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书画

  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

  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

  报扫荡、狐嗥兔舞。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水调歌头·焦山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

  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

  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

  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鹊桥仙·扁舟昨泊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

  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

  痴儿騃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南柯子·池水凝新碧

  池水凝新碧,阑花驻老红。

  有人独立画桥东。

  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

  鹊绊游丝坠,蜂拈落蕊空。

  秋千庭院小帘栊。

  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

  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

  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

  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拼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

  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

  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

  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贺新郎

  言诗者,有言词者。须臾,以酒见酌。

  中有一人举令云:“各和古词一首”。

  且目余云:“相公和叶石林睡起流莺语”。

  余素熟此词成诵,遂援笔赓之,掷笔而寤。

  枕上记忆,不遗一字,亦异矣。

  以词意详之,余三上丐归之疏,君父其从欲乎。

  因录呈同官诸丈,恐可为他时一段佳话云 

  燕子呢喃语。小园林、残红剩紫,已无三数。

  绿叶青枝成步障,空有蜂旋蝶舞。

  又宝扇、轻摇初暑。芳沼拳荷舒展尽,

  便回头、乱拥宫妆女。惊岁月,能多许。 

  家山占断凫鸥渚。最相宜、岚烟水月,雾云霏雨。

  三岛十洲虽铁铸,难把归舟系取。

  且放我、渔樵为与。

  从此细斟昌_酒,况神仙洞府无邀阻。

  何待结,长生缕。

  

  如梦令

  闲向园林点检。又见小桃开遍。

  切莫便飘零,且为春光留恋。

  留恋。留恋。待我持杯深劝。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

  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

  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满江红·金陵乌衣园

  柳带榆钱,又还过、清明寒食。

  天一笑、满园罗绮,满城箫笛。

  花树得晴红欲染,远山过雨青如滴。

  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 

  乌衣巷,今犹昔。乌衣事,今难觅。

  但年年燕子,晚烟斜日。

  抖擞一春尘土债,悲凉万古英雄迹。

  且芳尊、随分趁芳时,休虚掷。

  

  江城子·示表侄刘国华

  家园十亩屋头边。正春妍,酿花天。

  杨柳多情,拂拂带轻烟。

  别馆闲亭随分有,时策杖,小盘旋。 

  采山钓水美而鲜。饮中仙,醉中禅。

  闲处光阴,赢得日高眠。

  一品高官人道好,多少事,碎心田。

  

  长相思

  上帘钩,下帘钩。

  夜半天街灯火收。有人曾倚楼。 

  思悠悠,恨悠悠。

  只有西湖明月秋。知人如许悠。

  

  九华山天台峰新晴晓望

  一莲峰簇万花红,百里春阴涤晓风。

  九十莲华一齐笑,天台人立宝光中。

  

  如梦令

  插遍门前杨柳。又是清明时候。

  岁月不饶人,鬓影星星知否。

  知否。知否。且尽一杯春酒。

  

  满江红·齐山绣春台

  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

  双脚健、不烦筇杖,透岩穿岭。

  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

  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

  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

  句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

  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

  

  沁园春(多景楼)

  第一江山,无边境界,压四百州。

  正天低云冻,山寒木落,萧条楚塞,寂寞吴舟。

  白鸟孤飞,暮鸦群注,烟霭微茫锁戍楼。

  凭阑久,问匈奴未灭,底事菟裘。 

  回头,祖敬何刘。曾解把功名谈笑收。

  算当时多少,英雄气概,到今惟有,废垅荒丘。

  梦里光阴,眼前风景,一片今愁共古愁。

  人间事,尽悠悠且且,莫莫休休。

  

  望江南

  家山好,不是撰虚名。世上盛衰常倚伏,天家日月也亏盈。

  退步是前程。 且恁地,卷索了收绳。

  六宇五胡生口面,三言两语费颜情。赢得鬓星星。

  

  声声慢(和吴梦窗赋梅)

  挨晴拶暖,载酒呼朋,夷犹东圃西园。

  绿萼枝头,两三初破轻寒。

  平生自甘寂寞,占冷妆、不为人妍。

  林逋去,问影疏香暗,谁赋其间。 

  空想故山奇事,正烟横岭曲,月浸溪湾。

  杏错桃讹,那时青子都圆。

  惟饶梦窗知处,对翠禽、依约神仙。

  休引角,怕征人、泪落塞边。

  

