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书画

  6.jpg

  7.jpg

  白玉蟾《足轩铭卷》 纸本草书 32.5×81.5cm,宝庆二年(122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寄题足轩。奉似吾友周耎长高士,紫清白玉蟾。一丘一壑志愿足,始缝掖时文史足。不肯桒行礼自足,指此鉴心信知足。老氏宁馨一夔足,静观平生万事足,何必封侯万然后足。有人冷笑招不足,护元气如护手足。拟待登天欠两足,使子果然功行足。为须司命来是足,莫学射王无厌足。羞使瞿昙福慧足,极国阎王伊多足。仙人自合断鳌足,更施所养补未足。如彼江上一犁足,亦如人国兵食足。所谓平生万事足,宝庆丙戌万事足。乃见止□此神足,道无死生无不足,是以此轩名曰足。

  3.jpg
《足轩铭》卷,宋,葛长庚书,纸本,手卷,纵32.5cm,横81.5cm,草书,22行,195字

  《足轩铭》卷为白玉蟾为友人周耎长高士所书,后余纸上有元虞集诗题和明代收藏家项元汴、清皇十一子永瑆、守虚子、荣郡王绵亿,崇恩及近人吴湖帆、潘静淑等题跋、题名,鉴藏印记有项元汴、耿嘉祚、安歧、永瑆、奕绘及清乾隆内府诸印。安歧《墨缘汇观》和顾复《平生壮观》均有著录。此卷作于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白玉蟾时年33岁。此件书法行草相间,结体率意而不失沉蕴,笔势清劲爽健,用意超凡脱俗,有晋人风度,为名家精品,世所罕见。铭文豪迈豁达,表现出作者之乐天知命。 

  1.jpg

  国家图书馆藏本

  东汉隶书碑刻。阴文篆额题《白石神君碑》。有碑阴题名。光和六年(183)立。碑原在河北元氏县西北三十里封龙山下之苏庄白石神君庙,后移至县学。《金石萃编》载:碑高五尺四寸半,宽三尺三寸,字共十六行,满行三十五字。碑阴三列, 上列在额后四行,中列十二行, 下列十一行。

  此碑结法方正,字形稍长,用笔清劲,波磔明显,属于谨严整饬一路。对此碑是否为汉人所书,历来有争议,对其书法的评价也不尽同。宋洪适《隶释》云:“汉人分隶,固有不工者,或拙或怪,皆有古意。此碑虽布置整齐,略无纤毫汉字气骨,全与魏晋间碑相若;虽有光和纪年,或后人用旧文再刻者。”清翁方纲认为;“是碑书法专主于方整,在汉隶中为最洁齐者。然风骨遒劲,似尤在《校官碑》隶法之上,不得以其近似六朗、唐人而概疑之。”万经《分隶偶存》以碑未有慕容前燕元玺三年(354)题记,也认为“元玺去光和百七十余年,中间未必重刻。若元玺以后人,又必不肯并题名字摹之也。”郭尚先《芳坚馆题跋》说:“《白石神君碑》有疑为汉碑而后人重勒者,然观程疵书,清劲简远,则此碑断非晋人所为。汉人书原非一体可尽,即此碑结法,要自谨严也。”杨守敬跋云:“……余按此碑在汉隶中诚为最下者,然亦安知非魏晋滥觞?”

  传世拓本以“高等粒清匪”等字未损者为旧,详见《校碑随笔》。

  1.jpg

  《陈君诗帖》册,元,白珽书,纸本,行书,纵31.2cm,横68.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陳君才名獵獵起,對客揮毫動盈紙。平生心事七弦知,賞音不獨曰山水。自言家住廬山陽,喬木下有甲秀堂。安能鬱鬱久居此,萬里一硯翺翔。行行且止君有父,燕趙甌閩它日去。廬山不是東家丘,上有謫僊讀書處。至治癸丑(丑字點去)亥秋八月旦日書。 
    末署:“至治癸丑(丑字點去)亥秋八月旦日書。”钤“湛淵子白珽”、“棲霞山人”二印。 
    《陈君诗帖》是《法书大观册》之一。清安岐《墨缘汇观·法书卷下》、完颜景贤《三虞堂书画目》著录。 
    此帖曾经清安岐收藏,计有安岐、完颜景贤、张爰、何子彰、谭敬诸家印记。 
   “至治癸亥”为至治三年(1323年),白珽时年76岁。 
   《陈君诗帖》是白珽写给陈征的一首七言古诗,诗文大意是写陈征虽胸有大志,却隐居于“庐山阳”,寄情于琴音书画之事。 
   此帖书法结体圆润,笔法苍浑,笔势放纵,点划随意,仍可看出米(芾)书的影响,又有自己的朴拙之态。

  白居易(唐)

  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忆江南词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望月有感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

  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放言五首·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采莲曲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长相思·汴水流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村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南湖早春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清明夜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母别子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李白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早冬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阴雨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垂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偶作寄朗之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斗醲干酿酒,夸妙细吟诗。 

  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岐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雀罗谁问讯,鹤氅罢追随。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遗爱寺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梦微之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观游鱼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秋夕

  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放言五首·其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为薛台悼亡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燕诗示刘叟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惜牡丹花二首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青门柳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3.jpg

  行书扇 来源于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2005秋季拍卖会

  说明:正面:(文略)毛主席《沁园春·咏雪》。一九五四年白蕉书为振华先生笔家属。钤印:复翁、白蕉、白云间 

  反面:扬芬膙秀,复翁漫笔。 钤印:云间之印、济庐印 。

  上款“振华笔家”,即近代著名制笔家杨振华(1906-1997)。善制狼毫笔,张大千、吴湖帆等名家都曾向其订制书画用笔。“杨振华笔庄”现仍位于上海福州路。 

  3.jpg

  白蕉《“新岁晴和”行书成扇》 庚寅(1950年)刊于 《书法》2001年第11期44页(上海书画出版社)

  释文:新岁晴和,不审尊体何似,湖园清旷,春物向荣,然尚在遏音,必未欲聚会,其如闲适之趣,幽静尤佳,每苦纷劳,杂然无绪,但深倾羡也,庚寅,云间白蕉。  

  1.jpg

  墨竹诗册 纸本,行书,纵24.7cm,横3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墨竹无师承,所师在真竹,墙头风露枝,日夜看烂熟,李侯心独苦,一笔不啻足,清风来不来,叶叶暗相触,想当落笔时,见竹不见墨,寄哉雨江堂,有此筼簹谷,白珽。

   

0.0844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