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潭秋(1896年—1943年),名澄,字云先,号潭秋,湖北黄冈县(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0年和董必武、刘伯垂等7人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1年创办湖北人民通讯社,任社长。7月,陈潭秋与董必武参加了中共一大,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回武汉后先后任中共武汉地委、武昌地委、湖北地委主要负责人,1923年2月发动与领导了武汉各工团学生组织支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斗争。1943年9月27日在新疆遭杀害,壮烈牺牲于天山脚下。
1896年1月,陈潭秋出生于湖北黄冈县一个书香之家。他祖父陈畴中过举人,终生在乡间教书,是当地名流。父亲陈厚怙,一生守田躬耕;母亲龚莲馨,操持家务。陈潭秋兄弟姐妹共十人,八男二女,他排行第七。由于父亲多病,兄弟姐妹多在上学,所以父辈家道中落,但还有能力供他上新式小学,并到武昌入省立一中,到他和八弟陈荫林大学毕业时,家中田地已所剩无几了。陈潭秋的五哥陈树三是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曾在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任职,后不幸逝世。陈树三十分关心陈潭秋的学业和成长,亲手将潭秋头上的长辫子剪去,送他到族办的聚星学校读书,并且再三教育弟弟,不要死读书,要善观察,勤思考。陈树三常给陈潭秋讲些革命故事,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清政府压榨人民的罪行,讲同盟会的革命主张和革命志士的斗争生涯,使潭秋从小便受到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萌发了反帝反封建的意识。陈树三还对陈潭秋说:“你的名字叫陈澄,就是要澄清浑浊世界的意思,你长大后,要努力去澄清这个世道。”
陈潭秋自小读书勤奋,文思敏捷,在小学就一直是优等生,为本班同学所赞许。濮阳孙啸千在聚星任教时,对潭秋和荫林奖励备至。这位先生离开聚星时还将潭秋和荫林两兄弟带到自己家乡的学校,免费就读。
1912年,陈潭秋离开黄冈,来到省城武昌,入省立一中读书。
1914年他进入武昌中华大学补习,1916年又考入高等师范学院(武汉大学前身)英语部。在中学和大学期间,陈潭秋酷爱文学,精英语,同时也以校内的足球健将和长跑能手著称。
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他是游行的带头人,并被推选为武汉学生代表之一到上海联络各地学联。
通过阅读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并经董必武介绍,他在思想上接受了共产主义。同年秋大学毕业后,他担任了湖北人民通讯社记者,并到董必武主持的武汉中学兼任英语教员,该校后来成为了湖北建党的发源地。
1920年秋,董必武在武昌抚院街寓所里秘密召集陈潭秋等人,发起成立了共产主义研究组,随后又建立了半公开的社会主义青年团(S.Y.)。
1921年7月,陈潭秋同董必武一起去上海参加中共成立的“一大”,会后在中共武汉区委分管组织。他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到女子师范发动学生反对封建式的管教,主张剪发、读新书。女师学潮中的骨干徐全直随后参加了共产党,并与陈潭秋相爱成为夫妻。
1923年京汉铁路发生了“二七”大罢工,陈潭秋是组织者之一,事后遭通缉,转赴安源从事职工教育。
1924年秋潜回武汉,组建中共武汉地委并担负领导。
1927年7月武汉政府反共,陈潭秋因身份暴露转赴江西任省委书记,秘密配合南昌起义。
翌年他调任顺直省委(北方局)任组织部长,后曾到中央组织部协助周恩来工作。
1930年又到沈阳任满洲省委书记。他到哈尔滨布置工作时被捕并受刑,坚不吐实,关押两年后获释。
出狱回上海后,于1933年转移到中央苏区。他的妻子徐全直因分娩未能同行,随后被捕就义于南京雨花台。
陈潭秋到苏区后任福建省委书记,又转任中央临时政府粮食人民委员(部长)。在反“围剿”斗争中筹足了军粮,保证了部队供应。
1934年秋红军长征后,他留下来任中央分局委员,翌年初率一部突围到闽西,途中作战负伤,赴上海治疗。
1934年7月又去苏联,入列宁学院并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
1939年夏回延安途中,在新疆接替邓发担任中共驻新代表和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
1939年6月,从莫斯科回国的陈潭秋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化名徐杰。秋天,陈潭秋主持新兵营的野营训练,至此,陈潭秋与王韵雪相识。
1942年2月,陈潭秋与王韵雪结婚。9月17日盛世才派他的卫戍队以“请客”为名将陈潭秋、毛泽民等5人软禁起来。
1943年2月7日,陈潭秋被投入监狱,受尽各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9月27日,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被盛世才秘密杀害。陈潭秋遇害之时,他与王韵雪的儿子才只有两个多月。陈潭秋给他起个小名,叫“纤纤”(陈楚三)。1944年冬,其余家属及20几个孩子也被投入监狱,此时王韵雪才知道陈潭秋已经牺牲了。
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都是来自学堂的知识分子。在他们中间,虽出现过毛泽东这样的军队统帅,却只有一人以战士之勇持枪作过战,火线负过伤,那就是来自武汉的代表陈潭秋。这位中英文俱佳的才子,当初在绿茵场上身形矫健的记者,有着铁一般的意志,最后壮烈牺牲于天山脚下。从建党到牺牲,陈潭秋历任华中、东南、华北、东北、华南和西北党的负责人。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时,代表们因不知其牺牲噩耗,仍选他为中央委员,其功绩始终为党内同志怀念。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陈独秀(1879年—1942年),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陈独秀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二、三大)、中央总书记(四、五大)等职务,并任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1927年7月离开中央。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开除党籍。