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望堂号

  四川

  四川苍溪金氏字辈“大、登、玉、作、贤

  廷、昌、克、少、先

  奉、字、为、天、宝

  志、德、本、仁、山”。湖北仙桃泥湖支派:“贤良兆光彩培植永吉昌承先惟宝善华国以文章诗书宣盛典礼易举鸿纲汉爵焕祥瑞万代长盛芳”。

  四川合江金氏字辈:“士中明庭芝”。

  四川都江堰、贵州遵义务川金氏字辈:“有启玉宏应国正天星顺承祖思德厚永远佐朝廷官清民安康忠良万代福龙凤文武才荣华富贵长”。

  四川资中金氏字辈:“祖宗庆德浏泽远家庭和”。

  四川德阳金氏字辈:“昌品正承”。

  湖北

  湖北仙桃江汉支派:“世德宏有文明必达其兆方升保邦贻家承先济美惟秉忠贞敦信崇义永绍万年喻礼尚仁敬学启智纯良恭俭慎举善思”。

  湖北随县(今随州)何店花园村字辈:……(前不详)云华辅立琮辉焕世代昌发(后不详)……

  湖北竹山金氏字辈:“天邦臣师必与显名孔孟道学希世光荣汝惟尚志”。

  湖北房县金氏字辈:“国保尚开万仕,天心克兆,三多元鼎........科”(有碑文可考)

  湖北汉川金日磾后代字辈:“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后增克绍先业正学大光宽信敏惠厚德显扬”。

  湖北汉川金氏字辈:“施礼传家克成(少)先业正学大光”。

  湖北沅江金氏字辈:“国正天心纯学本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帝廷贤辅佐必用读书人”。

  湖北花水港金氏字辈:“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克绍先业正学大光宽信敏惠厚德显扬”。

  湖北金氏一支字辈:“殿绍生永建家国世配中重起”。

  湖北金氏一支字辈:“文宗志万正大光明国家新(兴)胜(盛)”。

  湖北广水金氏字辈:“正大光(成)明传世泽,诗书礼乐继家深”。

  辽宁

  辽宁鞍山金氏字辈:“守德榜秉文起天万殿长宝荣增先世安康育国贤青年家道胜孝有进江山”。

  辽宁沈阳满族金氏字辈:“胤弘颐曼奕载(常)溥毓恒启(松柏清国)焘闾增祺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辽宁千山金氏字辈:“国有忠贤有(官良财)守德榜秉文起天万殿(玉)长(广)宝(国)荣(文)增先世安康育国贤青年家道胜孝有进江山”。

  辽宁辽阳金氏字辈:“玉朝殿新万绍忠文主德继续振家庭”。

  辽宁灯塔市金氏字辈:“长洪殿作明永宝生”

  辽宁大连金氏字辈:“明学士广朝宗建延安门地春常在”。

  辽宁海城金氏字辈:“成兴富贵崇天徵”。

  辽宁瓦房店金氏字辈:百世有永金士金述熙(生)廷守庆丰年恒古忠孝国常经。

  辽宁金氏一支字辈:“凤殿玉春井万宝国顺廷”。

  辽宁金氏一支字辈:“喜玉正国家生永顺长叶兴召广运福顺庆原长”。 

  黑龙江

  黑龙江哈尔滨一支字辈:“复延洪国泰,建业振邦兴,志胜更明远,历成乐永恒。” 注:“据传自金圣叹一支”

  浙江

  浙江上虞金氏字辈:“应宇汉德信兆承尚维克明”。

  浙江宁波蟹浦、舟山金氏字辈:“天子大朝庭元宗国泰民传家庆祖德允宪道宏仁”。

  浙江天台金氏字辈:“江淮河汉功允绍唐……奇英文章行立孝义从心显扬……仁里华国明贤熙康”。

  浙江义乌金氏字辈:“绂仪光士亨曾寿鼎宝完钟正(怡清)尚廉崇谦秉德汉以永家声孔彰式绍尔祖允祚其昌”。

  浙江浦江金氏字辈:“以学振家永”。

  浙江温岭金氏字辈:“如存永万茹伯天元金应崇彦永大思世朝邦国家兴起元臣献忠创垂伟叶”。

  浙江温州金氏字辈:“文冠章永成献丽”

