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祖父是平度人。
根据《平度县志》的记载,借助《汉语大字典》《辞海》《现代汉语词典》,论述了平度地名的由来,主要有如下几条原因:
1、无论是汉代起名平度时,还是明代将胶水县改名为平度州时,都是因辖境的形状像瓶肚而取名的;
2、平度是个祈愿地名,取名平度,象征平稳安定地过日子;
3、从明代平度州(不包括辖县潍县、昌邑)的长度、宽度大致相等,且州治居州境的正中,至四周边界的距离均相等来看,明朝改名时,还顾及到郁秩和平度是同义词这一点;
4、将平度和周边地区的地名联系起来,可组成人体的上身,这样,平度的度又和人体的肚子的肚谐音;
5、闾丘先生对齐宣王愿选良吏,平法度,臣得寿矣之言,也是取名的一个因素。
平度一名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具体而言,相对于汉朝来说,1、2、4、5条适用,前2条原因是重要的;而对于明朝来说,则5条全部适用,前4条是重要的。不论是汉朝还是明朝,第一条才是平度得名的主要原因。
基本轮廓是由东北向西南呈伞状倾斜。北部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蜿蜒起伏,中、南部地区为平原、洼地。海拔最高点736.7米,最低点不足2米,境内最大高差735米,沿县(市)界按西北—西南—东南—东北的顺序从低到高呈螺旋状分布。境内主要山脉是大泽山山脉,位于市境北部。地跨大泽山、大田、崔召、云山、旧店、李园等地。有大小山头2000余座,较大的山峰有30多座,多呈西北东南走向。主要分两支:一支由大泽山西峰向南与西南方向伸展约20公里;另一支由大泽山北峰向东和东南方向延伸约20公里。平度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沂沭断裂带东侧,胶北台拱西翼,为一古老基底褶皱地块。有元古代前震旦系与中生界白垩系组成基底的古老变质岩层,广泛出露于北部山地、丘陵。基岩主要为花岗片麻岩、大理岩、碎屑岩等。第四系松散沉积层,则较集中堆积于东南平原和西南洼地,约占青岛市总面积的60.8%。积物厚度一般在30米左右,北胶莱河下游,新河镇海相沉积达70米以上。青岛市可分平北台隆,平南凹陷,平西穹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