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重庆(原四川)江津。1942年5月逝世。他是杰出的政论家,其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陈独秀思想论稿》、《陈独秀著作选编》等。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第二,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在高度评价五四运动历史功绩的同时,不能忘记陈独秀在其中的巨大历史功劳。第三,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他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李大钊早,但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第四,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说法不准确。如果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仅仅这一条,他就可以名垂千古,光照千秋。第五,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第六,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与孙中山共事。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家。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陈独秀一生一心为公,光明磊落,丝毫不搞阴谋诡计,不以权谋私,即使在艰苦困顿的晚年,他不接受敌人的馈赠,表现出一个革命者的刚强骨气和高尚人格。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生毫不妥协,坚决地揭露和批判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和社会种种弊病,代表了社会良心,为后人做出了杰出的表率。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把陈独秀在大革命失败中的错误从“右倾投降主义”,改成为“右倾机会主义”。为什么抠掉了“投降”两个关键性的字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说:“被看作陈独秀犯严重右倾错误标志的对国民党‘二大’、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等问题上的让步,还有对蒋介石、汪精卫等的依赖,以及不重视党直接掌握武装的思想等,都是受共产国际的重大影响。”“因此,共产国际、联共(布)及其驻华代表对中国大革命遭受的严重挫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991年,胡绳玉在《学术月刊》第11期发表了《中共党史人物传不能没有陈独秀》,指出:“陈独秀的一生,如果从他1900年参加反清运动算起,到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他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了整整27个春秋,作出了比他的前辈、同辈都多得多的贡献。就是在生命的最后15年里,在旧中国的泥潭中,陈独秀依然在趔趄向前,尽管步履蹒跚,有时踯躅,有时摔跤,但他毕竟没有当叛徒,没有做汉奸,没有作出丝毫有损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伟大国格和伟大人格的事来。”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陈毅(1901年—1972年),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文革期间,与四人帮斗争,被诬陷为“二月逆流”。1968年,下放石家庄。1972年去世。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1927年陈毅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国共产党委员会书记。同年参加南昌起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率部参加湘南起义。中国土改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共产党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初称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师长、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前委书记;第六军政治委员;中国共产党赣西南特区委员会书记;第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新4军分会副书记、新4军第1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指挥、苏北指挥部指挥、华中总指挥部代理总指挥、新4军代军长、新4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图册中的参考资料)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共产党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市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员。
陈毅元帅在上海市任职期间,曾着手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并下令对上海文艺界作出保护。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并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2月起兼任外交部部长。1959年起任第三、第四届中国政协副主席。1966年1月陈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副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九届中央委员。文革期间,陈毅、谭震林等人与四人帮斗争,被对方划为“二月逆流”。1969年10月,陈毅被以“战备”为名,疏散到石家庄。中国共产党九届二中全会上卷入了所谓“二陈(陈毅、陈伯达)合流”。