  汉宫春(吴中齐云楼)

  楼观齐云,正霜明天净,一雁高飞。江南倦客徙倚,目断双溪。

  凭阑自语,算从来、总是儿痴。青镜里,数丝点鬓,问渠何事忘归。 

  幸有三椽茅屋,更小园随分,秋实春菲。几多清风皎月,美景良时。

  陶贤乐圣,尽由他、歧路危机。须信道,功名富贵,大都磨蚁醯鸡。

  

  长相思

  要相逢,恰相逢。画舫朱帘脉脉中。霎时烟霭重。 

  怨东风,笑东风。落花飞絮两无踪。分付与眉峰。

  

  满庭芳(春感)

  漠漠春阴,疏疏春雨,鹁鸠唤起春眠。小园人静,独自倚秋千。

  又见飘红堕雪,芳径里、都是花钿。年年事,闲愁闲闷,挂在绿杨边。 

  寻思,都遍了,功名竹帛,富贵貂蝉。但身为利锁,心被名牵。

  争似依山傍水,数椽外、二顷良田。无萦绊,炊粳酿秫,长是好花天。

  途中见杏花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咏柳

  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

  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

  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

  

  子规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卖花翁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登鹳雀楼

  鸟在林梢脚底看,夕阳无际戍烟残。

  冻开河水奔浑急, 雪洗条山错落寒。

  始为一名抛故国,近因多难怕长安。 

  祖鞭掉折徒为尔,赢得云溪负钓竿。

  

  杏花

  春物竞相妒,杏花应最娇。

  红轻欲愁杀,粉薄似啼销。 

  愿作南华蝶,翩翩绕此条。

  

  红叶

  露染霜干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

  和烟飘落九秋色,随浪泛将千里情。

  几夜月中藏鸟影,谁家庭际伴蛩声。 

  一时衰飒无多恨,看着清风彩剪成。

  

  情

  依依脉脉两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月不长圆花易落,一生惆怅为伊多。

  

  秋色

  染不成乾画未销,霏霏拂拂又迢迢。 

  曾从建业城边路,蔓草寒烟锁六朝。

  

  杨花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金桥感事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潮

  暮去朝来无定期,桑田长被此声移。 

  蓬莱若探人间事,一日还应两度知。

  

  首阳山

  首阳山枕黄河水,上有两人曾饿死。

  不同天下人为非, 兄弟相看自为是。

  遂令万古识君心,为臣贵义不贵身。 

  精灵长在白云里,应笑随时饱死人。

  

  杏花

  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

  软非因醉都无力, 凝不成歌亦自愁。

  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 

  裴回尽日难成别,更待黄昏对酒楼。

  

  海棠二首

  太尉园林两树春,年年奔走探花人。 

  今来独倚荆山看,回首长安落战尘。

   

  云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 

  若教更近天街种,马上多逢醉五侯。

  

  旅馆梅花

  清香无以敌寒梅,可爱他乡独看来。 

  为忆故溪千万树,几年辜负雪中开。

  

  送杜鹃花

  春红始谢又秋红,息国亡来入楚宫。 

  应是蜀冤啼不尽,更凭颜色诉西风。

  

  凉思

  松间小槛接波平,月淡烟沉暑气清。 

  半夜水禽栖不定,绿荷风动露珠倾。

  

  商人

  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北抛衡岳南过雁, 朝发襄阳暮看花。

  蹭蹬也应无陆地,团圆应觉有天涯。 

  随风逐浪年年别,却笑如期八月槎。

  

  秋夕楼居

  月里青山淡如画,露中黄叶飒然秋。 

  危栏倚遍都无寐,只恐星河堕入楼。

  

  赋得欲晓看妆面

  胧胧欲曙色,隐隐辨残妆。

  

  春雨

  霏霏漠漠暗和春,幂翠凝红色更新。寒入腻裘浓晓睡, 

  细随油壁静香尘。连云似织休迷雁,带柳如啼好赠人。 

  别有空阶寂寥事,绿苔狼藉落花频。月始云中出,花犹雾里藏。 

  眉边全失翠,额畔半留黄。转入金屏影,隈侵角枕光。 

  有蝉隳鬓样,无燕著钗行。十二峰前梦,如何不断肠。

  