  湖南

  湖南长沙金氏字辈:“世友善士先泽洪延清源正本崇德象贤家修廷猷功立名传克济其美惟以永年”。

  湖南华容金氏字辈:“三凤登台阁五桂发月池孝友崇家政文章振先时怀仁培祖德笃本茂宗支道学千秋慕忠勋万古垂”。

  湖南溆浦金氏字辈:“宗仁兆长发(华)吉庆永秀芳”。

  湖南金氏一支字辈:“政继述承先德”。

  安徽

  安徽金寨金氏字辈:“忠良世泽新勤奋传家宝”。

  安徽合肥金氏字辈:“国恩家庆人寿年丰”。

  安徽宿松金氏字辈:“国正天心佑德龙永世昌传家本厚道显烈继承长信义昭弘远忠贞任自强”。

  安徽太湖金氏字辈:“太龙中”

  安徽颍上金氏字辈:“学德继文友 义士永保守 光传于后生 显明前堂任”

  江苏

  江苏润东金氏字辈:“广启学士富贵永昌长发其祥”。

  江苏南京回族金氏字辈:“一棵源家树友宗益潮珍相贤佳国瑞”。

  江苏兴化金氏字辈:“刻红春国宝天生顺”。

  江苏高邮金氏字辈:“德友明其本仁修厚意宽”。

  江苏扬中金氏字辈:“广启学士富贵永昌长发其祥”。

  江西

  江西余干金氏字辈:凡昌观后启。

  江西弋阳刘金氏总谱字辈:

  行派:“天地开创元黄肇兴春夏禅序日月升恒太平呈兆川岳钟灵高瞻见佑后载维新才德济美奕世其昌中和方正奎璧辉光缵绪克善云仍炜煌龙腾凤起蕃衍芬芳”;

  讳派:“江淮河汉朝宗永长乔松瑞梓端本惟良嘉会运继一道相焕发祥自久奇英文章行立孝义从心显扬侯阶伯宠功允绍唐时习祖圣浚哲恭宽仁里华国明贤熙康”。

  江西南昌金氏字辈:“源推远代衍派自咸阳禄选豫章任卜居归德缙承恩先泽远托庇宗功长守礼传家策效贤裕后方云仍循义训昆季绍书香悦志敦伦典观光趣赞襄”。

  江西高安金氏字辈:一世本元长,贵子登科树

  贵州

  贵州遵义金氏字辈:“祖武传方继”。

  贵州凯里金氏字辈:“天庭光文再应发世登朝”。

  贵州福泉金氏字辈:“经志谷安洪骐笏世大金生履玉光土之家承先德邦延祖泽”。

  贵州兴仁百德镇金氏字辈:“芝心立启 云仍衍庆 祖武传芳 继续其善 希学纯良 怀明济义 万代兴隆 世德永昌 兰桂结彩 朝廷富贵”。

  重庆

  重庆广顺金氏字辈:“鼎钟名在邦国光馨”。

  重庆巫溪金氏字辈:“德世光余庆忠良本义昌大文成祖志多仕定维常”。

  重庆金氏一支字辈:“朝文大宇光明学正南贵腾芳世代长远”。

  河南

  河南息县金氏字辈:“文言秀山,鸿恩大有。”

  河南光山、潢川金氏字辈:“士国维新尚作席珍钦定昌远谋显业成汉鼎传家”。

  河南南阳金氏字辈:“文明光世泽学业振家声”。

  北京

  北京金氏一支字辈:“士守正华宗”。

  北京密云金氏字辈:“昌巨万(玉)福(振)春来”。

  福建

  福建平越金氏字辈:“光土之家承先德安邦定国永发祥”。

  河北

  河北香河金氏字辈:“殿永玉大宝万广”。

  河北泊头金氏字辈:“光德朝如书彦世”。

  河北东光金氏字辈:“宝万连福树治灿”。

  云南

  云南开化金氏字辈:“百世有永金士金述熙(生)廷守庆丰年恒古忠孝国常经”。

  广东

  广东清远金氏字辈:“国荣华奕文”。

  山东

  山东平度金氏字辈:“木善延吉煦”

