周郑间。

前登阳城路,日夕望三川。

在昔辍期运,经始阔圣贤。

伊濲绝津济,台馆无尺椽。

宫陛多巢穴,城阙生云烟。

王猷升八表,嗟行方暮年。

阴风振凉野,飞云瞀穷天。

临途未及引,置酒惨无言。

隐悯徒御悲,威迟良马烦。

游役去芳时,归来屡徂愆。

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


《还至梁城作诗》

作者:颜延之 

眇默轨路长,憔悴征戍勤。昔迈先徂师,今来后归军。

振策眷东路,倾侧不及群。息徒顾将夕,极望梁陈分。

故国多乔木,空城凝寒云。丘垄填郛郭,铭志灭无文。

木石扃幽闼,黍苗延高坟。惟彼雍门子,吁嗟孟尝君。

愚贱同堙灭,尊贵谁独闻。曷为久游客,忧念坐自殷。


《归鸿诗》

作者:颜延之 

昧旦濡和风,沾露践朝晖。

万有皆同春,鸿雁独辞归。

相鸣去涧汜,长江发江畿。

皦洁登云侣,连绵千里飞。

长怀河朔路,缅与湘汉违。


《辞难潮沟诗》

作者:颜延之 

徘徊眷郊甸,俯仰引单襟。一途苟不豫,百虑毕来侵。

永怀交在昔,有愿愆瑟琴。写言劳者事,将用慰亡簪①。


《侍东耕诗》

作者:颜延之 

题封经地域,辰角丽天部。

浮蔼起青坛,沈腴发绀耦。

草服荐同穗,黄冠献嘉寿。


《登景阳楼诗》

作者:颜延之 

风观要春景,月谢迎秋光。

沿波被华若,随山茂贞芳。



《盐城颜氏家谱》

一、本谱除《盐城颜氏》、《同治十三年四勿堂宗谱目录》、《盐城颜氏英烈榜》三篇章外,全部按照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盐城27处颜氏后裔居住地57位族人整修的《东鲁颜氏四勿堂宗谱》原文原字抄录,未加任何改动,以便重现史实,供盐城颜氏族人参阅查实,寻根问祖。祭祀先人,育吾后裔。

二、本县高马庄颜氏系良孚公次子心溪公后裔(心溪生弘信、弘信生德四、德四生文质从野鱼荡迁高马庄),由于同治十三年修谱时高马庄颜氏不知何因未有族人参与修谱,故高马庄颜氏所有族人未载入此谱为喊。

三、本县高作颜氏系从野鱼荡大颜庄陟居,因不知何年何时入居故也未入此谱是喊。

四、本人会同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工程师颜士彪(野鱼荡迁高作颜氏后裔)、野鱼荡八门十六世族长颜广洲、良孚公四子彦冈十八世孙颜德和等三人于2008年11月1日赴山东曲阜祭祀回公并询查盐城始祖良孚公系谁所生史实。

径世界颜氏联谊会会长颜秉刚宗主以及颜子研究会诸位族人查遍史料证实。1、颜回四十九代孙颜复三子颜伦于北宋末年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奉召伴驾宋高宗赵构建都杭州。2、盐城 颜氏始祖良孚公于元末明初正二十匕年(公元1367年)前后徙居盐城,从1128年至1367年不但间隔两个朝代(宋朝、元朝、明朝)。而且前后相差240年之久。从而证实盐城 始祖良孚公不系五十世颜伦之子。3、曲阜颜子研究会族谱档案室保有的安灰亳州《颜氏族谱》记 载五十世颜伦由浙徙居亳州生一子颜潜,单传六代至五十七代颜宗义生二子;颜敏颜贤,诸后裔都居亳州直至六十八代未见良孚公之名。依上三点曲阜颜子研究会诸位族人以及秉刚宗主都一致认为盐阜地区于同治十三年编修的《四勿堂颜氏宗谱》中记述的良孚公系伦公之子之说有误,但诸位族人都表示积极查询,待查实后告之盐城颜氏后裔,以便入谱记世。

野鱼荡颜氏十八世孙廷早敬奉 2008年11月

 

