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墓葬

  2009年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夏殿村附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发掘了一组规模较大、排列有序的元代墓葬群,经对这12座墓的墓葬形制及出土墓志、随葬品的整理研究,确定其为蒙元时期汉人世侯刘黑马的家族墓地。墓葬中4座墓出土有墓志,墓主分别为刘黑马、刘元振及夫人郝柔、刘元亨、刘天杰,其中刘黑马、刘元振父子见载于《元史》,最为知名。
    
刘黑马是元太宗窝阔台所立的汉军三万户之首,其家族是蒙古国至元朝初期极为重要的一支政治势力,据《元史·刘黑马传》记载:“岁己丑,太宗即位,始立三万户,以黑马为首,重喜、史天泽次之,授金虎符,充管把平阳、宣德等路管军万户,仍佥太傅府事,总管汉军……会增立七万户,仍以黑马为首,重喜、史天泽、严实等次之……辛丑,改授都总管万户,统西京、河东、陕西诸军万户,夹古忙古歹、田雄等并听节制”。刘元振为刘黑马长子,曾从元宪宗由川蜀取道攻宋,以于钓鱼山接降南宋名将刘整一事有功而闻名,袭封为成都经略使,后授为怀远大将军、行军副万户,其夫人郝柔为太原五路万户郝和尚拔都之妹。刘元亨为刘黑马第八子,官任山西东西两路征行千户。刘天杰为刘黑马之孙,隐居于西安市户县罗什里,不仕。
    
这12座墓葬形制较为统一,均为埋藏较深的土洞墓,其中多数墓葬以狭长的斜坡带有窄台阶的墓道、用以下棺的大型天井、设有壁龛的墓室组成。封门采用砖砌或土坯,有的还在封门外竖有石板或墓志。虽多数墓葬被盗,但出土器物类型仍较为丰富,包括铜器、铁器、瓷器、陶器、纺织品及种类多样的铜钱等。其中陶明器数量最多,均为细泥灰黑陶,主要有饮食器碗、盘、盆、勺、盏托、盏、碟、玉壶春瓶、梅瓶、执壶、罐等;日用器匜、盒、香炉、烛台等;模型器:灶、仓等;仿礼器:簠、簋等;陶俑有车马俑组合、牵马俑组合、牵驼俑组合、骑马俑组合、男女侍俑、家畜俑(牛羊猪狗鸡)、镇墓俑(墓龙)等。此外还有一批工艺精美的金银、珠玉首饰,包括金满池娇发簪、如意簪、折股钗、金嵌宝石耳环及各类水晶、玛瑙、绿松石珠片等,为这次发掘带来惊喜。
    
元代刘黑马家族墓葬的发现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一方面它极大地丰富了陕西地区元代考古的资料,拓宽了研究的视野。近60年以来陕西地区已发表的元墓资料仅有10余种,其中许多并非科学发掘,可确认的家族墓也仅有户县贺氏家族墓一例。这次考古发掘的元代刘黑马家族墓葬等级较高,排列有序,形制完整,随葬品种类丰富,对研究陕西地区,尤其是西安附近元墓的形制特征、随葬器物组合关系及这一时期丧葬文化的源流和演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更值得关注的是,刘黑马是元太宗窝阔台所立汉军三万户之首,其家族是蒙古国——元朝初期极为重要的一支政治势力,其家族墓葬的发现对于研究元代贵族,尤其是汉军世侯的埋葬制度具有典型意义。另一方面,墓葬出土的刘黑马、刘元振等墓志,保存完好,内容完备,可与《元史》《蒙兀尔史记》等文献相互勘证。通过对出土墓志的释读可以得知其家族墓地中第一代墓主刘黑马与第三代墓主刘天杰下葬时间相距98年,其时间跨度基本贯穿了蒙元一朝。其志文多出于当时儒学名家之手笔,多处记述如刘氏家族的世系、婚姻结构及所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等可补史之阙,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

0.1218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