  山东费县金氏字辈:“永明传世远,瑞献兆泰隆”。

  山东即墨金氏字辈:“广太吉克守信发”。

  山东临清金氏字辈:“耀作声德茂学荣(龙)振”。

  山东金氏一支字辈:“尚祖承宗安学绪业宝家润华”。

  山东济南金氏字辈:“忠孝长连镇”。

  山东日照金氏字辈:“子云学为昌立新元吉礼义方绪传”。

  山东穷桑金氏字辈:“明学士广朝宗建延安门地春常在”。

  山东泗水金氏字辈:“微之玉□仁兆祥凤润耀呈”。

  山东即墨金口古阡金氏字辈:士国广兆明守(克)福(为)善正新

  山东文登金氏字辈:金聿正乃子,立志思有在,所守维纯笃,其传以忠良,斯为积善家,兴仁道自生。

  其它

  金氏一支字辈:“汝元运泰敬守家传”。

  金氏一支字辈:“国正天朝崇士学行成德立永义芳明良喜气邦家庆自古诗书世泽长”。

  

  金忠(1353年-1415年),鄞(宁波)人,早年赴通州省亲,入北平燕王府谋事。 燕王朱棣遭削藩起兵“靖难”。金忠以谋士随军征伐,屡献良策。朱棣称帝官升工部右侍郎,一年后升任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朱棣在立皇储问题上犹豫不决时,金忠力推立储立长,后竭力保护太子及其他东宫官员。金忠是明成祖朱棣的心腹重臣,为朱棣治理国家,为太子朱高炽监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永乐十三年(1415年)去世,朱棣为其敕造墓祠。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仁宗朱高炽登基后,追赠其为荣禄大夫、少师,谥忠襄。

  

  人物生平

  金忠,字世忠,鄞(宁波)人,生于1353年,卒于1415年。出生贤门旺族,13岁元改明朝时,家道中落,备历生活艰辛。自小博览史籍,熟读兵法,自学成才。33岁赴通州探望在那里当兵的二哥。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入北平燕王府当卫兵,后转任长史文书。

  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署纪善,随燕王朱棣“靖难”。与举荐人姚广孝一道,同为朱棣“靖难”的主要谋划者。后随军征伐,赞理军务,运筹帷幄,是朱棣的得力谋士,官至王府长史。 历经十四战。

  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8月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据《明实录》记载任工部右侍郎,赴北平侍助世子朱高炽。

  永乐元年(1403年)9月入朝议储。时邱福等“靖难”元勋以次子朱高煦扈从功高,欲拥立其为储,独金忠以为嫡长之议不可废,在朱棣面前历数历史上废长立幼对国家造成的危害之事。事既定,朱棣授其嘉议大夫。

  永乐二年(1404年)4月,授资政大夫,升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

  永乐六年(1408年)11月,兼辅皇长孙朱瞻基。

  永乐七年(1409年)2月起太子监国时,任东宫首臣。

  永乐九年(1411年),金忠建议册立朱瞻基为皇太孙,事定后,据《明实录》1412年8月记载,金忠受命为其兼教授兵法,在全国挑选上千精锐“幼军”作其护卫军。

  永乐十年(1412年),上赐诰命三代封赠。

  永乐十三年(1415年)4月突疾,卒于任上。

  洪熙元年(1425年)3月,仁宗朱高炽追授其荣禄大夫、少师,谥忠襄公。

  金忠是明成祖朱棣无话不谈的心腹重臣,重大的国事决策朱棣多会听取金忠辅国的建议,参与裁决。所谈之事,金忠从不外泄。身负兵部要务,操劳繁忙,金忠兼为朱棣密审谮谤朝廷命官过者,以故获得保全者众多,他人多不知。

  金忠是明仁宗朱高炽被册立为太子、明宣宗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孙的重要推手,为辅助太子仁政监国,保护太子及东宫辅臣,与夺嫡势力作斗争,历经艰难,功勋卓著。永乐十二年,朱高煦等人诽谤东宫“引驾迟缓,奏书不当”,朱棣将东宫辅臣悉数投入大牢,惟金忠不问,并命金忠密查太子不轨之事。金忠跪倒在朱棣面前顿首流泪,直陈太子清白,高煦无中生有,以大义诚信悟主,使太子得以未废,许多东宫辅臣得以保全。朱棣从此不再信任朱高煦,并多加防范。