  上巳日花下闲看

  十里香尘扑马飞,碧莲峰下踏青时。

  云鬟照水和花重,罗袖抬风惹絮迟。

  可便无心邀妩媚,还应有泪忆袁熙。 

  如烟如梦争寻得,溪柳回头万万丝。

  

  宋玉宅

  草白烟寒半野陂,临江旧宅指遗基。

  已怀湘浦招魂事,更忆高唐说梦时。

  穿径早曾闻客住,登墙岂复见人窥。 

  今朝送别还经此,吟断当年几许悲。

  

  梅雨

  浑开又密望中迷,乳燕归迟粉竹低。

  扑地暗来飞野马,舞风斜去散醯鸡。

  初从滴沥妨琴榭,渐到潺湲绕药畦。 

  少傍海边飘泊处,中庭自有两犁泥。

  

  华清宫四首

  中原无鹿海无波,凤辇鸾旗出幸多。 

  今日故宫归寂寞,太平功业在山河。

  

  渔阳烽火照函关,玉辇匆匆下此山。 

  一曲羽衣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 

  

  上皇銮辂重巡游,雨泪无言独倚楼。 

  惆怅眼前多少事,落花明月满宫秋。 

  

  别殿和云锁翠微,太真遗像梦依依。 

  玉皇掩泪频惆怅,应叹僧繇彩笔飞。

  

  即席十韵

  住处方窥宋,平生未嫁卢。

  暖金轻铸骨,寒玉细凝肤。 

  妒蝶长成伴,伤鸾耐得孤。

  城堪迷下蔡,台合上姑苏。 

  弄眼难降柳,含茸欲斗蒲。

  生凉云母扇,直夜博山炉。 

  翡翠交妆镜,鸳鸯入画图。

  无心同石转,有泪约泉枯。 

  猿渴应须见,鹰饥只待呼。

  银河正清浅,霓节过来无。

  

  个人三十韵

  袅袅复盈盈,何年坠玉京。

  见人还道姓,羞客不称名。 

  故事谙金谷,新居近石城。

  脸横秋水溢,眉拂远山晴。 

  粉薄涂云母,簪寒篸水晶。

  催来两桨送,怕起五丝萦。 

  髻学盘桓绾,床依宛转成。

  博山凝雾重,油壁隐车轻。 

  额点梅花样,心通棘刺情。

  搔头邀顾遇,约指到平生。 

  鱼网徐徐襞,螺卮浅浅倾。

  芙蓉褥已展,豆蔻水休更。 

  赵女怜胶腻,丁娘爱烛明。

  炷香龙荐脑,辟魇虎输精。 

  管咽参差韵,弦嘈倰僜声。

  花残春寂寂,月落漏丁丁。 

  柳絮联章敏,椒花属思清。

  剪罗成彩字,销蜡脱珠缨。 

  邂逅当投珮,艰难莫拊楹。

  熨来身热定,舐得面痕平。 

  匣镜金螭怒,帘旌绣兽狞。

  颈长堪鹤并,腰细任蜂争。 

  滴泪泉饶竭,论心石未贞。

  必双成凤去,岂独化蝉鸣。 

  书远肠空断,楼高胆易惊。

  数钱红带结,斗草蒨裙盛。 

  袂柳阑干小,侵波略彴横。

  夜愁遥寄雁,晓梦半和莺。 

  翼只思鹣比,根长羡藕并。

  可怜衣带缓,休赋重行行。

  

  御沟十六韵

  一水终南下,何年派作沟。

  穿城初北注,过苑却东流。 

  绕岸清波溢,连宫瑞气浮。

  去应涵凤沼,来必渗龙湫。 

  激石珠争碎,萦堤练不收。

  照花长乐曙,泛叶建章秋。 

  影炫金茎表,光摇绮陌头。

  旁沾画眉府,斜入教箫楼。 

  有雨难澄镜,无萍易掷钩。

  鼓宜尧女瑟,荡必蔡姬舟。 

  皋著通鸣鹤,津应接斗牛。

  回风还潋潋,和月更悠悠。 

  浅忆觞堪泛,深思杖可投。

  只怀泾合虑,不带陇分愁。 

  自有朝宗乐,曾无溃穴忧。

  不劳夸大汉,清渭贯神州。

  

