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墓葬

  1.jpg

  陈胜墓位于河南省永城市东北芒砀山主峰西南麓的山坡上,坐北向南,为石券土冢,现存墓冢高2.6米,周长约27.3米。周围建有青石墙,墓前立有一高大石碑。碑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为郭沫若亲笔题写。墓冢处在群山环抱之中,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

  陈胜墓历经修缮,已成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

  陈胜葬于芒砀山,《史记》、《汉书》、《水经注》都有明确的记载,方位与今墓地完全吻合。权威的地理书《水经注》写道:“山有陈胜睹秦乱,首兵伐秦,费终厥谋,死葬于砀。”由于陈胜、吴广率先起义反秦,在其影响下起事的刘邦建立汉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并规定每年以猪羊等祭把陈胜,并按照王侯的待遇派30户丁役守冢。直至今日,邻近的丁窑村有人还承认是守墓人的后裔。东汉时陈胜墓不再受到保护,北宋淮南人陈纲在芒砀山看到的已经是“狐鸣陈涉孤坟坏,金尽梁王石室空”。

  到解放前夕,陈胜墓已是残迹仅存了。1976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修复陈胜墓,辟地4000平方米,砌石围墓,载松植柏,置人守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5月1日郭沫若先生给墓碑题了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1.jpg

  陈平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石井镇曹家堡村西北,墓基东西25米,南北30米,高17米,呈覆斗形。墓前有“汉曲逆侯陈公平墓”石碑一通,为乾隆四十一年(1776)孟秋,陕西巡抚毕沅书,户县知县汪以诚立石。石碑已迁学校保存。墓侧曾建过砖瓦厂,故封土受到破坏。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平(?—公元前178年),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少时家贫,好黄老之术,有大志,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他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定三秦时,又归汉,任护军中尉。

  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诸侯王叛乱诸役,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曾建议用反间计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次年,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后采用陈平计,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

  汉建立后,曾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高祖死,因吕氏专权,不治事。吕后死,他与周勃定计,诛杀诸吕,迎立代王为文帝,曾升为右丞相,后改任左丞相。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卒。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blob.png

  陈修园墓,位于所在地为福建省长乐市江田镇环山村。

  陈修园(1753年—1823年),名念祖,字修园,福建长乐人。医术上师法张仲景,医术精湛,是维护伤寒派的中坚人物之一。生平著述、注释医学典籍多种,简明易懂,广为流传,对普及祖国医学知识有巨大贡献。全部著作收入《南雅堂医书全集》。墓在长乐市江田镇溪湄村。清嘉庆八年(1803年)建。坟丘为三合土构筑,墓台、墓圈和墓埕为石板砌筑,墓台上立墓碑,两边分立狮子柱。1981年,长乐县文化、卫生部门联合拨款重修。

  198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1.jpg

  陈化成墓,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梧村金榜山麓,坐北朝南,平面呈“风”字形,三合土砖石构筑,龟形坟丘,两翼置石栏板和栏柱,柱首刻火炬或坐狮。坟前置石供桌,正面浮雕麒麟、鹿、鹤等,边饰以卷草纹。墓碑刻:“皇清诰授振威将军,赐谥忠愍陈公,诰封一品夫人,德配曾夫人茔。”墓前竖八角形望柱1对,上刻对联:“俎豆馨香荐忠良而易名两字;粤闽江浙垂功烈而炳节千秋”。近年整修后,墓园面积扩大至700平方米。1992年6月,厦门各界隆重纪念陈化成殉国150周年时,在墓园中央竖立陈化成半身戎装铜像。

  陈化成(1776年—1842年),字业章,号莲峰,福建同安(今厦门市同安区)人。行伍出身,历任参将、总兵、福建水师提督、江南提督。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在上海吴淞口率军抗击入侵英军,激战中壮烈牺牲,收殓于嘉定县城。翌年,由其长子陈廷瑛护运灵柩回厦门,于农历九月十二日安葬。