1971年1月16日,陈毅腹痛加剧,发现患有肠癌。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在北京西郊八宝山举行追悼会,毛泽东到达现场。逝世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他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陈毅逝世后,毛泽东亲自参加追悼会。追悼会前,毛泽东同张茜和他们的子女谈话中说,陈毅是好同志,并高度评价陈毅一生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的贡献;肯定陈毅是执行中央路线的,是能够团结同志的。毛泽东还向在场的一位外宾说:“陈毅是支持我的;林彪是反对我的,跑了,摔死了。他也是反对陈毅同志的。”周恩来在悼词中颂扬陈毅一生坚持战斗,坚持工作,努力为人民服务。朱德写诗哀悼陈毅:“一生为革命,盖棺方论定。重道又亲师,路线根端正。”董必武在挽陈毅诗中写道:“栋折吾忧压,伊谁继直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陈庆炎新加坡第七任总统。出生于新加坡,祖籍中国福建省厦门市马垄村。曾任新加坡国会议员和公职长达26年;历任教育部长、贸易及工业部长、财政部长、卫生部长、国防及安全统筹部长、新加坡副总理等政府要职。前任新加坡国家科研基金会主席、创新及创业理事会副主席、报业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等职务。育有三子一女。
当年李光耀考虑交棒总理一职时,陈庆炎是当时首选,吴作栋为第二,王鼎昌乃第三,林子安是第四。惟于1990年李光耀决定交棒后,全体内阁成员投票决定,由吴作栋接任总理。
陈庆炎曾就读英华学校、圣伯特理中学校和圣若瑟书院。身为政府奖学金的得奖者,陈在新加坡大学(今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物理一等荣誉学位,得到全班第一,从新加坡大学毕业。身为亚洲基金会的状元,他就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运筹学方面获得理学硕士学位。他后来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在应用数学方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到新加坡大学讲授数学。
1969年,陈离开新加坡大学,开始银行事业,在华侨银行升至总经理,1979年离开银行投身政治生涯。1980年至1981年,陈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第一任副校长。
2005年,陈获颁国大杰出校友奖,以表扬他在新加坡大学界扮演有远见的建筑师的角色。2010年,他在新加坡澳大利亚校友会55周年纪念晚宴,以表扬他辉煌的职业生涯,以及他对社会和澳大利亚校友社会的重大贡献。
1979年,陈庆炎当选新加坡国会议员,同年被任命为教育部政务次长,次年,担任教育部长(1980年至1981年及1985年至1991年),正式成为内阁成员;尔后历任贸工部长(1981年至1986年)、财政部长(1983年至1985年)和卫生部长(1985年至1986年)。1980年代,陈庆炎主张削减中央公积金,但时任总理的李光耀表示,除非有经济危机,否则不会允许;1984年新加坡大选前三个月,执政党中执委,除了李光耀以外,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同时由享有“新加坡经济发展之父”美誉的吴庆瑞过渡领导。
1984年大选前,李光耀与吴庆瑞尝试在新加坡推动了优生学的人口控制政策,包括在分配小学名额时对母亲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孩子进行优先分配。
然而,在回应人民对公共政策的批评和不满的期间,并经历了人民行动党独立以来得票率最低的一次大选过后,陈庆炎作为新任的教育部长,表示将取消这项计划中的政策,1985年5月内阁根据陈庆炎的建议,宣布取消这项政策。
王鼎昌和李显龙先后于1992和93年被诊断罹患癌症后,陈庆炎被要求回到内阁,前后担任副总理(1995年至2005年)和国防部长(1995年至2003年)。
2003年8月,他成为国防和安全统筹部长,同时保留了副总理职位。后来,他说服了国家发展部部长马宝山放弃拆除一个在他的选区三巴旺的古老的清真寺的计划.被称为“新加坡最后的Kampung清真寺”,后来被指定为文物古迹。
2005年9月1日,陈庆炎辞去副总理兼国安部长。他从内阁退休后,成为了国家研究基金会主席及创新及创业理事会副主席。他也是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执行董事,新加坡报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纳丹连任两届新加坡总统任期即将结束后,陈庆炎同医生议员陈清木、总英康保险合作社总裁陈钦亮和原高级公务员陈如斯共四人参选。本次总统选举于8月27日举行,共有227万合法选民计781处投票点。当天参加投票的选民数为215万3014名,占总选民人数的94.65%,废票率仅1.76%。8月28日选举结果揭晓,陈庆炎仅以0.34%(7269票)的微差优势领先陈清木,当选为第七任新加坡总统。他于9月1日宣誓就职。
根据2016年的总统制度改革,2017年新加坡总统选举将保留给巫裔人士参选,陈庆炎因此无法参加该次选举,也无法连任。2017年9月1日,陈庆炎卸下新加坡总统职务。
陈庆炎1964年与徐美娟(英语:Mary Chee Bee Kiang)结婚。他们育有四个孩子:3儿1女。陈目前居住在摩棉-加冷集选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陈忠实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西蒋村人。中国大陆当代作家,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65年开始创作散文,1993年以《白鹿原》一书一举成名,后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30余种作品。
2016年4月29日,陈忠实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三岁。
1962年高中毕业,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3卷),《陈忠实文集》(5卷),散文集《告别白鸽》等。
