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像》轴,元,颜辉作,纵146.5cm,横72.5cm。
李仙即李铁拐,是“八仙”之一,八仙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据明彭大翼《山堂肆考》云:“拐仙姓李,有足疾,西王母点化开仙,封东华教主,授以铁杖一根。”另《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中云:“李铁拐或云隋时峡人,名洪水,小字拐儿,又名铁拐,常行丐于市,人皆贱之。后以铁杖掷空,化为龙,乘龙而去。”铁拐李尽管外貌丑陋,却法力高超,富有人情味,深得人们的钟爱,是元明清画家们喜画的题材。
图中的李仙盘腿拄杖,坐于大石上。他披发浓须,袒胸赤足,蹙眉斜目。其身后山崖竞秀,瀑布高悬,云雾缥缈,崖下藤枝盘绕。画中人物神情此画笔法苍劲,风格雄奇,人物衣纹用粗笔勾染,须发用细笔工描,浓墨烘染,此画法已开浙派吴伟画风之先河。本幅款署:“□月顔輝”(缺字为秋,已被人割去),钤“秋月”一印。
《秘殿珠林·续编》著录。
颜(Yán)姓源出有三:
1、源于西周,出自曹姓,陆终之后。据《陈留风俗传》、《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之玄孙陆终,陆终生有六子,第五子曰安,曹姓(祝融八姓之一)。安裔孙挟,周武王时封于邾(故城在今山东省邹县东南),建立邾国,为鲁附庸。邾挟之后,至于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邾国被楚国灭掉后,颜公的支庶子孙有人以祖父的字为姓,称颜姓。
2、出自姬姓,起源于春秋时鲁国公族,是周公旦伯禽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公的长子鲁侯伯禽被封于鲁。伯禽的子孙有人被封在颜邑,遂以封邑为姓,称颜姓。孔子的母亲徵在就是鲁国颜氏之女。
3、他族改姓而来。金时女真人完颜氏后改单姓颜;清满洲人姓,世居大凌河;今台湾省土著、毛难,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即位后称邾武公。传说上古颛顼帝的玄孙陆终,一次产下六子,依序为樊、惠连、莱言、安、季连。后周武王兴师克纣,大肆分封诸侯,就把陆终五子安的一个叫做挟的裔孙,封于邾地,最初乃鲁国之附庸,后来传到夷父的时候,因其字为颜,《公羊传》谓之颜公。后邾国被楚国所灭,颜公子孙便以王父字为氏,称颜姓。他们尊夷父为颜姓的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