  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陈翰章将军墓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翰章乡翰章村南200米处。南侧200米为半截河,西南有一小型水库,墓地四周被树林环绕。地理坐标:北纬43°20′41.3″,东经128°08′53.4″,高程566米。2007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翰章,满族,l913年6月生,吉林省敦化人。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著名抗日民族英雄。1930年毕业于敦化县敖东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组织“敦化反日会”。1932年9月,参加抗日救国军,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吉会路道南特委委员。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二师师长、东北抗联二军五师师长、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率部主要活动于敦化、宁安、安图、汪清、桦甸、蛟河等地,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40年12月8日,率部在镜泊湖边活动时,被日伪军包围在小湾湾沟,在对敌作战中不幸牺牲。

  陈翰章墓建于1940年12月底,为封土墓,墓地范围东西30米,南北40米。1983年,翰章乡政府在墓地北侧建立了一座8米高,底座呈五角形的纪念塔。塔身正面镌刻:“陈翰章将军永垂不朽”。

  陈翰章将军墓现已成为敦化市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blob.png

  陈独秀墓位于于安庆市北门外十里乡叶家冲的一块坡地上。这是陈独秀灵柩于1947年从四川江津迁回家乡后与原配夫人高晓岚的合冢,2001年经保护性维修后,总面积1058.85平方米。墓坐北朝南,由墓冢、墓碑、墓台、护栏、墓道构成。墓冢高4米,直径7米,汉白玉贴面。墓碑通高2.4米,碑身高1.8米。墓台两层,正方形,通高2.4米,四周有汉白玉栏杆。墓南台阶与长30米、宽6米的墓道相连接。墓的两侧,各排列32株杉树,喻示着陈独秀走过的64个春秋;5棵龙柏松,则代表他曾经担任过中国共产党一大至五大的总书记或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98年,陈独秀墓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墓冢东北方向穿过一条林间小径,约百米处有一简易小院,占地1.2亩,院中二层主楼于1995年始辟为陈独秀生平事迹陈列室。内设5个展厅,由10个标题版面构成,展览使用照片资料153张、文献资料6份、生活用具(家具)16件,其中国家一、二级珍贵历史文物4件。 

  目前,安庆市拟以陈独秀墓为重点,在上世纪90年代原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建“独秀园”。新的规划修编已完成,并在抓紧实施建设。不久的将来,一个集纪念、教育、旅游于一体的园林式红色旅游景点,将为世人所瞩目。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1.jpg

  陈作新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云麓宫下方,黄兴墓庐东南角。占地面积约145平方米。墓呈圆形,花岗石墓基,三合土盖顶,封土堆底径3.2米,高0.3米,片石圈围。墓后立祁阳石碑三通,主碑刻“恤赠左将军湘军首义都督陈公作新府君之墓”19字,高1.5米,宽0.56米;左右附碑高1.3米,宽0.42米,分别刻“孤子基立”、“民国元年十一月谷旦”字样。墓前原铸塑铜像一尊,"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有石径直通墓地。1983年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作新(约1885年—1911年),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字振民。长沙府浏阳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入湖南弁目学堂学习,后加入同盟会。毕业后在湖南新军混成协四十九标任排长。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中,因动员管带陈强发动起义被开除军职。继在新军中开展革命活动,并与焦达峰组织同盟会湖南分部。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会同焦达峰发动长沙起义,成立湖南军政府,推为副都督。旋在立宪派发动的兵变中被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1.jpg

  陈道叙位于海南省澄迈县永发镇美榔双塔东南方约700米处的南轩村,墓葬建筑与其女灵照墓相仿,形制独特,建筑严谨写实。墓主陈道叙(1181年—1253年)及其继妻周氏(1180年—1259年)卒后于1260年合葬于锦游山。1997年至2000年对此墓进行了清理,发现葬式十分考究,艺术手法古拙。

  该墓在1997年的调查时发现,并列入美郎双塔历史文化保护区实施保护,2000年完成了对该墓的清理发掘。2004年,省文管办向国家推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097546s