  华清宫二首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长生秘殿倚青苍,拟敌金庭不死乡。

  无奈逝川东去急,秦陵松柏满残阳。

  

  平望蚊子二十六韵

  天下有蚊子,候夜噆人肤。

  平望有蚊子,白昼来相屠。 

  不避风与雨,群飞出菰蒲。

  扰扰蔽天黑,雷然随舳舻。 

  利嘴入人肉,微形红且濡。

  振蓬亦不惧,至死贪膏腴。 

  舟人敢停棹,陆者亦疾趋。

  南北百馀里,畏之如虎貙。 

  噫嘻天地间,万物各有殊。

  阳者阳为伍,阴者阴为徒。 

  蚊蚋是阴物,夜从喧墙隅。

  如何正曦赫,吞噬当通衢。 

  人筋为尔断,人力为尔枯。

  衣巾秽且甚,盘馔腥有馀。 

  岂是阳德衰,不能使消除。

  岂是有主者,此乡宜毒荼。 

  吾闻蛇能螫,避之则无虞。

  吾闻虿有毒,见之可疾驱。 

  唯是此蚊子,逢人皆病诸。

  江南夏景好,水木多萧疏。 

  此中震泽路,风月弥清虚。

  前后几来往,襟怀曾未舒。 

  朝既蒙襞积,夜仍跧蘧蒢。

  虽然好吟啸,其奈难踟蹰。 

  人生有不便,天意当何如。

  谁能假羽翼,直上言红炉。

  

  古锦裾六韵(锦上有鹦鹉、鹤,陆处士有序)

  濯水经何日,随风故有人。

  绿衣犹偪画,丹顶尚迷真。 

  暗淡云沈古,青苍藓剥新。

  映襟知惹泪,侵鞯想萦尘。 

  掣曳无由睹,流传久自珍。

  武威应认得,牵挽几当春。

  

  1.jpg

  

  2.jpg

  攻吴王夫差鉴 春秋战国 北京图书馆藏拓

  《攻吴王夫差鉴》为夫差所铸器。《说文》金部说:“鉴,大盆也”。《周礼》凌人注说:“鉴如*,大口,以盛冰,置食物以御温气。”此兽耳衔环。腹饰蟠虺纹及叶形纹。腹内铭文三行十三字。於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在山西州蒙王村出土。春秋时期的书法出现了因地域而风格各异的现象,东南方各国的铜器铭文都有美化的趋向,或作鸟虫书,或作蝌蚪书等。而《攻吴王夫差铿》谷作瘦长体。字形、笔划不加修饰。文字显得质朴规整,线条均匀,起止尖锋。字距、行距较大,布局疏朗。已具后来小篆的雏形。

   

  

  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唐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应是后人摹本。该纸本长卷35.5×338.1厘米,由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收藏。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内容为释迦牟尼降生后,他的父亲净饭王抱他去拜见天神的情景。唐送子天王图分二段,前段有两位骑着瑞兽之神奔驰而来,天王双手按膝,神态威严。随臣侍女态度安详,武将则欲拨剑以防不测。唐送子天王图人物虽多,表情名异,一张一弛,很有节奏起伏。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后段,为净饭王抱着初生的释迦,从姿势看,净饭王是小心翼翼的。王后紧跟其后,一神惊慌拜迎,其人物身份、心理、形态刻画入微,很好地反映了人物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吴道子画衣纹自有一套,服饰如当风飘舞、富有动感,被誉为“吴带当风”。苏轼对此有极高的评价,他说,“画重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道子画人物,如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柔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苏东坡集》'书吴道子画后')。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吴道子画“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

  吴道子(约686年—760年前后),唐代画家,又名道玄,画史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孤吴道子之维摩诘像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诏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 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吴道子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据载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狱变相》闻名于时。

  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他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作画线条简练,有“疏体”之称。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人们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吴道子绘画无真迹传世,该《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代摹本,另外还流传有《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等摹本,敦煌石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亦被认为是他的画风。

  

0.0987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