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始祖

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时期齿序排列,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上古时期,人们对子女后代的尊卑排位很早即有了特定的嫡、庶观念。从在安阳殷墟出土的商时期甲骨文字中,已经有了“子孟次别于子之伯”的记载(该甲骨片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编号KCN-2704-141-03),说明其时对嫡、庶的分别已经十分明显。


孟姓各支始祖

孟轲:字子舆,生于周烈王四年、鲁共公五年己酉岁四月初二日寅时。是为孟氏世家二义堂始祖。

孟宗:,字恭武,孙吴永宁令、右御史、司空;“二十四孝”之一,有“哭竹生笋”之事。

孟郊:(公元751~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人(今浙江德清),唐朝时期诗人。曾任河南水陆转运判官,后任兴元军参谋。长于五言古诗,有《孟东野诗集》。下联典指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公元919~965年),公元934~965年在位。字保元,名仁赞,生于太原。后蜀开国国君孟知详第三子,为两川节度行军司马。知详病,他监国,后嗣位。据宋人张唐英《蜀檮杌》记载:“蜀末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板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世一般认为孟昶所题上述联语,是迄今史书中所见最早的春联。

孟姓迁徙

孟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三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零六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5%左右。

姓氏分布姓氏分布

先秦时期。孟姓最初活动于河南、山东、河北交汇地区。两汉至唐朝,孟姓在华北、中原、西北、江浙、川鄂地区已有分布,但主要的活动地仍在冀鲁大地。唐朝以后,由于北方外族入主中原,政权频繁更迭,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南下移民运动,孟姓在长江以南地区也得到迅速的扩散。

宋朝时期,孟姓大约有近3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2%,排在第五十五位。孟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孟姓总人口的30%。孟姓在全国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四川,这三省集中了孟姓总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四省。全国形成了冀鲁、川鄂两块孟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孟姓大约有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2%,为明朝第八十九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孟姓人口增长为负值。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体在北方的人群,孟姓是北方地区姓氏,自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孟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山西、河北,这三省大约占孟姓总人口的58.7%。其次分布于浙江、陕西二省。以前山东为孟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孟姓总人口的32%。宋元明600余年,孟姓主要向江南、东部、西部迁移,鲁、冀、晋为孟姓聚集区。




11
0.1155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