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秩事

    1.jpg 

   徐扬《抱朴子言避热图》,绢本,设色,纵23.7厘米,横18.6厘米

  

  徐扬,生卒不详,字云亭,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擅人物、界画,兼工花鸟、草虫。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南巡至苏州,因献画遂入画院,供奉内廷。后受法兰西人贺清泰、波希米亚人艾启蒙影响,写实功力日益精深。代表作品有《盛世滋生图》等。

  图中山高涧深,云雾缭绕;松下问答,空谷幽幽。此图系徐扬所绘人物图册之一帧,图中所绘阴下鹤发老者为抱朴子,神情生动,正答来问不热之道者。图中山石、树木、人物衣着之勾勒、皴擦、晕染系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但人物面部的些许明暗处理则源于西洋绘画技法。

  图左下徐氏题云:

  或问不热之道,抱朴子曰:“以立夏日服六壬、六癸之符,元水之丸,飞霜之散,暑不能侵也。幼伯子王仲都衣以重裘,暴于夏日,周以十垆,身不流汗,用此方尔。”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与徐达密不可分。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与君对弈

  明洪武(1368年—1398年)年间,太祖朱元璋常邀开国元勋徐达在此楼下棋。徐达虽棋艺高超,但恐有胜君之罪,每次均以失子告负。当朱元璋得悉其中奥秘之后,一次对奕,便命徐达不必多虑,拿出高招,结果,一盘下完,徐达获胜,并将棋子走成“万岁”二字,朱元璋大悦,遂将莫愁湖赐给徐达,后人把这座楼称之为“胜棋楼”。

   

0.0935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