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人家陈列馆是刚修善不久的民国初期建筑,它借用了凌氏民宅,按照房子的结构与造型,再现了当时高桥一个大户人家的生活与居住情景。展馆内的几百件陈列物品古色古香,充满着江南人家的韵味。看着这些老家具,让人一下子融入进那个年代。
中西壁合的展示,充分体现了海派文化的地域特色。亦农亦商的陈列,展示出高桥与时俱进的发展风貌。
馆中展出的实物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高桥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民俗文化,见证了高桥镇与上海城区同步发展的史实,更折射出高桥人吃苦耐劳,勤奋好学,与时倶进,敢于拼搏的人文精神。
高桥人家陈列馆是展现当年众多大户人家的缩影。它借用的历史建筑是《凌氏名宅》,是一座古朴典雅的传统住宅。于1918年建造,是五开间三进深的中式庭院。宅院占地1.8亩,共有36个房间,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房屋整体高大气派,门窗、廊檐雕饰精美,山墙采用观音斗,属于上海本地民居风格。
凌氏民宅。据介绍该宅建于1918年,房主凌祥春,1886年生于高桥,13岁去上海学做皮鞋,后来自己开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漫步在浦东古镇高桥西街的弹格路,一排清末民初的老房子映入眼帘。听说凌氏民宅(文保单位)正在筹备浦东“高桥人家”陈列馆,很想73了“义丰”皮鞋店。时逢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西装革履成为时髦,皮鞋生意兴隆。凌祥春32岁时,耗资3万银元,在此买地造屋。宅内集中了徽州建筑的精华,有各种砖、木、石雕,每一件都精雕细刻、内涵丰富、历经沧桑,是一座古朴典雅的中式传统民宅。“高桥人家”陈列馆采用了场景式的展示形式,以大型家具、生产工具为主,配以小型的、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具,惟妙惟肖地复原民国时期高桥一个四世同堂大户人家的生产、生活场景及民俗风情。陈列馆一共18间房子布置场景供游人参观,其中有大厅、会客厅、书房、账房、佛堂,有一家四代老老少......
高桥古镇凌氏民宅是一座古朴典雅的传统建筑。于1918年建造,是五开间三进深的中式庭院,宅院占地1.8亩,共有36个房间,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房屋整体高大气派,门窗、廊檐雕饰精美,山墙采用观音斗,属于高桥本地民居风格。
房主凌祥春,1886年生于高桥。他出生贫寒,13岁去上海学生意,后来自己开了“义生”皮革店。经过艰苦创业,诚信经营,终于事业有成。凌祥春32岁时,耗资3万银元,在高桥买地造屋。
抗日前后,凌家屡遭不幸,他在重庆开的皮革店遭日机轰炸被毁,从此家境衰落。
1950年土改时,他将19亩土地送交给政府。凌祥春生性敦厚,经常助人为乐、修桥铺路、造福乡里,他于1955年去世。小儿子凌福生和长孙凌鹤皋先后参加革命。如今凌氏后代人丁兴旺、事业有成。
如今高桥镇政府为保存当地有特色的凌氏民宅,动迁宅内居民,出资400万元整修如旧,恢复原貌。又用重金在当地收集古董家具和民俗用具,为高桥镇的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遗产,也为上海增添一个旅游景点,免费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