  金忠视酷吏为鬼魅,敢于同他们作斗争;身居要位,同列论事,不持两端,但为人谦虚低调,常推让功劳与他人。金忠廉谨自持,心慈人善,体恤百姓疾苦,俸赐有余,必赈济需要帮助的人。

  金忠去世时,上至明成祖朱棣、太子朱高炽,下至文武百官、普通百姓,均深悼之。金忠死时没有什么积蓄。朱棣命有司治丧,为其建坟,建祠堂,复其韩岭老家。

  金忠的一生历经坎坷,富有传奇。他高尚的人品,为国操劳的精神,邦国载宁的诸多业绩,赢得了当朝和后世的普遍赞誉及高度评价。

  

  历史评价

  1、明成祖朱棣《祭金忠》:“尔才学优茂,器识宏远,肃清内难,文武百辟咸酬功,能酬尔之?绩俾二东宫继擢司马兼领詹事,殚竭心膂,克勤夙夜,小心慎密,无隙始终。正期以辅予治,何以一疾长逝。闻公之殁,感悼曷胜!惟尔生蒙显荣,殁有令誉,夫复何憾!”

  2、明仁宗朱高炽《祭金忠》:“尔坦直鲠亮,劳勤国事,著绩弘多。首擢詹事,益尽乃心,助亦多矣。闻讣惊怛,伤心可言,忠谠之言,何能一日忘哉?”

  3、少师姚广孝、尚书蹇义等六卿大臣《祭金忠》:“公之于人宽恕隐恻,恒务利济,不宿怨隙,所存所施。故不论贵贱,闻公之逝者,皆错愕怆恍不能释然也。况同朝有年相知之深、相好之密,其不伤心尽焉者乎!”

  4、少师、隆平侯张信《祭金忠》:“公与皇上无话不谈。举义兵靖内难,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公以嘉谋嘉猷致君于尧舜之君,善政善惠泽民于尧舜之民,虽皐夔稷契不为过也。信出同行武共享太平者凡二十年,闻公之殁尤如粱木其坏而泰山其颓也。”

  5、定国公徐景昌等五军都督府都督《祭金忠》:“惟公宏重之器,英伟之才,导驾御天,特立台垓,位列六卿,名振九垓,军国重务,资公是裁!”

  6、翰林院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胡广等祭金忠:“公为国家之重臣,缙绅之领。公之宽厚隐恻随身,所遇不忘济物也。公之临事度义而行,遇柔不茹,遇刚不屈也。公之于人存德弃怨,一善必报,一憾无宿也。公之胸襟坦夷,表里洞达也。如此不论贵贱闻讣而惊怛也。况如广等平素同事而相好,讵不伤心而恸彻也。”

  7、一代名臣杨士奇《金忠祠堂-万松堂记》:“靖难股肱也,功业满朝廷,声誉布天下。”

  8、张瓒天顺年间撰写的《宁波府志.金忠传》:“斥邪去佞,务引当道。国家大政,多出裁决。”

  9、李贽《续藏书.少师金忠襄公》:或谮谤廷臣及官僚过者,上密令公察审。公退,每数日顿首,再三为白无是事,愿陛下宽霁。上或不喜,即又顿首言:“臣敢保其无他。他日有踪迹,即如人言,臣甘连坐。”以故诸所获全者多,人亦不知也。

  10、明宁波名儒黄润玉在《先贤赞》中称金忠:"时穷则隐,时通斯贵。帷幄有功,考终禄位,居不甲第,墓不穹碑。生顺死安,前戒后规。"

  11、张廷玉《明史.金忠传》:(1)“忠起卒伍至大位,甚见亲倚,每承顾问,知无不言,然慎密不泄。处僚友不持两端,退恒推让之。”(2)“金忠奋身卒伍,进自艺术末流,而有士君子之行。当其侃侃持论于文皇父子间,忠直不挠,卒以诚信悟主,岂不伟哉。

     

0.1041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