《东鲁颜氏族谱序》

吾道传自宣圣当时亲得其宗者颜曾思孟氏三家各有著述独颜无成书贻后世然百世下语圣门高弟必以颜为首称者何蓄宣圣传心之法在克复而圣学大要则尽於博约斟酌帝王之道而用其中又莫过於四代礼乐咸一一於颜叟授之至行藏用舍谓兴已同是发圣人之蕴以教万世惟颜氏一人比於曾之作十传孟子作七篇思之作中庸者其功又过之每志切希颜恨不生同时居同地颜亭之乐颜井之谍颜墓之崇深颜林之森郁付之想象中尔适吾友龙川颜君师孔者持其宗谱并出家藏陋巷志以示余因乞为之序余喟然曰方恩颜而弗克兴同获睹其谱志岂不足慰所思耶余虽无学不知道然颜出自邾世居鲁闻之久矣今披阅之再四知江南旧鲜颜氏族自复圣公四十八代凫绎先生之子太师公复生六子曰尧、岐、伦、堞、召、焦岐惟最显贵建炎初暨诸昆扈从南渡时戎马纵横何暇择土诸季散居两淅各为一宗惟桐乡之石门有太师墓陋巷村陋巷桥之名与曲阜之井亭何异哉则此宗固鲁侯岐之裔也子孙蕃衍不能偏举其最著乡邦者有东西颜南北颜之称他如上虞之郡守烨及其子佳曹孙洪范节慈豁之侍御鲸海之庠生师孔与其子梦嘉翔漳州之主政会推官磐孝廉暄庠生继祖茂猷怀宁之庠生浑皆太师公之裔也然桐乡之一宗其诸颜木之本水之源乎不然何龙川子曰於太师公墓享亭中得其先世遗主自居佐而下一如文庙先贤之式盖作於考亭家礼未行之前其制固如是也孔所目击而拂拭之者古人议徒地必抱主而行此南渡时由曲阜抱之而来者易震檠百里不丧郁颜氏之谓乎载考山东旧专谱附三氏志中正德丁卯以侍御曹公命修全谱今桐乡石门颜氏子孙如建宁司教科全椒司教节黄岗尹大化庠生应韶应钟应钧应朝汝登逸士应春应节应瑞应辰辈重修家谱於万历戊寅至己卯告成焉於戏南北异迹彼此同源谱牒之修其相后先而辉映固如此余素志希颜幸得为之序於其谱之端何异游陋巷之天而同其乐於是乎书 

考功司郎中邹国儒拜撰

 

《东鲁颜氏重修族谱序》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何谓祖别子始为大夫者是也何谓宗别子之适世世继为大夫者是也故曰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先王尊祖敬宗收族之意其严如此慨自周道衰陵彝伦攸敖降及战国秦汉而后家法之亡久矣其可睦族者独有谱耳有谱则子姓可以考其源流不特同居一邑者藉以联属即其散居他邑者虽相距千百里之遥按图考核亦不致视等入不然子之为孙孙之孙不知为何族之睦也其何称之吾宗自复圣公四十九代孙讳复字道长生六子尧岐伦堞召焦俱官於朝有宋建炎四年俱扈从高宗南渡未暇择土诸昆散居两浙各为一宗有陋巷村陋巷桥之名东西颜南北颜之称独讳伦公之后有官吴郡者遂家於阊门名为颜家里有复圣公祠明初迁诸大族於异地而淮杨间诸颜姓盖自此始良孚公昆弟四人一迁高邮一迁兴化一迁白驹一迁盐渎虽异地各处而世世相通吾家有旧谱日久虫蚀零落失次吾弟蔚巢恐其烟没重加修饰国史家乘备尽搜罗抄撰将近十载乃克成书未及授梓南逾中寿递尔不禄惜哉凡我宗人各藏袭一部垂示后昆匪直先人之美赖以明著亦可藉手以不朽吾弟尔音

雍正九年岁次辛亥孟夏上浣之吉

赐同进士出身

敕授文林郎广东潮洲府海阳县事盐渎孙裔敏不敏氏顿首谨纂

 


0.0782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