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繁衍

  金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六十四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九十二位,皆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六十七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9%左右。

  金氏一族的姓源很多,发源地主要有山东、陕西及浙江、江苏间地。

  春秋时期的郯国(今山东郯城)即为山东金氏族人(少昊一支)所建,战国时期被吴国所灭,国人有向南迁徙者,后在彭城(今属江苏省)形成望族。

  西汉时期,匈奴人金日磾归附汉室,族人繁衍于陕西省西安一带,其二子俱任侍中,其弟一族亦任朝中要职,与西汉大臣张汤后世并称“金张”,为功臣世族之家。

  南北朝时,甘肃等地有金氏族人的足迹。如北齐大都督金祚即安定人(今甘肃泾川)。

  唐朝时期,金氏即为益州蜀郡(今四川成都)三姓之一,亦为汾州河西郡(今山西临汾)四姓之一。这一时期,金氏族人已是南北并齐发展,分布点日益广泛。

  五代时期,是金氏族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当时刘氏在吴越国本是大姓,为避开国之王钱鏐的“鏐”讳而改姓金,大大增强了金氏族群,特别是在南方浙江、江苏一带的金氏一族,后世南方金氏族人的发展,也大多以这一带金氏族人为繁衍源头。

  宋、元之际,北方金氏族人有躲避兵祸而南迁者。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等地有山西大槐树金氏族人移民。另有众多少数民族姓氏被赐姓位金氏,萌发了更多新生支脉。

  清朝时期,从嘉庆年间开始,闽、粤金氏族人陆续有人入台,进而侨迁海外。

  在明、清之际,史册记载的金氏名人就层出不穷,且多出自南方,说明这一时期金氏族人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鼎盛阶段,而南方又是这一鼎盛之典型。

  金氏回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桂林、江苏、东北和西北地区。

  如今,金氏族人分布以河南、浙江、江苏、湖北、四川和上海等地为多,这六省市的金氏人口约占全国金氏人口的60%左右。

  金 琮(1449-1501)

  

  明代人,字元玉,自号赤松山农,金陵(今南京)人。少聪颖,好吟咏,善书画,年十二、三即能大书。初法赵孟頫,晚学张雨。画梅学扬无咎,他也是作赵孟頫书画伪的能手。他临赵氏作品,往往将题款一并临下,然后,在篇末老老实实落上自己的名款。由于金琮的书法很似赵书,故很多金琮的字,即使不是有意作伪,也被后人挖去原款,添上“赵孟頫”三字,以欺世人。

  金琮书法偏向于厚重-路,倾向沉稳的风格。当年文征明对于他的书法,就非常推崇,据传文征明偶尔得到他的片纸只字,都要装裱成卷,并且在卷上题上“积玉”两字,以示珍爱。

  

  1.jpg

  金琮《山中写怀诗》纸本行书 25×52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资料来源:《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5-明代书法 

0.0828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