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庄稼人。
小时候,父亲忙于赚钱养家糊口,我们四姊妹平时的饮食起居都是母亲一个人在操劳。小学时候的拼音大多都是母亲教会的。
母亲上过初中,后来因为家境贫寒,外公外婆为了减轻生活负担,竟让母亲辍学回家务农。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守旧思想的束缚,外公外婆认为,男孩子读书奔前程,一个女孩子认识个倒正就行,因此把重点放在舅舅身上。舅舅是男孩子,在外公外婆看来,只有男孩子才能应有读书的权利。母亲当时想,一家人总得有一个读书人才行,她把自己的希望寄托给了舅舅,舅舅后来考上了西南师范大学,也总算给一家人争口气。
父亲出门在外,母亲拉扯我们几个过日子是极其辛苦的!
小时候,村里还没有自来水,全村人都是靠村子旁边山脚下一口老井解决人和牲口的饮水问题。天刚蒙蒙亮,母亲便起床,挑完水才会把我们从睡梦中叫醒。遇上枯水季节,全村人会排队担水。水从井底的土层石缝中渗出来,通常都是浑浊的,倒进水缸里数小时才会澄清,泥土杂质才会慢慢往下沉淀。白天人多,排队很耽搁时间,母亲通常选择夜深人静的时候去挑水。
母亲胆子小,这时候她会把我们四姊妹中的一个叫醒,陪同她一起去挑水,给她打手电筒,那时候总会感觉有些不耐烦。井边上没有人家,两边是大山夹着,沿着山谷往上走,是一片坟地,很多风水先生一般都会把过世的人安葬在那里,那里风水好。倘若有刚过世的人入土,晚上从井边依稀可见白天还没燃尽的纸蜡灰。小时候,常听村里的老人们说起闹鬼的故事。
从井边到家要走十来分钟的路程,小路坑坑洼洼,倘若不小心就被脚下的石块绊倒。担水回家的路上,其间会经过一片阴森的竹林下,会惊动在竹林间栖息的各类鸟儿,使它们发出诡异的叫声,不经意间让人心惊胆战。走着走着,似乎感觉后面有什么东西要追上来,会下意识的回头看看。偶尔一不留神的时候,一两声猫头鹰“呼呼”的叫声,吓得让人毛骨悚然。在当时,总喜欢听爷爷说在那条路上发生的很多奇闻怪事,总会把自己带到虚无的画面里。
给母亲打手电筒,我们走在后面。那时候使用的是放一号电池的老式手电筒,只有一道微弱的黄光勉强能照见人走路。母亲挑着水走在前面,小路崎岖不平,轻一脚重一脚踩着往前走,身子摇来晃去的。为减少动作幅度大桶里的水溢出来,母亲会在水面上放上几片菜叶。一番周折到家后,母亲会累得满头大汗。现在回想起当时的画面,除了心酸,没有更合适的字眼来形容。
母亲是个能是个能吃苦耐劳的农村妇女,除了打理庄稼,喂猪、养牛、养鸡……样样都是行家里手。遇上农忙时节,父亲则会回来帮补耕田犁地。那时候放牛、打猪草也是我们几姊妹每天的必修课,放学后狼吞虎咽吃点剩饭剩菜,就背着背篓、赶着牛儿到山里去了!天黑了才会回来。有时候母亲到地里干活回来得晚,我们就会帮忙喂猪、做晚饭。晚饭通常是天黑净了,把牲口安顿好才会吃。现在能炒很多家常菜,这也得益于那时候的锻炼。
小时候,吃完晚饭,我们就会开始做功课,预习第二天老师要上的内容和完成当天布置的作业。母亲则会坐在一旁,做些针线活,缝补我们穿破的衣服裤子。遇到不懂的难题,就会请教母亲,母亲也总会语重心长的给我们讲解。
偶尔,父亲从外面回来,会给我们带一些别人丢弃的书,母亲也会用方言版的普通话读给我们听,有些节点我们理解不了的母亲也会很形象的打比方,等我我们都会意地点头为止。
那时候我们家买不起电视机,村里也就一台电视机,晚上都会聚集很多人,因为家境不好的原因,别人家也瞧不起我们,也不乐意我们去看,我们就只有在家做作业,听母亲讲故事,读文章。
俗话说:“人穷遭人欺,马瘦遭人骑”。小时候家境寒微,村里人没几个把我们当人看,背地里总会有很多说不完的闲话,巴不得一穷再穷,揭不开锅盖。母亲对于别人的看不起和欺负一贯都是选择忍让,选择低头。我想,她内心是开阔的,她心胸是宽广的,她选择不跟别人去斤斤计较,她同情和理解村子里这些勾心斗角司空见惯的行为,这些人几乎没有识字儿的。我想,这大概与她读了点书是有关系的。
小时候的每个晚上都是通过看书、做作业打发时间。碰上寒暑假,一个假期的作业十几天就写完啦!小学时候我成绩几乎在班上名列前茅,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在小学老师眼中都属于优秀的孩子。
现在回想起那时候的一切,即使很贫苦,很心酸,但每每想到母亲对我们学习的关怀,在昏暗的灯下陪我们度过无数的夜晚,是无比的温馨与幸福呀!现在多想回去,回去聆听母亲用方言给我们读文章,回去看看母亲年轻的面容。现在母亲老啦,岁月在她的两鬓悄悄留下了白发。
母亲常教导我们好好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她也常提及的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只有拥有知识,才能走出这个穷乡僻壤,走向大城市,才能改变人穷遭人欺的现状。
我们四姊妹都还在上学,村里大多数同龄人初中没毕业就外出打工,有的已经结婚生子了。所以,相对别人家来说,我们家的境况要困难得多。村里有人讽刺说:“他两口子拼死拼活供他几个爹妈看能供出什么名堂来”,这话在农村是有相当重的份量。
如今,我们都上了大学,各自在不同的城市。我们渐渐长大成人,母亲却因为过度操劳身体垮了,带病在家,依旧住在当初我们写作业的地方。父亲已经年过半百,为了我们几个的生活费,现如今也还是奔波在外。母亲一个人在家,内心是多么的孤寂,但我想她是高兴的,她看着我们完成了她的心愿。如今,我们都二十出头了,但母亲依旧会叮嘱好好学习,注意保暖,该吃的吃,该用的用,依旧是以前那般的对待我们。在母亲面前,我们永远是孩子。当下,我们也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去,和母亲相聚便成了淡淡的渴望,电话成了平时和母亲问候的必要工具。
有次母亲深夜突发疾病,她对父亲说她快不行了,让父亲好好照顾我们几个长大成人,现在想起来潸然泪下、倍觉感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难道不是母亲的所愿吗?
母亲一辈子,没有抱怨,没有索取,几十年如一日,关怀着儿女们,为这个家默默付出。对于儿女们,她从来不要求我们升官发财,出人头地,她只是希望我们活的真实,活得快乐。
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让母亲少些担忧。闲暇之余,我在市区一家艺术培训学校担任兼职老师。赚取生活费的同时,也为自己出来找工作奠定一些经验基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母亲而言,我无以言表怎样去报答她给予的养育之恩,一生为我们保驾护航,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温润和感化了我们的心灵。想着母亲,面对学习、生活满满的都是动力。我真的有理由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能给予母亲一个幸福、快乐、温暖、舒适的晚年。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