短篇小说《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作品奖、《立身篇》获1980年《飞天》文学奖,中篇小说《康家小院》获上海首届《小说界》文学奖、《初夏》获1984年《当代》文学奖、《十八岁的哥哥》获1985年《长城》文学奖,报告文学《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全国1990年-1991年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1993年陕西双五文学奖、199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杯文学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陈忠实喜爱足球,曾经创作有关足球散文15篇。2002年世界杯,陈忠实为新华社体育部撰写专栏稿件。整个世界杯期间,陈忠实一共写了四篇专栏文章:《细腻了的英国人》、《收获反省》、《惨烈的场面与蒸红苕的技巧》和《桑巴与桑巴之外的魅力》
主要作品:《白鹿原》(曾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改编电影)
据媒体报道,从陈忠实家人处获悉,2016年4月29日晨7:40左右,陈忠实因病在西安西京医院去世,终年73岁。2015年12月,陈忠实因为胸部肿瘤,曾入院接受手术。2016年4月28日上午,陈忠实因舌癌恶化,癌细胞扩散,突吐血不止,被送往医院急救,因抢救无效病逝。
随后,陕西省作家协会设置灵堂悼念陈忠实,现场有习近平、刘云山、王岐山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及胡锦涛、曾庆红等前党和国家领导人送来的花圈,但独欠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北京《新京报》的微信,近日统计中央领导人向去世官员、专家送花篮的情况,从4月14日至20日共有6名官员、专家去世,江泽民是唯一一个全数缺席、未有表达悼念的前领导。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陈天桥中国浙江绍兴新昌人,前盛大网络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并连任于第十二届,已于2014年11月17日卸任所有盛大公司职位。
陈天桥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之后进入上海国有大型企业集团陆家嘴集团工作,很快升迁为集团总经理胡炜的秘书。1998年胡炜调任浦东新区副区长后,陈辞职进入一家证券公司。1999年年底,陈与其妻雒芊芊、其弟陈大年等5人合资50万元成立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网上社区游戏stame.com,并于2000年1月获得中华网300万美元风险投资。
2001年,中华网终止与陈的合作。陈天桥转而涉足网络游戏业,以30万美元取得韩国Actoz公司旗下网络游戏《热血传奇》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其后,盛大成为中国网络游戏业的领头羊。2004年,盛大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陈遂跻身中国首富行列。此后于2012年2月将盛大从纳斯达克退市,完成私有化。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陈建斌中国大陆男演员、导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现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
2003年,陈建斌主演《结婚十年》,获得第24届电视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和第五届金鹰节最受喜爱男演员奖。
2006年,凭借《乔家大院》再次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与女演员蒋勤勤结婚。
2010年,在《新三国》剧中饰演曹操一角,在海内外广受好评,并获香港第一届亚洲彩虹奖最佳男演员奖。2011年,获首尔电视剧大赏最佳男主角。
2011年,在《后宫甄嬛传》中饰演雍正皇帝。
2014年,陈建斌以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首作《一个勺子》获得第51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与最佳新导演奖,并同时以电影《军中乐园》(饰演海龙士官长张永善)获得金马奖最佳男配角,为金马奖史上第一位同届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新导演奖的得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陈道明(1955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天津,祖籍浙江绍兴,现居北京。中国大陆著名男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1989年因《末代皇帝》中的溥仪一角获得第7届“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奖和第9届全国电视“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陈道明在1990年改编自同名小说的10集电视连续剧《围城》中饰演的方鸿渐一角为其经典角色和主要代表作,赢得第1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第7届《大众电影》“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奖、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第3届学会奖和全国制片厂第2届优秀电视剧评选最佳男主角奖。1999年电影《我的1919》饰演的顾维钧赢得第20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2002年凭借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康熙一角获得第20届全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奖。
职务和荣誉有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广电总局颁发:优秀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6年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委员,2010年云南青基会爱心大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