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而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也。立定主意不为浮华所染,盖天下为诚朴可为久耳。事事检点即学问也,刚焉、柔焉、弱焉、强焉、学焉、愚焉、仕焉、隐(?)焉,惧汝身之柔可不历汝以刚;惧汝之愚可不勉汝以学;惧汝以隐可不教汝以任乎?消息汝躬调和汝体,思乃考言,念乃考训,必博学以著书,以绩受父母之业,人师先觉,闻诸君子稚(?)道之士,游遨经术饱学文学笔有奇峰,谈有胜理,孝悌之至神明通矣。审道而行,量路而止,自我及物,先人后已。情苟无诚,汝克以祭为甘,苟示诚,汝克违梁莫为苦。汝无逸于丘,无湎于酒,无安于忍。事新莫若孝,朋友莫如信,修身莫如礼,凡人持身处事唯当以恕存心,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此皆自己实受用处。若夫忌人之成,乐人之败,何与人事?徒自坏心术耳。见人之得如已之得,见人之失如已之失,如是存心天必佑之。仁者无不爱,凡爱人爱物皆爱也,故其所感甚深,所及甚广,在上则人咸戴焉,在下则人咸亲焉。以逸则必念人之劳,以安而必思人之苦。万物一体,通病切身,斯为德之盛人之至。
资料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8b2dc0100h5c1.html
颖川陈氏家训
(一)、要孝,父母面前无违拗,在生不见子承欢,死后念经有何效?尔子在旁看尔样,忤逆之人忤逆报,当为孝。
(二)、要悌,兄长面前无使气,手足痛痒本相关,尔尖我妒终何益?有酒有肉朋友多,打虎还是亲兄弟,当知悌。
(三)、要忠,富贵贫贱本相同,譬如替人谋一事,能尽其心便是忠,一点欺心无不依,弄得钱来转眼空,当知忠。
(四)、要信,一诺千金人所敬,譬如约人到午时,不到未时终是信,若是一事不践言,下次说来人不信,当知信。
(五)、要礼,循规蹈钜无粗鄙,先生长者当尤尊,子弟轻狂人不敢,况我侮人人侮我,到底那个饶了你,当知礼。
(六)、要义,事大遇幼无不及,譬如一事本当为,有才也要留余地,又如好事不向前,懦弱何无男子气,当知义。
(七)、要廉,百般有命只由天,口喝莫饮盗泉水,家贫休要昧心钱,巧人诈得痴人谷,痴人终买巧人田,当知廉。
(八)、要耻,好汉原来一张纸,含羞忍辱骗得来,那知背后有人指,寄语男儿当自强,甘居人下何无耻,当知耻。
陈氏家训起源于汉代,比众所周知的“朱子家训”早上七百余年。这些家教格言是历代陈氏先贤成名成材哲理的总结,体现了华夏文明的优秀传统,至今仍是广大宗亲恪守的信条,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批有用于国家民族的贤俊之才,为世人所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