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照市志记载,“金元时期、迁来日照住居的”主要有六大姓,元朝末年,日照县有9130户。明朝末年由于战乱频繁、连年灾荒、人口大减,此时仅剩约7000户” ,我焦氏在日照县当时是一大望族。。在大花崖有焦氏八世后的总谱和各分支谱,有焦氏祠堂,有三处族林,有两处毁于六十年代,只有原近三十亩地的始祖林历经沧桑,至今主体保护完好。
始祖林坐落在大花崖村东头,北面有风水墙,东面有竹林、河流,南面是村路,林西南是焦氏祠堂和墨水池旧址。始祖墓前光绪十年四月合族仝立的“焦氏始祖之墓”墓碑保存完好。在始祖墓的后面有八世前的祖墓,林内有二十米以上粗直高大的白杨树二十六棵,枝叶极为繁茂,远望郁郁葱葱,亭亭如盖,由于数百年的风雨侵蚀破坏、祖林仅剩有6300余平方米,这次修建在向外扩大了7600平方米,现祖林占地面积在13900余平方米,面积扩大为修建拓展了空间,奠定了基础。始祖林是目前在日照保护完整、历经七百年的唯一的一处始祖墓地,是大花崖焦氏世代子孙敬宗、守祖优良传统的体现
二、人员组成
这次始祖墓及状元林的修建,是在大花崖村焦自松、焦建海、邢茂珍的倡仪,大花崖村委的大力支持,经在外工作的焦氏有识之士多次酝酿后而促成的。于2005年5月7号在大花崖召开第一次会议,参加人员有焦永顺,焦建海,焦建龙,焦建渡,焦建京,焦建秋,焦安文,焦自松,焦自新,焦广斌,邢茂珍,会前到始族林踏看了墓地现场,经会议讨论认为这次所修建项目应是:始祖墓和“焦氏始祖之墓”墓碑,建焦竑影冢,状元坊,神道,雕刻焦竑半身像,翁仲,石兽,立十通碑,修风水墙,石台阶,改修水道,明确修建项目后,经讨论选举产生了焦氏始祖墓及状元林修建委员会。
全体与会成员一致认为这次修建活动的意义重大,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因此必须不为名利,自愿参加,并且每个成员都有具体任务,会后行动计划是:(1)抓紧收集焦氏的相关资料;(2)印发一份修建方面的信件给焦氏后人或有关机构及社会名流,让他们了解和支持;(3)募资财务组出台一份方案,为募资和立项提供资金;(4)对各立项造价做出预算,促使项目早日绘图和开工;(5)广泛宣传发动,大造声势,力争让焦氏族人家喻户晓。第二次会议于5月28号在大花崖,参加人焦建渡、焦建海、焦建龙、焦自松。(1)对始祖林作了进一步的测量;(2)对影冢和状元坊进行定位,定距测算;(3)对祖林外扩周边水道修改进行安排。,修建中各项目是我焦氏的英才自行设计、绘图、预算、自己的施工队、碑文的墨写、文字编排,就连《照邑焦氏七百年》一书的印刷也是由焦氏自家的出版,依此验证海曲焦氏,人丁盛旺,人才济济。
三、修建项目
焦氏始祖林历经沧海桑田数百年,完整的保存下来,是我焦氏世代子孙的功德,也是我焦氏始祖的阴德,其中也原于大花崖 村异姓仁人对我焦氏祖先的爱戴,因大花崖村现有1083户、3097口人,在日照西部是属较大村落之一,居住着以焦姓为主,另有十八姓在不同年代迁居的姓氏。始祖林保持完好,始祖墓、焦氏始祖之墓墓碑和祭坛保存几百年仍可观完整,在日照是仅有的一处,只有祖林和始祖墓保护完好,才能称得上是一处有实际意义的始祖林,也使一处祖林才有真正意义的保护保存价值。
修建委员会印发一份募捐书“吁请族人工薪阶层温饱有余者解囊相助,更望生意兴隆的民营企业者鼎力相助,以臻义举”,募捐书发出后,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募资21万多元,小花崖村原市劳动局仲裁委主任焦建生,原区法院控诉科科长丁兆美,夫妻俩退休后得了重病在北京手术住院,当得知后,高兴地主动派人送捐资2000元,这充分证明修建始祖墓这一行动是众族人人心所向,同时也坚定了我们以最快的速度,高标准修建好的决心。现就始祖林修建项目分述如下:
在始祖墓周边用石料砌6.9米的方底座、墓表用0.6米高蘑菇石砌成,大理石贴面压顶,6.8米直径寓天方地圆之意,上面封土高约2.5米。使沉睡了700如年的始祖墓,气势恢弘,巍峨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